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成 延邊大學
美術與人類社會的文明與發展密切相關,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現代文明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深刻的變化,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新型人才。本文分析了美術教育與新型人才之間的關系,重點闡述了美術教育是如何培養新型人才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對人的素質也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對美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人們在滿足物品實用性的同時,更多地考慮其優美和舒適程度。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更加凸顯美術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價值,美術教育對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處于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智能社會的到來讓我們的未來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人類大量的體力勞動被機器替代,我們在享受這個時代所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要思考什么樣的工作才不會被智能機器替代,怎么樣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新型復合人才,注重人的思維敏捷性、創新創造能力、突破能力、立體思維能力、健全的人格等。美術教育有助于激發人們探索未知的激情,美術教育活動還可以讓學生尋找到探索的路徑。美術素養是現代化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一種素質,很多學科如數學、物理等都需要具備美術能力。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繪畫技巧,而是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獲取感受力、創造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感受世界,學會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
美術教育十分注重對人創造能力和突破能力的培養。美術創作不是簡單地看似對事物的重現,美術創作的過程是通過對所表達的事物進行想象,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最終對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升華、表達。美術和創造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性,美術創作過程中對事物的發現、組合、改變都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源泉。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想象和創新的過程,這種創新素養一旦養成,不論是在學生的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經過美術教育后的學生在面對新事物時總能多角度看問題,能夠突破自身思維的局限性,更加具有創造力。此外,美術創作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種開放的模式,有助于學生勇敢地表達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美術教育中對學生觀察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的鍛煉是創造能力的基礎,所以說美術教育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
在美術創作中,要經常在頭腦中對圖像進行二維、三維的切換。將眼睛所看到的三維圖像繪成二維平面圖,或是將二維平面圖形繪成三維立體圖,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立體思維能力。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多維構思,將物體的外在表現形態與自身的審美體驗相融合,最終形成立體圖像。這種思維模式讓學生突破平面圖像的限制,從多維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在立體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培養方面,美術教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工智能必定會取代一部分的人類活動,但是人類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區別是人工智能沒有情感,沒有和人類一樣的倫理意識。所以,對未來新型人才的培養而言,必須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的引導,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更多地考慮情感的表達和對價值取向的判斷。一直以來,美術教育都非常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情感表達的培養,并將其融入了美術教育的培養體系中。所以,經過美術教育后的學生對倫理、價值會有更深層次的表達,其情感表達也會更加豐富。
在美術創作中,需要對自然或是社會進行觀察,這是感受美、評價美、表達美的過程,在這樣的熏陶下,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會得到提升。一個有審美能力的人,其精神世界應該是豐富的,美術創作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時人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也能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健全和完善人格也是美術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美術教育中發現生活的美,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發展所需的是同時具備科學與藝術的高素質新型人才,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抽象立體的思維方式、創新創造的能力、豐富的情感表達、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因此,美術教育對新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