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教育和收藏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博物館還要為社會教育貢獻出一份力量。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國內已經開設了上百家博物館,并且種類繁多,涉及范圍也較為廣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本文就博物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現狀展開討論和研究,并總結了當前博物館教育的特點和影響,旨在幫助我國博物館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育工作。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活動;特點;影響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的到來為博物館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自身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自我完善、改革,從原來簡單的展品展示逐漸轉向了講解和展示并存同時兼顧科普傳播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多的人們從中受益,獲得了更多的歷史、科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促進了人們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一、博物館教育概述
首先,就博物館教育的發展而言,自十九世紀博物館教育開始流行以來,歐洲的一些博物館率先開設了一些與學校合作的教育活動,以輔助的形式幫助校園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展覽活動,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初見功效[1]。到了二十世紀,一些觀念較為前衛的博物館先驅,通過對博物館特點的總結,認識到了博物館教育工作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組織開展與青少年教育相關的博物館教育活動,這也是博物館教育的一次重要創新舉措。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博物館教育發展迅猛,博物館的教育職能也日益明顯;其次,就博物館教育的意義而言,博物館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具有重大意義;從博物館角度來講,博物館開設教育活動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對外形象,起到良好的宣傳效用,提高場館的知名度;從學校角度來講,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實效性提升,起到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作用,將學生的知識接觸面積擴大化;從學生角度來講,博物館教育能夠增加學生的社會閱歷和知識積累,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就博物館教育理念而言,博物館教育工作旨在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不斷提升,實現學生情操的陶冶,同時博物館教育工作還本著為科學研究服務的宗旨,為各項科研項目提供著豐富的文物標本收藏。
二、博物館教育的現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國外的一些博物館教育已經實現了數字化和信息化,將大數據和現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了博物館的教育之中,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基本可以隨時隨地地查看博物館的教育資源[2]。與此同時,國外的一些博物館教育還在不斷嘗試與VR、AR等技術的融合,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人們的感官意識,更好地完成博物館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國外博物館教育還進一步深入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實現了博物館教育與校園教育的充分融合;目光轉向國內,伴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突飛猛進,博物館教育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博物館教育事業的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助力,各大博物館紛紛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各類科普教育活動不斷深入開展,為社會各界的人們提供了豐富且充沛的教育資源,滿足了不同層次人們的教育需求。
三、博物館教育類型
(一)博物館基本教育
博物館教育的基本類型可以大致分為四種:(1)博物館藏品展示。這種教育方式是最基本的博物館教育類型之一,也是最早的博物館教育方式,不同主題的博物館有著不同的藏品展示,通過展品陳列的方式供參觀者欣賞和學習;(2)博物館教育講解[3]。講解是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博物館教育方式之一,并且講解也是每個博物館必備的服務內容。講解的形式主要分為人工講解和語音講解;(3)博物館教育表演。這種教育方式是當前博物館教育中的重點教育方式,通過博物館教育知識與表演的有機融合,擔負著博物館教育中知識傳播的重要責任;(4)博物館教育課堂。博物館教育課堂的開設主要是增強人們對博物館相關教育知識的體驗和感悟,是培養人們對博物館教育內容的興趣和愛好的一種教育方式。
(二)博物館延伸教育
除了上述四種基本的博物館教育類型之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博物館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延伸教育也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就目前來看,博物館延伸教育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種:(1)博物館教育科普講座。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而產生的,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認識到了專業知識在大眾之中普及的重要性,紛紛開設種類繁多的科普講座活動;(2)博物館教育圖書[4]。這是由博物館通過科學、嚴謹的方式編輯并出版的一種博物館教育延伸讀物;(3)博物館教育電影。這種教育方式更好地實現了博物館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是一種全新的博物館教育方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尚未取得較為理想的發展成效。
三、博物館教育的特點
(一)知識性
博物館教育工作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首先就是知識性。博物館教育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實現科學知識在大眾人群中的傳播和教育,具有較強的知識性特征。其中博物館教育所囊括的知識面也較為廣泛,包括自然知識教育、歷史知識教育、科學知識教育等。除此之外,博物館知識教育工作還與學校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實現對學生的教育目的,借助學校這一平臺進一步提高了博物館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互動性
博物館教育還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這也是博物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博物館在開設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邀請或聘請一些專業的人才和各領域中的代表人物進行現場講解,通過現場講解過程中與觀眾或者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增強了博物館教育活動的互動性和靈活性,使觀眾和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的熏陶。
(三)趣味性
博物館教育除了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互動性特點以外,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點。博物館教育并不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素質教育[5]。因此,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對博物館教育產生學習和參觀興趣,博物館教育中往往會增設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教育環節,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科學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有助于博物館教育質量和趣味性的提升。
四、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影響
(一)可以激發學生們對于科學學習的意愿
與傳統單一方式的博物館教育相比,當今社會下多元化的博物館教育活動更加符合人們的知識獲取需求,人們對于這種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更加容易產生興趣和關注。同時,豐富多樣的博物館教育活動除了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之外,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博物館教育知識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對博物館教育知識進行探索、研究,使學生在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身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吸收。
(二)可以有效地提升博物館的影響力
博物館作為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場所,其獨特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局限于博物館華麗的外表以及昂貴的藏品,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教育活動也是其教育魅力的體現,只有依靠著這些因素,才能使更多的人們愿意、樂于走進博物館,渴望得到博物館的教育。例如科學秀表演活動,這種教育活動是以移動舞臺為載體進行的,博物館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將科學秀教育活動帶進基層,增強博物館在地方的影響力,促進博物館教育知識在地方的深入傳播。
(三)可以更好地提升參觀者的科學素養
博物館教育還可以促進參觀者科學素養的進一步提升。以某博物館開設的鳥類探索教育活動為例,活動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模塊:第一階段,引導參觀者對鳥類進行初步觀察,掌握鳥類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鳥類的基本構造和技能等;第二階段,通過過程和方法的探究,讓參觀者進行鳥類飛行特點研究和實驗;第三階段,參觀者思想和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教育活動幫助參觀者養成不斷探究的精神,促進參觀者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科學意識的形成。
(四)可以提升參觀者的探究能力
博物館教育活動還能促進參觀者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6]。還是以某博物館鳥類探索教育活動為例,博物館將此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在活動開始前向參觀者布置觀察任務,讓參觀者自由結合對鳥類的飛行特點進行觀察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其次,在第一階段完成之后可以向參觀者進行提問,例如人們在今后的漫長歲月中是否能夠進化出飛行能力,在具有飛行能力之后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等,并提供問題相關的關鍵詞,如骨骼、羽毛、呼吸方式等,參觀者通過參照關鍵詞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分享,更好地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深入探究,從而實現自身科學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教育是當今教育行業發展下的必然產物,廣大博物館行業要將博物館教育真正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提高自身的教育水準。同時,還應不斷豐富教育活動的類型和方式,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
[2]宋嫻.中國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3]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作者簡介:于寧(1994-),內蒙古通遼市人,研究方向:博物館與文化遺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