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龍 河北美術學院
人類世界一直以來都可以說是一個文化設計的世界,自古以來,不同的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現如今,在不同的國家和農村中,文化觀念更是不盡相同,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遵循著社會和自然的發展的規律。這是一個很好的方面,因為設計師進行農村環境設計時是不能同自然相違背的,要想提升內在的文化,只能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造,進而滿足現代人的要求。因此,利用現有的資源深入挖掘農村的潛在魅力,當前已經成為農村領導者以及農村設計者的首要理想目標。
一般來講,文化是一個農村的建設脊梁,但是對農村進行淺層次的挖掘是很難挖出其潛在文化實力的,因此,在農村公共環境設計中,對于文化的重視,和對農村進行特性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追求文化就是為了提升質量,那么這個追求應該如何表現呢?首先是裝飾表現,從遠古時代的山洞巖畫開始就已經充分體現了環境文化的裝飾方式;其次就是載體,文化的表現需要載體,趣味性和藝術性只是制造方法,本土性是原則。另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處理上,雖然會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但是為了社會的發展需求,除了要吸收先進文化外,更要與先進文化和美學相結合來表現。
文化的產生可追溯的因素非常多,最重要的實質就是人們的一種結論。這種結論是來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它會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它是一支起到支撐作用的力量。農村公共環境是最被農村居民所看重的地域,更是農村形象的重要表現,因此,對其的設計不容馬虎,在設計時,一定要富有創造性,切忌照搬與死板,只有做到與實際相結合,富有活力而又豐富多彩,才能滿足現代人的高要求,但又不失農村的本色。
文化是為了解決人們生存中的問題而存在的,因此,文化一定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在農村公共環境的設計中,文化大眾性的特性一定要充分考慮,只有與民眾的觀點保持一致,才能長遠發展;反之,不顧大眾意見,特立獨行,產出的作品并不被大眾所理解,只是被少數人理解,或許這是一件藝術品,但是對于農村這個大環境來說,大眾是主體,這樣的設計,對農村公共環境來說,意義不大。
文化都是具有活力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所崇尚的文化也是變化的。但是,優秀的文化始終是優秀的文化,是不會被自然所淘汰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加深,對文化的開拓也就進一步深入。文化是歷史的烙印,不能被磨滅的、富有歷史意蘊的文化就一定要充分發揚光大。因此,在農村公共環境的設計中,一定要尊重文化的歷史性,如果能夠體現這座農村的歷史感,那么這個農村的厚重感和人文魅力自然會顯現出來。
同樣是文化,但是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因此,既然要對農村進行設計,就要對以后的文化發展方向做出一個定位,揚先進文化,棄糟粕文化。在農村公共環境的設計對文化的追求中,這一點是必須嚴格重視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使人進步,落后的文化可以使整個人類落后。因此,在農村設計的文化表現中,一定要具有正能量的指導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設計的意義。
農村的公共環境是把人類的主觀意識施加在自然之上,加以美學改造,創造一種文明。這是與農村的發展相輔相成和密不可分的一種元素,一個農村的公共環境設計,無法忽略美,更沒辦法忽略文化追求。作為中國的設計師,了解國情是首要的,另外一定要注重時代的發展,爭取在農村設計的文化追求與表現上達到更高的層次,進而與世界接軌,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