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廣西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對加快推進廣西新型城鎮化進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縱觀廣西建筑業的發展軌跡,與廣西經濟發展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初期,廣西建筑業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屬被動式發展。改革開放后,廣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各種工業廠房建設、房地產市場開發等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建筑業行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各種所有制建筑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投入現代經濟建設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建筑業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三大戰略、“四大板塊”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建設,積極參與PPP項目,廣西建筑業發展生態逐漸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建筑項目向高水平、高技術發展,企業綜合實力、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的發展方興未艾,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大量應用于建筑領域,催生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建筑信息模型(BIM)協同管理等一大批新興業態。新興建筑產業在崛起,與傳統建筑產業共同助力廣西建設進入新時代。

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廣西建筑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企業實力快速提升,建筑業資產規模、營業規模迅速擴大,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行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1995年廣西建筑業總產值首次超過100億元,達到274.26億元;2010年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222.31億元;2017年廣西建筑業總產值為4207.53億元,是改革開放之初1985年的738.2倍。2018年,廣西建筑業完成總產值4672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793億元,占全區GDP的 8.8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實現稅收692億元,占全區稅收收入的29.9%。


2012年,廣西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分別為15076.56萬平方米、5028.72萬平方米,到2018年分別為26494.77萬平方米、8723.52萬平方米。2012年,廣西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分別為100%、97.5%,建筑節能55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8年,廣西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分別為100%、99%,新增節能建筑面積約5802萬平方米,折合節能量約100萬噸標準煤。

廣西建工一建承建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游客服務設施建安工程,榮獲廣西首個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從企業個數看,2012年廣西建筑業企業為1258個,到2018年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廣西建筑業企業為1385個。從建筑業從業人數看,2012年廣西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是67.03萬人,到2018年廣西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達到130萬人,是1985年的10倍,比2012年增長1.1倍,2012—2017年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年均增長15.7%。建筑業人員素質也同步快速提升,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師高級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大批涌現。2017年,廣西建筑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是2012年同類型人數的1.54倍,2013—2017年年均增長9.0%。從承攬工程合同看,2002年廣西建筑業企業簽訂工程承包合同額290.24億元,2017年達到8214.69億元,是2002年的28.3倍,2003—2017年年均增長25.0%,年均增量達528.3億元。
近年來,廣西花大力氣促進建筑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推動建筑業向產業化、工業化、現代化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和裝配式建筑在廣西的發展。目前全區已開工26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39個裝配式建筑項目已經動工。初步形成廣西裝配式建筑設計、構配件加工和現場施工的技術能力和骨干隊伍。為了探索裝配式建筑發展道路,廣西加強科技研發,在國內首創“裝配式高層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等6大研發成果;《高層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技術規程》等廣西地方標準,打破了廣西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驗收缺乏統一技術標準的局面。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項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融合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實現了數字建造,奠定了創新格局,大幅提高了項目質量和建造速度

廣西是全國規定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第六個省份,這對廣西綠色建筑的跨越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2017年1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對廣西民用建筑節能在法律層面作出了全面規定,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節能降耗、改造人居環境的需要,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
建筑工程質量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是建筑業發展的根本。從2017年開始,廣西住房城鄉建設廳大力推行住宅工程滿意度四年提升行動。開展了住宅工程質量用戶滿意度問卷調查,住戶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填寫滿意度信息,住宅質量滿意度調查參與面廣、數據真實,得到全國建筑業的關注和好評。數據顯示,廣西住宅工程質量滿意度從2014年的72.6%提升到了2017年的79%。更重要的是,通過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和住宅工程滿意度四年提升行動,廣西建筑業企業樹立了“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爭先創優的熱情空前高漲,獲得“魯班獎”“詹天佑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的項目數量屢創新高。其中,廣西建工五建在2016年獲得自治區主席質量獎,是廣西首家獲此獎項的建筑企業。
十八大以來,乘著我國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廣西建筑業秉承創新理念,以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采取一系列務實措施,走上了一條既是“雄關漫道”也是“綠色坦途”的改革之路,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榮獲魯班獎的百色干部學院

廣西荔園山莊項目榮獲2007年魯班獎
2018年,廣西工程建設獲魯班獎6個、詹天佑大獎2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8個、全國裝飾獎26個,均創歷史新高。廣西住宅工程質量用戶滿意度為82.8%。工程總承包共實施553個項目,投資金額599億元。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評估、勘察質量管理信息化、建筑師負責制等3項全國試點成效獲得住房城鄉建設部通報表揚。推動南寧、柳州、玉林、賀州等4個自治區級試點城市發展裝配式建筑。26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竣工投產,39個裝配式建筑項目開工建設。廣西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占墻體材料總量76%,城鎮和農村房屋建筑使用新型墻體材料比例分別達90%和15%。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98.8%,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共關停落后墻材生產企業144家,新增新型墻體材料認定證企業121家。
在全國率先提出“桂建通”農民工工資卡制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共發放桂建通33.2萬張。廣西建筑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與全國數據互聯互通。截至2019年1月14日,全區共錄入39.4萬建筑農民工實名信息,完成進度為65.5%,錄入速度全國領先。

廣西在全國率先提出“桂建通”農民工工資卡制度,可謂廣西建筑農民工的第二張“身份證”

2018年,廣西建筑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首創農民工工資銀行代發的“一人一卡、全區通用”廣西模式

工作人員進工地為農民工辦理“桂建通”農民工工資卡
建立健全根治農民工欠薪問題管理長效機制,推出“桂建通”平臺,讓農民工每月領取足額工資不再是“老大難”,在全國實名制管理考核中成為被評為滿分的兩個系統之一。已錄入在建工程5131個,錄入農民工實名信息97.7萬人,發放桂建通卡76.5萬張,實現農民工工資通過“桂建通”平臺線上直接代發到工人“桂建通”工資卡,從源頭上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累計已代發工資40.96億元。4月2日,2019年全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培訓觀摩會議舉辦,向全國推廣廣西的經驗做法。人民日報、新華總社等中央媒體以及國務院門戶網站對廣西經驗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建安勞保下達調劑資金共4.38億元,惠及30萬余建筑工人。
得益于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廣西建筑業在新一輪發展中有了再次蓬勃發展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