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隨著中俄兩國經濟貿易往來的不斷加強,雙方的政治互信、經濟互補都為金融領域的廣泛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面臨的經濟困境也助推了俄羅斯與中國加強金融合作的決心,當前雙方合作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中俄目前在金融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如,跨境貿易本幣結算體系仍不完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困難重重等。中俄金融合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兩國政策制定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在合作領域和層次上不斷進行拓展和深化。中俄兩國金融合作的深化對于中國與中亞國家,以及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字:雙邊貿易;中俄;金融合作;項目投資
2015年12月,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21個創始成員國共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2018年12月地區和非地區成員已由創建時的57個增加到84個,中國和俄羅斯的出資比例分別是31.34%和6.88%,俄羅斯是僅次于中國、印度的第三大股東。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開展,兩國政經關系的不斷深入發展,中俄金融合作也在逐漸加強,不但有著銀行間的合作、本幣互換業務,也有項目投融資、貿易保險等形式多樣的金融形式。中俄兩國金融合作的開展有利于區域金融環境的穩定,使中俄兩國的應對危機的政策保持協調一致;也是促進兩國經貿合作深化及貿易經濟轉型的基礎條件;同時,通過中俄兩國本幣互換可以減少匯率風險,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通過在反洗錢、反恐融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多領域的合作,推動了中俄兩國貿易融通、資金融通和基建建設和聯通。研究中俄兩國金融合作新趨勢,提出新建設,對促進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 中俄金融領域合作發展新態勢
(一)中俄金融合作機制建設
1.國家層面。首先,兩國從1996開始即展開了高層互訪和會晤機制,包括定期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中俄金融合作分委會和財政部長對話機制,在宏觀經濟、金融和財政領域進行了廣泛交流探討,特別在2015- 2018年,金融監管部門密集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金融各領域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除了推動傳統的貿易本幣結算業務外,將合作范圍拓展到支付與銀行卡支付、本幣債券、保險等領域,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部分,兩國還將加強交易后區塊鏈的應用合作。其次,中俄兩國在政府高層定期會晤委員會的基礎上,還設置了經貿、金融、工業、運輸、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分委會。每年舉行一次金融合作分委會,中俄兩國央行就銀行間的業務合作、新信息交換、支付結算等諸多領域進行廣泛交流,并達成一系列共識。再次,中俄兩國建立起財政部長對話機制,并按照每年一次會議的頻率,輪流在中俄兩國進行。兩國財政部長就中俄金融合作、金融改革等領域深入交換意見,進行相關考察與培訓活動,并達成重要共識,有力促進了兩國金融合作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2.民間層面。在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的框架內,中國金融學會與俄央行、俄銀行協會共同主辦中俄金融合作論壇,于2001年起每年舉行一次,有力推動了中俄兩國戰略合作目標的進展,協助金融合作分委會推動中俄兩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組織間的交互,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進行廣泛合作。2015年,中俄金融聯盟在平等、互利、自主等原則基礎上,為中俄兩國金融聯盟成員提供開放式跨境金融合作的非正式平臺,推動了聯盟成員在金融領域方面的經驗和信息交流,促進了聯盟成員在銀行代理、本幣結算、信保融資等方面的合作。
(二) 中俄金融業務合作進展
隨著中俄雙邊貿易額的迅速增長,兩國之間的人員、貨物、資金的跨境流動日漸頻繁。而中俄金融方面的合作成果顯著。
1.跨境電商支付結算方面。2008-2016年的八年間,中國先后與3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互換協議,其中有10個國家協議到期后進行續簽,累計金額達到3.3萬億人民幣。2017年10月,中俄建立并啟用了針對人民幣與盧布的雙邊貨幣支付系統,直接清算體系的建立將加快去美元化進程。
2018年,中俄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同比增長105%,占同期兩國貿易額的4.5%。俄國受理銀聯卡的范圍日漸擴大,2018年俄羅斯可使用銀聯卡的商戶達到63萬家,銀聯卡受理覆蓋率超過85%,ATM數量增長到10萬臺。除了銀行卡的傳統支付模式,代表中國移動支付的支付寶也于2017年夏天在俄羅斯順利登陸,成功又將“中國式支付”的版圖擴展延伸,目前莫斯科的部分商場、公交、地鐵都可使用支付寶掃碼支付。如今,俄羅斯在人民幣跨境實際收付量中已位居世界前列。
2.跨境貿易本幣結算方面。本幣結算是影響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本幣結算規模的提升可以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和貿易額的提升,同時推動雙方貨幣走向國際化。中俄兩國本幣結算多發生于邊境貿易,一般貿易仍以美元結算。2002年中俄金融合作委員會簽署邊境地區貿易的銀行結算協定以來,特別是在2010年掛牌盧布與人民幣的直接匯率,2011年又簽訂新的雙邊本幣結算協定,將本幣結算范圍從邊境貿易擴展到一般貿易,中俄邊境貿易本幣結算業務得到迅速發展, 兩國本幣貿易結算總額快速提升。人民幣和盧布在跨境交易和投資支付中所占比例持續上升,2012到2018年間,本幣結算在中俄兩國雙邊貿易中所占比例值日增長。目前,盧布支付占比約10%,人民幣支付占比約15%-20%。2019年6月,中俄兩國就本幣結算簽署政府間協議,有力推動本幣結算規模的擴大,構建起人民幣和盧布的金融工具市場,以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預計本幣結算將占到中俄兩國貿易額的50%左右。
