黃勝獻
《新課程標準》中總體目標第七條明確指出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批注式閱讀是一種閱讀方法的授予,它直入文本,學思結合,讀思結合,以求得對文本精彩而獨到的解讀,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記錄,體現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從而讓學生習得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獨立閱讀的能力。將批注式閱讀引入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的需要。特別是高年段語文閱讀,老師要把學生的讀書批注當作課堂生成的寶貴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借助批注開展閱讀交流。“批注式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簡明扼要地寫在文本相應的空白處,或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應注意的字、詞、句、段作相應的圈點勾畫,來提高學習能力,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一、批注的方法
批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符號批注和文字批注兩類。
1.批注
默讀思考,對文本內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處,進行圈點勾畫。常用的符號主要有:①圈字注意——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書查出讀音,標在字上。②框詞注解——用方框框出文中的詞語,不理解的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記在旁邊。③波浪線“”或直線“”,畫在文章精彩和重要的語句下面,以便加深記憶、理解。④三小角“△△△”,標在文章重點領會的詞語或優美詞語下面的著重號。⑤“//”用來劃分段落,“/”用來劃分層次。⑥問號“?”,用在有疑問的語句末尾或旁邊。⑦感嘆號“!”用在有感嘆或驚奇的語句旁邊。
2.文字批注
邊讀邊想,在符號批注的基礎下,能夠圍繞重點難點,寫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文字批注比較自由,可長可短,力求簡潔明了,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寫在文章的天頭、地腳、行間、旁空等處。我們根據批注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簡單地分為眉批、旁批、夾批、腳批等。眉批為疑難問題的提岀與理解,旁批主要批內容概括和寫作特點方面,夾批為重點字詞的理解與語境含義等,腳批為對思想內容的評價和想象拓展等。
二、批注式閱讀的指導
閱讀批注可以貫穿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三個階段。教師通過在這三個階段對學生的批注能力進行不斷的訓練,并在反饋中了解學情,點撥滲透,激勵表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得到解決,能力得以提升,視野獲得拓展,并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一)課前預習性批注落實
課前預習階段的批注,教師可結合預習單,讓學生預習。課前預習時,學生剛接觸課文,想法、感受、疑問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廣。如:課文的內容,精彩語句,思想感情,表達方式,寫作特色,特殊的標點、字詞句段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自主批注,就是給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的機會。同時,上課前,教師先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批注情況,及時的反饋,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對批注保持久的興趣。老師作為欣賞者與鼓勵者,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獨立思考、思維的創造性,及時肯定學生,并不吝表揚,如展板學生課前批注的書注。教師對學生預習成果進行歸類、統計,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難點疑點和興趣點,及時調整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習效果更有效。
(二)課堂探究式批注強化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引入評點批注可把這種方式落到實處。講讀重點段落之前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評點批注,讓學生既有明確的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又有相對的自主選擇權更提供了合作探究空間。課堂上,師生共同交流討論這些批注,既是檢驗展示學習成果、分享思想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產生新思想的過程。
(三)課后拓展文本批注提升
一篇文章學完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深受感染后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思想或情感。假如教師此時能適當加以引導,學生便會文思泉涌,躍躍欲試。比如:在教完《橋》這篇課文后再次就題目展開討論,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之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老漢,并盡量使用上“橋”字, 學生奮筆疾書后交給我一張張使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如:“老支書,您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您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三、批注式閱讀的評價。
批注式閱讀必須進行經常性的訓練。為了保證這種批注閱讀的可持續性,我們還應采取相應的評價策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堅持對學生批注閱讀檢查反饋,展示交流。主要采用教師定期檢查或輪流抽查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時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二是質量,看學生是否有較為精彩的批注。
上課前,教師先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批注批注情況,及時的反饋,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對批注保持久的興趣。老師作為欣賞者與鼓勵者,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獨立思考、思維的創造性,及時肯定學生,并不吝表揚。學生影響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對優秀的批注,教師要積極利用,將批注作品展示出來,使它成為課堂教學的資源。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要把學生完整的課文閱讀批注再展板一次,也就是把學生最終的閱讀批注成果展示,進行點評,讓學生有成就感。
批注式閱讀教學,只有以生為本,照顧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態度、思考角度,真正從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閱讀親近文本的機會,循序漸進,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