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江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8)
無論是哪一種音樂在演唱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保證歌曲的動聽,在發聲時不出錯,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遵守在民族聲樂演唱時的原則和標準,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聲樂發聲的最基本的基本功練習,同時要善于借鑒一些聲樂歌唱家的演唱技巧,進行相關技巧的學習。
學習聲樂知識和技巧可以為我們進行聲樂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行科學嚴謹的聲樂基礎訓練,這是進行聲樂演唱的基礎。在歌唱時必須要打開喉嚨,這是獲取穩定、流暢的發聲的最基本條件之一,是能夠正確發聲的關鍵基礎。此外必須將喉嚨,口腔,鼻腔的使用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使其在歌唱時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最后還要進行音色、音準、節奏、高音低音和轉音等進行訓練,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演唱歌曲的連貫性,從根本上提高演唱水平。
學音樂演唱的人都知道,在演唱過程中氣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歌手在演唱歌曲時能夠持續的不間斷的演唱同一個音,這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這種情況在很多歌曲中都會涉及到。因此進行氣息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這是音樂演唱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對自身的呼吸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調整,有了完美的氣息,在演唱歌曲時才能進行完美的發揮,才能夠發出具有穿透力的、能夠打動人的聲音。
基于我國特定的多民族的背景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存在著很多方言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很多歌曲的演唱基本上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這是一種歌唱時的語言狀態,要求演唱者必須進行正確的發音和吐字,字正腔圓,吐字清晰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要進行完美的音樂演繹必須要讓觀眾聽清歌詞,讓觀眾感受到音樂和歌詞的完美融合。
以上我們談到了聲在聲樂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這是進行完美演唱的基礎條件,在此基礎上進行情的訓練能將聲樂演唱推到更高的層次和水平上。歌曲是表達情感、抒發情感的最佳表現形式,一首歌曲在創造時就是所經所歷的生活感悟,就是通過音樂形式進行的情感抒發。也正因此演唱者不僅僅要具備良好的聲樂知識基礎,同時還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有善于發現,精于研究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高水平的鑒賞能力,因為音樂本身是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就要求演唱者對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行充分的理解,在演唱時將情感進行淋漓盡致的表達,讓觀眾感同身受。
只有對作品充分理解,只有我們感同身受的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才能夠準確的把握,才能夠自然的流露。例如蒙古民族聲樂的典型代表長調,它是鮮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獨特演唱形式,要求演唱者對蒙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唱時能夠將人們帶入那種場景和氛圍,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民族聲樂是各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所創造出來的,是各族人民的情感寄托和表達。沒有親身的體會很難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感情,尤其是很多年輕的演唱者很容易不能將民族聲樂中所蘊含的文化、情感良好的表達出來,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文化底蘊的缺失。因此演唱者需要不斷地學習,要了解一定的社會生活、文化背景;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習俗,這是演唱者理解作品情感需要做的功課。如此才能將一首民族聲樂的靈魂表達出來,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對其中的情感進行恰到好處的把握、演唱,將其創達給觀眾,感染觀眾,這也是在進行演唱時需要注意的一點。
以上我們談到了聲與情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聲”要求演唱者嚴謹性完美的發聲,進行完美的演唱,對整首音樂的把握都有一定得規范和標準;而“情”是在“聲”的基礎上進行的升華,是音樂的靈魂之處,因此這對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作品的理解,并將其演唱的恰到好處。綜上所述,只有將“聲”與“情”進行結合,聲情并茂,以聲傳情,才能夠起到打動人心的效果,才能夠產生感同身受的強烈共鳴,這也是民族聲樂演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