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裕 九江學院藝術學院
合唱指揮教學與其他音樂課程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特別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技能技巧的培養等方面,都與其他課程之間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技巧點比較多,這樣對學生們的學習就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和影響。特別是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的指揮技能技巧訓練,不僅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而且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頭疼”的一部分內容。在培養學生合唱指揮技能時,要保證學生具有非常良好的協調性,利用其中的規律來對整個合唱作品進行指揮。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可以將律動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應用到合唱指揮教學中,這樣有利于提高合唱指揮教學的水平。
音樂屬于一門藝術學科,學生學習音樂,不僅有利于培養其綜合素質,而且還能陶冶其情操,對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著名學者達爾克羅茲提出,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是最基本的條件因素,可以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起到良好的激發效果,特別是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力。對于一個從來都沒有學習過任何指揮技巧或者是技能的學生而言,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應當先從對其節奏的訓練開始。也就是說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節奏訓練,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好節奏之間的律動關系。這也是律動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最基礎的一部分,通過節奏、律動等各個方面的訓練,有利于為學生的合唱指揮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合唱指揮教學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其主要目的是對合唱隊起到良好的指揮作用,通過對各個感知通道的合理利用,促使整個指揮過程具有生動性、靈活性和協調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展現出良好的指揮效果,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音樂素養。為了實現這一根本目標,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律動進行掌握和深入了解,同時還要適當地對學生展開律動訓練,這樣才能夠呈現出良好的指揮效果。例如,在“拍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表現出的律動關系其實是一種本能的關系。這種本能的節奏感在某種程度上,并不能夠將音樂中所需要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律動關系全部都清晰地表達出來。比如,“拍點”的位置如果設置在胸前,那么在最開始擊拍的時候,學生并沒有形成“拍點”的這樣一種概念,無論是雙手還是手臂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相互之間也并不能夠以一種非常協調的狀態存在。同時,無法準確地將“拍點”真正有效地擊拍到指定位置。所以,在合唱指揮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為了給學生起到良好示范和演示作用,在指揮動作中的每一拍,都要直接擊拍在“拍點”的存在位置上。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要保證“拍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手腕關節的利用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律動教學法,不僅能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律動意識,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對其中的一些隱藏律動關系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在指揮或者是排練《意大利波爾卡》這首合唱作品時,教師要在具體指揮或者是排練前,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和了解有關該作品的背景資料,其中包括作品的背景、作者等。這首合唱作品是由俄羅斯作曲家編著而成,該作品是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由拉赫瑪尼諾夫所編寫,這首作品最初是一首器樂曲。在后期的時候,由葉戈羅夫編寫成與其同名的合唱曲,在這之后,又由我國著名的指揮家楊鴻年先生,將其進行簡化處理后,改編成為童聲合唱的曲目。這是一首來自波希米亞地區的民間舞曲,所以音樂風格具有非常強的韻律感。在指揮前期的準備過程中,要與合唱總譜進行結合分析,這樣不僅有利于從中找出潛在的律動關系,而且還可以與這些律動關系進行有效結合,最終設計出符合實際要求的指揮方案。
指揮合唱教學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對作品中的律動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要結合這種律動關系,對指揮技能和技巧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這樣不僅能夠對整個合唱過程進行全程的了解,而且還能夠保證指揮者的指揮效果。在針對《意大利波爾卡》這首作品進行指揮時,指揮者要將自己的雙手放在最基本的位置上,也就是胸前和肩部這兩個“拍點”的準確位置上,這樣可以利用“模”“拉”等指揮技能來實現對該作品的指揮,促使指揮技能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律動教學在合唱指揮教學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其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對作品中的律動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指揮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