3.中俄債券業務方面。2016年12月,俄羅斯計劃發行60億人民幣聯邦貸款債券,但因當時中國實施資本限制,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行。2018年初俄羅斯財政部重啟這一計劃,計劃在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發行60億人民幣五年期的人民幣債券,此次發行俄羅斯將是最大規模的人民幣債券發行國,并且將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2017年3月,世界第二大原鋁及鋁合金生產商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交所發行總金額100億元首只“一帶一路”人民幣債券及熊貓債券。
(三)融資合作進展
1.貿易融資方面。面對近些年西方世界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融資問題分外嚴重,而中俄在貿易及項目展開融資等方面的合作,特別是通過本幣結算協議,極大的降低了匯率匯兌風險,有利于中俄貿易總額的提升。在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中,中國所占比重不斷攀升,由2008年的8.83%升至2018年的15.76%。而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俄羅斯所占比重波動不定,2009年跌至1.73%,之后一直在2%上下波動,2018年回升至2.40%,達到歷史峰值。
2.跨境投融資方面。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俄羅斯面對內外交困的政治經濟形勢,選擇向中國尋求投資貸款。2018年,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流量為16.8億美元,占流量總額的0.8%,投資金融業的比重為2.8%;投資存量為141.6億美元,占存量總額的1%,金融業占比2.4%,相對于采礦業(41.9%)、農業(33.5%)、制造業(17.2%)的占比仍處于規模較小的水平。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7343萬美元,相比2015年的1312萬美元提升4.6倍。
作為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多年來為中俄多個領域的重大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服務。2015年,國開行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簽署了60億人民幣的貿易融資協議,將在外貿融資領域展開合作。2017年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與國家開發銀行擬建立680億人民幣的中俄人民幣投資合作基金。
二、 中俄金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 中俄金融合作風險較高
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起,俄羅斯受到美國長期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政府雖采取一系列激勵政策,但仍難以改變持續額外的投融資環境。因此,中方銀行在俄羅斯開展金融合作仍面臨較大的風險:首先,俄羅斯政策波動性較大,其法律制度不健全;其次,俄羅斯銀行入門門檻較低,許多銀行在經營獨立性、抗風險能力方面發展不夠成熟;再次,俄羅斯銀行的行業服務水平較低,業務種類單一、費用較高,且從業人員綜合業務水平較低;最后,中俄金融合作缺乏專門機構的監管,以致于兩國企業投資時缺乏信息,使得兩國在金融合作方面的積極性較低,給中俄金融合作帶來不利影響。
(二) 跨境貿易本幣結算體系仍不完善
中俄兩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雙方都希望繞開美元共同推進人民幣或盧布的直接結算業務,現階段,本幣結算體系存在較多問題。第一,本幣結算大量存在于邊境貿易區域,中俄合作代理銀行可為客戶互開賬戶,賬戶間可相互兌換,或可轉換成第三方貨幣,以實現貨幣的直接或間接自由兌換。俄羅斯開展本幣結算業務的代理行大多集中在遠東地區,在廣大的非邊境區域,貿易往來仍以美元或歐元作為媒介貨幣進行結算,增加了貿易雙方的時間和匯兌成本,降低了企業效率和利潤率;第二,本幣結算不能適用于非貿易領域的結算,如傭金、運費等與貿易相關,但又無法直接體現在貿易項的費用;第三,結算工具通常以銀行賬戶間匯款為主,結算方式比較受限,其他結算工具對企業資信水平要求較高且審查授信過程復雜而嚴格,因此信用證、保函、托收承付等使用較少。
(三) 貿易體系不健全
雖然中俄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提高,但俄羅斯在貿易體系方面的建設仍存在不足。在海關方面,俄羅斯海關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升,海關設施建設不足,通關效率較低,且因俄羅斯較高的進口關稅,也不利于中俄雙邊貿易的發展。在許可證方面,中國相關制度管理靈活性不足,進出境手續較為復雜。從貿易結算貨幣方面來看,因盧布匯率波動較大,兩國銀行結算方式不健全,造成美元成為兩國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在貿易糾紛仲裁方面,兩國間缺乏獨立、公平的仲裁機構,使得兩國貿易爭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給兩國貿易發展造成一定損失。
(四)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困難重重
