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國 淮安市文工團
黃梅戲屬于傳統唱腔,無論是傳統戲還是新編戲,均占有重要地位,其傳唱度也越來越廣。戲劇演員身上籠罩著十分絢麗的光環,除了舞臺上的角色轉換外,還能對不同人生進行演繹,給觀眾帶來別樣體驗。但由于演員給群眾帶來的印象不同,素質修養也存在很大差異性,最終呈現出來的舞臺效果不盡相同。為此,黃梅戲戲曲演員需要注重自身素質修養的全面提升。
基本功是每個黃梅戲演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這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樣,穩固性與上層建筑質量息息相關。戲曲演員在表演上,應該做到美中求美,基本功的扎實,可以更好地幫助演員塑造人物形象,如果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不扎實,舞臺藝術形象也就無法更好地呈現出來。在基本功訓練上,演員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對基本功內容中的規范和要求進行掌握,如“唱、念、做、打”等,從而為后續表演提供基礎。藝術來源于生活,黃梅戲表演同樣是對生活的詮釋,有夸張的,有變形的,與一般的戲曲類型并無差異。在實際基本訓練過程中,需要進行整體性的配合與應用,確保自身表演可以與人物特點相符,確保其可以制造出更加鮮活的人物形象,將黃梅戲的戲曲魅力展現出來。
從具體的戲劇舞臺角度來說,其中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形象均是通過演員表現出來的。因此,黃梅戲戲曲演員在表演之前,需要對劇本進行深入研究,在理解主題思想后,將劇中人物特點展示出來,為后續人物創造和演繹提供充分條件,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除此之外,黃梅戲戲曲演員還要掌握好具體的角色性格特征,解讀好戲中人物應該具備的思想感情,進而將具體的眼神、姿態等特點詮釋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舞臺形象進行塑造,為觀眾帶來視覺和感官享受。首先,各個黃梅戲戲曲演員應該從劇本研究角度著手,將劇本中的情節和人物行動展現出來,理解人物應該具備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演員還需要對劇中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全方位認知,確保塑造出來的人物更加鮮活。其次,演員在角色性格了解上應做到準確無誤,并對其經歷進行深刻體會。最后,黃梅戲戲曲演員應注重生活經歷的積累,提升自己的感性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劇中故事,并在舞臺上將其還原出來。
從以往的表演經歷中可以看出,藝術美的表現,主要是演員借助于舞臺,將現實生活無限擴展和放大,但應保持在一種特定的限度之內,不能脫離生活太多,所謂“升華有據,藝術有根”,黃梅戲演繹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為此,戲曲演員除了訓練基本功外,還要做好表演技巧的研究,實現自身藝術修養的不斷強化。在具體的黃梅戲戲曲表演過程中,表演技巧和人物形象塑造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黃梅戲戲曲演員們應該對更多的表演和演唱技巧進行把握,將人物內心情感呈現在舞臺上,幫助表演者構建出更多鮮活的戲曲形象。為了達到上述效果,各個黃梅戲表演者可以對前輩們的表演手法進行模仿和借鑒,將他們的表演進行合理修補和創新,以此來強化新一代黃梅戲戲曲演員的技能修養。
創新同樣是黃梅戲發展的關鍵所在,借助于創新可以確保黃梅戲在年輕人群體中流傳開來,增加受眾群體。如果在生活中強迫年輕人去接受黃梅戲,顯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中央電視臺曾通過很多途徑來推廣黃梅戲,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黃梅戲創新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整個戲曲行業發展的需求,如果戲曲不能與現實生活相接近,那么終有一天會走向衰亡。為此,各個黃梅戲表演者需要將現實素材融合于戲曲中,追求更多新穎手法,讓黃梅戲在生活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人們對該項藝術的認可度和傳唱度。
不同黃梅戲戲曲演員人物形象塑造方式不同,有些方法顯得十分獨特。但無論哪種形式的應用,都是想讓自己更加貼近于角色內心。為此,除了基本功之外,戲曲演員們還應具備較強的文史修養,讓情感培養更加精準。借助于對文化和歷史的了解,戲曲演員也能對人生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并將這種感知在舞臺上展示出來,引發觀眾的共鳴。因此,在黃梅戲戲曲演員的成長過程中,應借助于文學和史學不斷豐富自己,為黃梅戲藝術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綜上所述,黃梅戲戲曲演員具備群體性特點,這也使他們的集體生活準則更加明確。很多戲曲前輩們在當今社會上十分注重“戲德”,這也是職業道德的一種說法。所以說,黃梅戲演員應該懷著寬闊的胸懷,做到謙虛禮讓、互助互惠,確保黃梅戲戲曲演員素質修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