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玲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六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音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音樂欣賞課。但是在許多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因為條件的落后,教學設備都比較簡陋,加之音樂老師的匱乏和陳舊的教學觀念,使得學生們音樂基礎知識薄弱,覺得音樂課就是簡單的學習唱歌,也認為音樂課是副科,對此不重視,因而在課堂上不認真的欣賞音樂,對音樂學習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農村音樂教學中,首先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有利于他們提升欣賞音樂的水平,因此如何在授課中提升學生們的興趣,這就成了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改善,文中提到了幾點見解。
給學生們欣賞配樂詩歌。在欣賞鋼琴版《平湖秋月》時,音樂老師可以結合這首音樂給《國風.周南.關雎》這首詩進行配樂,把音樂與語文知識相結合,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對這一畫面進行想象,進而激發學生們欣賞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讓人產生遐想。初中階段的學生想象力非常的豐富,老師要注重他們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試著用音樂打開他們想象的大門,這對音樂老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音樂的欣賞是一種享受,學生們可以根據歌詞的描述,以及音樂的旋律波動,進行聯想。例如:在欣賞《保衛黃河》的時候,引導學生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所帶來的震撼,進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音樂人想表達的感情。音樂欣賞過后,可以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聽后感,同時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想法給歌曲取個副名,比如:黃河黃河,偉大的母親河、黃河我愛你等等,并讓同學們說出給這個音樂取這個名字的意義,只有認真的對音樂欣賞了,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1]。
根據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讓學生們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平時授課時,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性的學習,使同學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有氛圍的審美學習情境,讓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讓學生們主動積極的去學習。由于每個同學的想法都不盡相同,在音樂課堂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聽到的音樂做出不一樣的動作,這樣還能極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調動他們的興趣以及音樂感受的能動性,可以更大膽的表現音樂。因而,在音樂欣賞時,老師應該重視師生的共同參與,引導他們說出想法和感受,最終實現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比如:在學習《彩色的中國》,歌曲欣賞完后,可以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自己對國家地形的了解,同時還用動作進行比劃,有的同學說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有的說大海的遼闊”,這不僅讓不同們用不同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同時也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多運用多媒體、現代科技等,這樣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對于所選的音樂作品要符合教學的根本同時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這樣能更好的被學生所接受。老師運用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讓同學們欣賞,能夠拓寬他們的視野,提升同學們的審美能力,提升對音樂學習的熱情。還可以利用打擊樂器來讓欣賞課更豐富。節奏是音樂的精髓。音樂課上運用打擊樂器來輔助教學,練習多節奏多層次的擊拍,給課堂帶來樂趣。比如:在欣賞八年級上冊的《青春舞曲》的時候,讓學生們依照歌曲的節奏再度創編,有的利用鑼鼓的節奏,運用打擊樂器來實行多樣多聲部節奏的組合聯系,進而展現歌曲中得到情境,渲染清楚的活力[2]。各音色節奏的編排,鍛煉了同學們多生部節奏的感受力和聽力,使學生們感受到了豐富且多層次的節奏效果,感受到了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進而也使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有所提升。同時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們利用現實中有的東西來感受音樂,比如對玻璃杯的敲擊,對桌椅板凳的敲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無處不在。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興趣,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好習慣和欣賞能力,漸漸累積音樂鑒賞的經驗[2]。為學生們營造濃厚的欣賞氛圍,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在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授課時,要對學生們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老師要盡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交流中來,讓他們漸漸的感知到音樂所帶來的快感,從而促使學生們熱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