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坤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筆墨是國畫領域重要的藝術追求,吳歷畫作布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著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惲南田作品的畫法是一種“點花粉,點后復以染筆足之”的體貌,方薰認為這是“前人未傳此法,是其獨造”的新風貌,這無疑為花鳥畫創作帶來新的風貌,它融工筆與寫意之精華為一體。用筆特點是點染并用,這與黃荃的“鉤花描葉,細染細開”的工筆重彩風格,徐崇嗣的“不用筆墨,全以五彩染成”的“沒骨”畫法以及徐渭的寫意畫法都有所不同。惲南田基本上遵循的是傳統文人畫理論,他對色與墨的看法,認為水墨高于色彩。但要作為賣畫的畫家,要“賣畫以供朝夕”,就要考慮大眾化的問題,考慮大眾的審美,同時文人也不肯放棄、降低自己的審美理想,他需要考慮怎樣用這種“最大眾化的形式”傳達自己的清高之想,畫出“讀之令人超然世外的作品”,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也是考驗畫家功力的一個問題。
國畫是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展現了畫家多方面的修養,即我們常說的“詩書畫印”,這些都成為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歷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會諸家之長,自創新意,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云氣綿渺凌云,迥異平時。”
惲南田從楷書入手,之后學王羲之及王獻之父子,后又致力于學褚,他曾言:“秀絕故弱,秀不掩弱,限于資地,故上石輒不得佳,其不足在是,其高超亦在是。”這表明惲南田能綜合各家所長,從傳統中來,又不被一家一樣所束縛,自成一家。其書法上的功力足以稱頌于世,使其畫有著典雅的書卷之氣。惲南田早年亦追摹古人之作,受到惲向及清初摹古風氣的影響,他也頗擅山水畫,曾用心臨摹黃公望、倪瓚等大畫家的畫作,因此他的畫構圖簡潔,有一種蒼茫秀潤之感。惲南田在繪畫理論上的成就也很高,其論述可見于《南田畫跋》。他的畫論主要有“攝情說”;如要“師古人”,更要“師造化”。在惲南田看來,“似”與“不似”都不是繪畫的最高理想,而是有超越形態之外的審美追求,最高追求在于“傳神”。在惲南田之前,北宋徐崇嗣之“沒骨法”對花鳥畫影響極大,加之惲南田自我的潛心鉆研,形成了獨特風格:他融合了明代花鳥畫的寫意筆法,筆觸靈動,色彩明麗,形成了清新淡雅畫風。惲南田的花鳥畫,以水、色、粉的運用顯現很多飛白,在畫面中留下許多空白,因而取得意蘊無窮的藝術效果。例如,《荷花圖》筆墨語言十分含蓄,但是卻很完整,通過精致的勾寫,細細的墨線隱含在結構之中,加上精妙的渲染,客觀形象、生動靈活,使筆墨在描繪自然物象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微妙境界,即通過高度神似的物象傳達了畫家優雅的審美追求。
吳歷早年曾跟王鑒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作品取景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風格渾樸厚潤。惲南田獲得了國畫上多方面的素養,最終其藝術越發成熟,其“沒骨”技法日益精湛。為表現花卉自然形態,他掩藏用筆痕跡,多次暈染,使畫面柔和自然,無做作之感,這樣就達到了一種平淡天真的境界,而此境界是歷代畫家所推崇的高妙之境。惲南田的用墨也十分高雅,他將清墨加入色彩和脂粉中進行調和,之后直接作畫,使墨色淡雅清新,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他認為,“高逸”與“簡”有關:“畫以簡貴,如尚簡之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煙鬟翠黛,斂容而退矣。”他強調人品與畫品的關系,這正是歷代文人畫家的追求,他強調畫家主觀情思對繪畫對象的熔鑄,最終達到超越物狀的精神高度。
在題跋中,惲南田寫道:“惟徐崇嗣創制沒骨為能深得造化之意,盡態極妍,不為刻畫。寫生之有沒骨,猶音樂之有鐘呂,衣裳之有黼黻,可以鑄性靈,參化機,真繪事之淵泉也。因斟酌今古,而定宗于沒骨云。”這段題跋表明惲南田強調了寫生對于創作的重要性,這也是其畫達到傳神境界的重要原因,正如后人評他的畫“如天仙化人”“飄飄若仙”。體現著他的審美理想,正是他的出身、文化修養及個性情感的一種展現。
“吳惲”的繪畫,尊古又創新,是將傳統的技法和個人的創新相互結合形成的。其繪畫的意境達到了中國文人所倡導的境界,在有限的物象中取舍,剔除煩瑣的因素,簡潔而生動,高度似真,使人們在看畫中超越形的存在,感受到的是象外之象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高超境界,正是這些原因,使他們的繪畫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