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超 云南美術出版社
經濟不斷發展,文明不斷進步,我國傳統文化也在不斷地被注入新鮮的血液,融入更多的人文價值。本文針對當代美術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探討,并針對如何發展當代美術中的傳統文化提出一些建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前人的思想經過大浪淘沙后流傳下來的寶貴財產,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積累和沉淀。當代中國美術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加入了新時代的藝術符號,將美術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既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又增強了當代美術的文化底蘊。
在當代中國美術的藝術創作中,藝術家通常將美術與時代理念、傳統文化相結合,用創新的眼光去看待傳統文化,用創造性的思想將傳統的民間元素和藝術符號注入新時代的風格特征,不斷創新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和美術元素。要想完成這種創新和發展,需要在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的基礎上,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才能創作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有當代藝術理念的美術作品,進而推動我國的美術與傳統文化的相互交融。近幾年,我國藝術領域中越來越多的人強調創新,而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借鑒,這樣是有失偏頗的,只有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當代美術進行創新,才是長遠之道。
美術創作中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的來源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文化底蘊的美術創作是沒有靈魂的,只是空洞的造型和物象的再現,因此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需要充分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豐富美術創作的文化內涵,以提高當代中國美術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要充分學習、了解、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運用到美術創作中,這是一種創新形式,也是提高當代中國美術人文價值的重要方法,更是發展當代中國美術的前提。這不僅有利于當代中國美術的多元化發展,還有利于其在全球化的歷史大背景下找準自己的定位,擁有屬于自己的民族化藝術語言。
社會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這些全新而活躍的元素,給當代文化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其迸發出蓬勃的生機,也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為適應時代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補充和完善。文化具有時代性,任何時期的文化都是此前歷史更迭中文化的積累,都具有與時代相對應的時代精神及歷史語言,對后人起著借鑒和指導作用。因此,當下的時代特性既豐富了當代美術,也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從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完成對當代美術的創新,是正確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美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要想使當代中國美術有創新性發展,就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習,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倘若我們欣賞《洛神賦圖》時,對《洛神賦圖》并不了解,就很難體會到顧愷之在畫中想要表達的意境和所要傳達的思想。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不再只擔當“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而是開始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開始提倡素質教育。美術教育不僅可以教授學生美術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它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和藝術熏陶,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完善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精神世界。我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發展至今,已經將諸如修身、立志、仁愛等優良傳統作為了文化的信仰,因此,當代中國美術需要在汲取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和發展。
如今,社會開始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全球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各種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在此過程中,有許多美術教育工作者過分注重讓學生學習西方美術文化,而忽略了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因此,當代美術教育需要加強和傳統文化的結合,加深當代中國美術創作的文化底蘊。例如,了解我國傳統繪畫的寫意性創作,學習我國傳統繪畫的技法和表現形式等,使當代中國美術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前人智慧的凝聚,是幾千年文明的累積。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當代中國美術對傳統文化的利用還比較淺薄,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對其進行開掘和汲取。經濟全球化推動著各國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面對這個歷史背景,需要將當代中國美術和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樣,中國的美術創作才能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