近幾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形勢,我國加強了相關領域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2014和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和《關于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意見》,從制度層面建立洗錢、恐怖融資和逃稅等預防機制,不僅嚴格管控境內洗錢和恐怖融資等行為,擴展反洗錢監管網絡體系,更先后與多個國家主動建立跨境監管合作機制,參與反洗錢多邊合作,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加強對外資銀行的管理。
中俄邊境以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主,人員、貨幣、物資的跨境流動頻繁,同時入境旅游的俄羅斯游客不斷呈上升的趨勢。為消費、結算便利及節約成本,他們偏好于現鈔交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兌換能力不能與現鈔規模相匹配,且由于盧布匯率的不穩定性,造成銀行縮減持有現鈔以規避匯率風險。現鈔的攜帶、使用和流通提升了資金的靈活度,但大量盧布現鈔缺乏正規的回流通道,為地下錢莊和外匯黑市的交易創造了空間,擾亂外匯市場的秩序,同時也增加了反洗錢監管的難度。隨著近幾年跨境電商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由于交易主體和流程實時追蹤,也為反洗錢監管帶來了障礙。
三、 深化中俄金融合作的對策
(一) 加強金融監管體系建設
首先,要完善金融合作配套設施與制度,依據中俄兩國簽署金融各領域的諒解備忘錄,制定細化的金融合作管理辦法或制度文件,既適于基層金融機構操作執行,又便于地方金融管理部門進行監管和規范;其次,要建立兩國基層央行定期互訪機制,促進兩國金融合作過程中具體問題的溝通協調和深層交流,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及對策,增強管理層會晤機制的針對性;再次,要建立金融合作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兩國中央與地方監管的雙邊合作,推動兩國金融法律法規的協調溝通、金融監管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強兩國征信管理部門和評級機構的交流協作,建立跨境征信合作機制,構建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最后,要加強兩國金融機構人才及業務骨干的交流學習,培養更多人才深入了解兩國金融體系的運行狀況,相關金融領域的基本情況、政策法規及監管制度,金融服務、金融產品體系等知識,相互調研金融合作的需求。
(二) 完善本幣結算制度
本幣結算制度的不斷完善,能夠減少貿易雙方的交易成本,規避匯率波動等風險。中俄雙方應持續推進兩國貨幣結算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兩國貿易直接使用本幣結算方式,以有力推動兩國金融及貿易方面的合作。目前,鑒于人民幣本幣交易規模遠高于盧布,中俄兩國應制定降低稅費等本幣結算的優惠政策,合理簡化兩國海關通關手續,減少本幣結算成本,以保持兩國貨幣結算的平衡發展,推動兩國金融合作和貿易合作的不斷發展。
(三)健全貿易體系
通過貿易體系的持續完善,有利于中俄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這需要中俄兩國應盡量降低兩國貿易摩擦事件的發生。對于俄羅斯而言,政府應加大對海關系統的整頓力度,提升海關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加大海關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關效率,并降低關稅等貿易壁壘。對于中國而言,應合理簡化進出境手續,提升通關效率。中俄兩國應協力組建專門的貿易摩擦仲裁機構,以便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兩國企業之間的貿易爭端,確保兩國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雙方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合作
鑒于中俄邊境民間外匯市場的現狀,中俄兩國應加強在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方面的雙邊合作,完善兩國交流與合作機制,參與雙邊反恐磋商,在增加銀行間合作,互設代理行方面持續發力,并建立地區間和銀行間的協作機制,擴大人民幣和盧布現鈔的調運規模。此外,兩國可考慮持續加大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的投入,加強常態化的宣傳和培訓,提升公眾的反洗錢意識和能力;在邊境區域建設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合作中心,與兩國反洗錢中心展開合作,培養該領域的人才,互派人員學習對方反洗錢方面的經驗做法,打造專業化業務素質的人才隊伍,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平臺,搭建智能高效的反洗錢風控信息系統,對涉恐行為和涉恐名單及時發現、跟蹤、監測,形成一套完備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控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彥君.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俄經濟合作:新趨勢、挑戰及應對[J]. 對外經貿實務, 2017(3):102-112.
[2] 張漢林, 張鵬舉. “一帶一路”倡議基礎設施建設國際金融合作體系研究[J]. 理論探討, 2018(2):91-98.
[3] 殷敏.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俄投資的法律風險及應對[J]. 國際商務研究, 2018(1):69-85.
[4] 齊海山. 國際經貿環境變化對中俄經貿合作的影響探析[J]. 對外經貿實務, 2017(2):18-21.
[5] 何文彬.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中亞金融合作的框架基礎與層次安排[J]. 湖北社會科學, 2017(7):72-83.
[6]? 夏彩云, 賀瑞. “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金融合作研究[J]. 新金融, 2015(7):34-38.
[7] 賈少學.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俄羅斯能源投資制度分析[J]. 法學雜志, 2016, 37(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