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濤
如何做好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呢?首先要懂得時刻豐富自己,跟進學生的成長步伐;其次要搞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愛孩子愛本職工作,擁有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才能搞活班級融洽的學習、生活氛圍,為學生健康成長建立良好的外部平臺;再次要經常與代課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反映,積極密切地與家長溝通孩子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學習效果,做到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打開學生心結、引導學生學習態度、內容和效益。
一、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的對象當然非學生莫屬,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的目標就是為學生學習服務。因而在實施這一管理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學習為宗旨,所有的班級管理內容必須以此為前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培養孩子生活、學習、行為三大方面的習慣,在班級布置“奪星我最行”黑板墻,獎勵各種星貼來鼓勵孩子,并設置傾聽之星、表達之星、閱讀之星、寫字之星、衛生之星、識字之星、禮儀之星、體育之星等“八大行星”來鼓勵孩子積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即時給予肯定,營造一種快樂學習的氛圍,從而滲透養成教育。
第一,在班級紀律方面,對剛入一年級的孩子主要以道德引導、正面鼓勵為主,通過言傳身教、口令教學、講事理、明要求、樹榜樣、制班規來要求孩子們,讓學生明白紀律要求只是手段,促進班級良好學習氛圍才是目的。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奇思妙想,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配合,多和孩子進行課下溝通,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及時引導排解孩子的煩惱,尤其注重培養孩子合作互助的品質,在平時的小組合作和集體活動中注重塑造團結、友誼、互助的班級向心力。
第二,在班級環境衛生方面,制定具體的值日細則、分工明確,責任到小組和個人,在初期逐一指導孩子如何掃地如何拖地如何擦黑板,同時安排衛生小組長課間隨時監督提醒,以改善和維持班級衛生為起點,繼而在班集體內樹立學生講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愛惜公共物品、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意識,并設置班級圖書角和班級綠植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第三,學習氣氛方面。首先作為班主任,當然要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先做到,注重寓教于樂和教學形式的變化,恰當評價孩子的表現;其次,要鼓勵優秀,通過榜樣去影響后進學生的積極性、上進心;再次要關注后進生,善于發現孩子點滴的進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與科任老師或課代表的溝通,了解大家的整體學習,對學習狀況能夠及時掌握,適時通過輕松而活潑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減壓。
第四,根據學校規章制度,明確班級管理的重點、難點。務必時刻與學校的教育管理方式相吻合,并嚴格執行學校的相關教育規定。在學校要求的前提下,搞活包括上述方面在內的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
二、在身體、心理兩方面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正處于少年階段,兩個方面該向哪個地方發展,老師的榜樣效果無疑非常重要。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考試不理想后的安慰,我想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無動于衷。
身體的健康事關學習成績的好壞。所以在初始階段,給孩子傳達一種體育精神或者使其養成一種鍛煉身體的習慣,讓孩子明白身體健康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那么我覺得我們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晴天在操場做啦啦操時表揚做的好的同學并請她做示范,激勵其他孩子;雨天做室內操時也選出進步的孩子在講臺做示范,以點帶面,使整個班形成一種朝氣蓬勃的氛圍,班級凝聚力也就初步形成。
與此同時,健康心靈的建設也應該齊頭并進,不應落后于身體素質的提高。就我國來說,由于人口基數大,目前青少年犯罪率依然不可忽視。對于少年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心智尚未成熟,難以準確地、合理地判斷事情的性質與后果,所以他們也極易被利用或蠱惑。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時刻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適時就班級問題在晨會或班會時進行總結分析和改善,把每一次班級問題都當作時教育的重要契機。適當滲透善良教育,讓每個孩子成為有德性的人,處理矛盾時不以武力解決問題,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消除和同學之間的不快,不斷進階為更優秀的自己。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而茁壯地成長,對于教師來講,義不容辭亦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雖說孩子從小受家庭影響深刻,但自孩子接受教育到大學畢業,與孩子們打交道最多的還是老師。所以老師務必及時地督促學生、引導學生朝著陽光、積極與靈活的大道上邁進。而老師該做的地方又是何其多也。
三、家校溝通、共同教育
學校的治學態度和風格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風格。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時,務必要與學校的教學步伐保持一致。涉及管理學生的各個方面,作為班主任都要隨時與年級組長保持通暢的溝通,以確保信息能夠及時得到傳達,并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校方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部署。對于班主任,不僅要極力維護孩子們的權利,更要在機會面前為自己的孩子們爭取,最大化地為本班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注意細心觀察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意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對孩子在校出現的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并告知家長一些可行性方法,便于家長配合學校工作。借助班級微信群、qq群進行個別訪談,動員家長一起做好班級工作,并從日常班級事務中挑選積極熱心的家長進入班級委員會,做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增強家校黏度,便于家校雙方對學生的成長予以及時的引導和指正。
面對一年級的孩子,我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啟蒙老師,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以全面的角度思考去處理班級問題,最后用耐心的交流激發孩子成長的欲望,看到孩子們由開學初的懵懂到現在的健康快樂達觀互助,我想說最幸福的事就是當一年級的班主任,因為不曾體驗“分娩”時的陣痛,怎會體驗一名“母親”的痛苦與痛苦后聽到嬰兒呱呱墜地時的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