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彪 福建省學校美育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
在我國高校的油畫教學過程中,多以教授西方的寫實技法為主,而忽略了中國畫所擁有的繪畫技法,這十分不利于技法的多元化,也不利于中國油畫事業的發展。至此,對于中國油畫教學,應重視中國水墨畫的美學追求對油畫產生的影響。例如,中國水墨畫中的寫意、虛實相生等藝術技法也可運用于油畫創作中,并能使油畫作品具有更加靈動、飄逸的藝術效果。因此,中國高校在進行油畫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寫意油畫技法的教學,積極地將中國水墨畫中的寫意技法合理地運用于油畫創作中,并系統地進行寫意油畫技法的教學,讓學生對于油畫創作的技法擁有更多的選擇。
在中國,最早的油畫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據調查發現,那時的油畫主要是存在于棺槨上的圖形圖像。嚴格來講,中國油畫的出現,則是500多年前利瑪竇帶著圣母像、天主像等到了中國之后,才開始有藝術家研究和探索的。直到鴉片戰爭敲開中國大門,中西文化不斷碰撞,中國油畫才開始逐漸興盛,由于受到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影響,油畫在中國也有了不同的風格,水墨畫的寫意技法使油畫的色彩不再是單純地復制對象本身的顏色,而是在創作中尋求色彩之間的和諧,這使色彩在油畫創作中成了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油畫的藝術品質。在高校的油畫教學中,應積極將中國水墨畫的繪畫技法與油畫創作合理結合起來,以提高中國油畫的文化內涵,并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想和藝術創新意識,使學生能更好地將中國水墨畫的繪畫技法應用于油畫創作中,讓油畫在中國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形成具有中國氣息、蘊含水墨畫意境的中國油畫。在中國的哲學觀念中,向來追求一種“簡單”,更延伸為“大道至簡”的思想觀念,這在中國水墨畫中也有了很好的表現,不同于西方的現實主義,中國追求的是意境,其中,留白便是一種寫意構圖法,其所表達的則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中國水墨畫畫家所追求的一種審美境界,而這種審美境界,在如今的中國油畫中也有了體現,一些油畫畫家開始逐漸注重油畫的寫意技法,并將寫意技法運用于油畫中,在油畫的表現形式上,開始采用焦點透視以及散點透視,至于色彩,不再復制性地將對象的顏色一一復制上來,而是開始追求畫面的協調以及顏色與顏色之間的和諧。在情感方面,中國油畫開始注重對象的情感表達以及畫家本身的情感,使中國油畫具有了特殊的情感特征。中國油畫在西方油畫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屬于中國自己的藝術特征,這使中國油畫的藝術品質得到提高,也將中國油畫的風格推向了多元化以及意境化。
寫意,即“寫實相對”,是中國畫特有的一種畫法,其用筆不求工細形似,只注重使用精簡凝練的筆法刻畫出景物的神態,追求“神似”。在中國油畫中運用寫意油畫技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油畫的藝術品質,升華油畫的內涵。在運用寫意油畫技法進行油畫創作時,則需注意以下幾點。
在中國的水墨畫中,多以黑白二色進行描繪,這與西方油畫的五顏六色相比顯得相對單一,且在中國的水墨畫中更多地注重創作者的主觀意識,這與西方油畫的客觀意識形成了明顯差異,這就要求在使用寫意油畫技法進行油畫創作時,應該重視創作者的主觀意識,將寫意油畫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密切聯系起來,要更多地強調創作者對客觀對象的直接認識,并在色彩的運用上進行主觀上的調配和變化,不可簡單地在油畫上再現客觀對象本身具有的顏色,而應當著重考慮顏色的協調性以及創作者本身對客觀對象的主觀感受[1]。
在西方的油畫中多以現實主義為代表,在創作時對于顏色的選擇多是追求真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色彩更加協調,色彩協調是由多種不同色彩通過各種組合方式和調配而形成的均衡的直觀感受,這是色彩世界的一種表現效應。在運用寫意油畫技法時,應該考慮到色彩的協調,以避免過于強烈的主觀色彩破壞了整幅構圖的和諧性,要通過對顏色的合理調配,讓整幅構圖中的對象、意境、色彩形成有機的聯系,呈現出和諧的感覺。