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元 宿遷市宿豫區文化館
文化館在我國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但從理論研究上來看,中國學者主要是跟隨國際公共文化理論發展,自身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專門的文化館理論研究更是比較欠缺,高端的文化館理論研究人才少之又少。雖然,有些學者對文化館理論研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但依舊不能適應當今文化館事業的發展,因此,提高文化館的理論水平迫在眉睫。
其他國家并沒有文化館這一部門,雖有其他類似部門,但文化館卻是中國特有的產物,不像圖書館、博物館在世界上有統一名稱。第一,缺乏學科支持。文化館理論還不是一門專業學科,在高等學府里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也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及行業研究協會。第二,缺乏行業領袖。文化館在行業內,沒有國家級的文化館,與文化服務體系的其他兄弟部門相比,如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美術館等,理論研究就顯得缺乏底氣,相對比較薄弱。第三,文化館理論著作少,標志性的文化館理論書籍少之又少,基礎學科理論書籍幾乎沒有。第四,缺乏理論研究人才,沒有理論研究成果發表和交流平臺。第五,性質屬性生存存在爭議。雖然文化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已經存在,但是文化館性質屬性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標準化的理論解釋,也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來描述,所以,對它質疑的聲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第六,數字化發展水平較低,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中理論基礎薄弱,沒有系統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標準[1]。
文化館在我國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南京市建鄴區文化館成立于195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文化館。而一些縣級文化的建立就相對落后,如宿遷市宿豫區文化館成立于1997年,成立的時間短,2015年才有自己獨立的館舍,文化館理論研究更是無從談起。
基層文化館一般都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的文化館無法相提并論,也無法享受大城市的文化輻射,如宿遷宿豫文化館地處江蘇的蘇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群眾文化生活也較為單一,文化館能夠提供的文化服務也較少,理論研究的土壤還沒有形成。
許多基層文化館都是縣區一級,經濟發展遠不能和大城市相比,文化消費相對落后,政府資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館的發展,文化館的理論研究自然也就落后。
理論研究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素質人才隊伍,沒有強有力的理論研究人才隊伍,限制了基層文化館理論研究發展。
文化館的理論研究缺少群眾研究土壤,文化館的參與群眾理論基礎較薄弱,在老百姓觀念中,文化館就是一個唱唱跳跳的場所,群眾的文化觀念淡泊,不關心文化館的理論。
經濟文化發展的落后導致當地政府工作重心都集中在發展經濟上面,大家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提高經濟收入上,文化觀念還處于起步階段,文化生活只是處于模仿階段,群眾文化概念、消費和發展的理念都相對落后,文化館的理論研究更是少有人重視,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在整體國家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黨和國家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05年以來,公共文化建設上了一個快車道,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十二五”五年規劃和黨的十八、十九大報告等政府文件中把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在新時期社會主義的文化生活中努力形成與經濟發展相適宜的文化生活,迫切想營造一個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消費方式,從而使文化館發展的春天也隨之而來。
基層文化館由于成立時間相對較短、基礎薄弱、人才隊伍匱乏、資金缺乏等,沒有任何包袱,可以充分吸取其他地區發展經驗和理論研究的成果,并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研究,從而取得其他地區所得不到的理論研究成果。基層文化館綜合其他相關門類的理論研究成果,能創新研究出更適合新時代文化館發展要求的理論基礎。
雖然現階段基層文化館人才缺乏,但也正是由于人員較少,編制有一定空缺,所以有利于文化館人才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基層文化館可以通過對現在的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培訓,以提高本館的理論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開招聘,從專業院校招收理論學生,還可以從社會上招聘專業的技術理論人才,建設一支強有力的理論研究隊伍。
群眾的文化需求是我們群文工作者的工作方向,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革,社會也在發生重大改變,隨之使群眾的文化需求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對藝術的需求層次也水漲船高。因此,我們必須要有多角度的研究方向,深厚的理論研究基礎和高超的理論研究水平。
理論是服務能力的基礎,只有增加理論研究,文化館的服務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才會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更好的繁榮與發展。這樣,文化館才能更好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宣揚中國悠久的歷史,弘揚中國先進的文化,從而傳播中國文化意識形態。文化館服務能力的提高能促進我國政府各項規章制度和政策的解讀更加科學合理,能提高我國公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對推動我國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加強文化館理論研究,對職業理念、職業使命和職業倫理做出闡釋,對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做出解釋。其次,加快文化館相關法律、法規的設立速度,為加快文化館理論研究注入新的動力,也為文化館理論研究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加快建立文官館(站)各類新標準,特別是標準化數字化文化館的確定。建立標準的過程也是理論研究的過程,其既提供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也為下一步理論研究提供平臺。最后,加速理論人才隊伍建設,成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讓更多的人加入文化館理論研究的事業中來。
綜上所述,基層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角色,其人力、物力、財力必須符合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只有大力提高文化館自身的理論研究水平,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文化館的理論研究水平,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