要時刻避免因為過度地追求主觀感受而忽略了油畫的和諧,要在西方油畫顏色和諧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寫意油畫技法進行創作,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幅油畫的藝術價值和藝術文化內涵,并使觀賞者更易于看懂創作者的意圖和油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在進行寫意油畫技法創作時,要將創作者本身的情感和油畫的創作表現相互結合起來,通過對油畫顏色的調配,將創作者本身的主觀感覺通過各種各樣的顏色表現出來,使觀賞者能更加深刻地領悟這幅作品的內涵,并從中看到創作者的情感,直接地感受到油畫所傳達的藝術色彩和情境之美。因此,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應合理地運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賦予作品人的情感,使作品的藝術價值更高,觀賞性更強。
中國油畫由于受到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影響,又經過了前人的不斷完善、不斷實踐,使得其與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相互交融,呈現出了具有中國藝術特色的油畫風格,其中,中國“重神不重形”的藝術理念在油畫中便有了很好的體現,創作者開始注重油畫的神似,不再刻板地“復制”客觀對象,而是在進行描繪的過程中加以改造,將自己的主觀意識運用到油畫中,并調配出具有主觀色彩的顏色加以修飾,這種將客觀對象進行寫意化的創作技法極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性。在運用“寫意技法”進行油畫創作時,曾出現這樣的問題,創作者過度追求情境以及自身的主觀情感從而忽略了油畫中的客觀物象,這使作品空有其“情”而無其“境”,拋棄了西方的油畫藝術技法,過度強調“寫意”技法,這明顯是行不通的。寫意油畫應中西方技法并重,共同協調,這樣才能真正地創作出具有意境的油畫作品。“寫意表現”技法可以將沒有任何規則的客觀事物的顏色進行藝術性的編排,并使其具有秩序美和規則美,并能將無序的客觀事物進行主要和次要的區別,將主觀上認為主要的客觀事物以一種更加明顯的表現形式和鮮艷的顏色凸顯出來,并在空間上做出調整;而對于主觀上的次要事物,則可運用弱化處理,如將其空間位置做出改變、調低其色調等。而對于顏色與顏色之間的過渡,則通過在油畫中進行“留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空間銜接,這是中西方藝術技法的融合,油畫中的“留白”,也增加了油畫的觀賞性,給予了欣賞者在欣賞時的想象空間,這樣更能帶動欣賞者的情感,讓欣賞者能更好地理解這幅油畫作品,“留白”在油畫中的運用正符合中國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哲學思想,從而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性以及哲學性[2]。
在中國的傳統水墨畫中,運用的色彩主要為一黑一白,這與西方的五顏六色相比,顯得格外單一,然而,正是這一黑一白的單一性賦予了中國水墨畫獨特的藝術意境。如今,通過將寫意技法運用于油畫中,使創作者有了更多的色彩選擇,創作者可以根據客觀事物本身的顏色以及創作者本身的主觀感受來對色彩進行調配和改變,將感官上感受到的事物形象與主觀上的藝術形象進行融合,以此來突出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特性以及表現形態。在進行藝術加工時,不可盲目追求強烈的主觀感受,應當對客觀對象做出合理的定位,使其表現形態合乎藝術形象,色彩與色彩之間能形成自然和諧之美。通過將東方的水墨畫技法融于西方的油畫中,以東方之技法駕馭西方油畫中的多彩世界,并進行不斷的改善,使其更加和諧,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油畫風格,而創作者在進行色彩調配時要注重作品的協調美,將東方的意境美與西方的形象美合理地協調起來,將寫意油畫技法合理地運用于油畫的創作中,在東西方繪畫的基礎上,尋找到屬于中國油畫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并以此呈現出中國油畫所具有的獨特的美。
通過結合中國水墨畫中的寫意技法創作出的中國油畫,其意象豐富,人物、風景、靜態物、動態物、古典建筑、現代建筑,皆可入畫。這是一種全新的繪畫風格,是如今藝術多元化的產物。在高校的油畫教學中,應積極將寫意油畫技法應用到油畫創作中,并鼓勵學生參與到寫意油畫創作中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借鑒西方的油畫創作技法,也要合理應用中國水墨畫中的技法,以此創作出更好的中國油畫,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要被已有的油畫框架所拘束,在西方油畫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東方水墨畫的藝術技法,創作出更具有藝術性與時代性的油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