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燕 胡麗莎
[摘要]雌激素在生殖內分泌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其適合劑量、療效及副作用因人而異。以雌激素的生理藥理作用為基礎,從性、味、歸經、升降浮沉及有無毒性五個方面分析雌激素的中藥藥性,認為雌激素具有滋補腎陰功效,屬寒涼藥性,在五味應屬甘苦,歸肝、腎經,屬沉降藥,合理選用雌激素制劑是安全無毒的。明確目標西藥的中藥藥性可以實現根據證型不同而施治有別,有助于個體化治療。
[關鍵詞]雌激素;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
[中圖分類號] R28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10(c)-0123-03
[Abstract] Estrogen is used wildly in the treatment of reproductive endocrine diseases. However, the appropriate dosag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On the base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estrogen, the properties of estrog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aste, channel tropism, ascending-descending-floating-sinking and toxicity, then, it is believed that estrogen has the function of nourishing kidney-yin. Estrogen belongs to cold medicinal property, sweet and bitter taste, liver and kidney meridians, with the function of descending and sinking.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estrogen preparation is safe and non-toxic. To clarif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 of the target western medicine, each patient can be treat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it is helpful for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Key words] Estrogen; Four properties; Five tastes; Channel tropism; Ascending-descending-floating-sinking; Toxicity
雌激素在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目前,在臨床醫療過程中,雌激素制劑的使用以西醫理論為指導,基本不會考慮其與中醫證候的關系,而其用于圍絕經期綜合征、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異常子宮出血、輔助生殖技術等治療時的適合劑量、療效及副作用常出現因人而異的情況。如果能根據雌激素的中藥藥性、兼顧患者中醫證型不同而施治有別,那么必將有助于精準用藥,個體化治療,中西醫配合以減少毒副作用,提高療效。明確目標西藥的中藥藥性是實現中醫理論指導西藥臨床應用的基礎,筆者試以雌激素的生理藥理作用為基礎,從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及有無毒性五個方面分析雌激素的中藥藥性。
1雌激素的生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1.1雌激素的生理藥理作用
雌激素是正常女性青春期后最重要的性激素,其主要作用于女性生殖系統和第二性征的發育和調控。但是雌激素受體廣泛表達于全身各種組織細胞,所以雌激素對全身多系統各器官均有相應的作用。
雌激素對泌尿生殖系統的作用最為顯著,其可以促進子宮肌細胞、內膜腺體和間質的增生;使宮頸口松弛,宮頸黏液分泌增加;可加強輸卵管肌節律性收縮的振幅;維持陰道酸性環境;通過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正負反饋調節,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以增強泌尿生殖膈和肛提肌組織張力,維持正常女性泌尿生殖道功能[1]。此外,雌激素可以促進乳腺管增生,促進其他第二性征的發育。
雌激素對機體代謝也有一定影響,其可以促進水鈉潴留,改善脂代謝。骨細胞是雌激素作用的直接靶細胞,雌激素對不同時期的骨骼發育代謝產生正向調節作用[2]。在兒童期,雌激素能促進長骨生長,加速骨成熟;成年期可促進成骨細胞增生,減少骨吸收及骨轉換,維持骨量[3]。
雌激素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血管微循環功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呈現類神經生長因子作用,減少神經損傷,改善腦細胞營養,提高女性認知功能及記憶能力[4]。
1.2雌激素的臨床應用
目前,被批準上市的雌激素藥物制劑主要是雌二醇、雌三醇及結構衍生物,分為天然雌激素、半合成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三大類,臨床上常用的有戊酸雌二醇、17β-雌二醇、妊馬雌酮、雌三醇、炔雌醇、尼爾雌醇、普羅雌烯等。無論何種雌激素制劑,在臨床上應用均是基于其生理藥理作用來治療雌激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如圍絕經期綜合征、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補充治療,不僅可以改善雌激素低下的早期癥狀,還可預防骨質疏松、阿爾茨海默病等遠期危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雌激素可改善子宮內膜的容受性,是輔助生殖技術中內膜準備方案的主要激素藥物。宮腔粘連分離手術后使用雌激素有助于創面修復,降低復發率。另外,雌激素還可用于低雌激素性異常子宮出血、產后回乳、避孕、困難取環前預處理、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時反添加療法等。
2雌激素的中藥藥性
2.1四氣
中藥的四氣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反映了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病理變的作用傾向[5]。其中溫與熱、涼與寒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就四氣本質而言,只有寒熱兩性之分。藥物的寒熱藥性是由其作用于人體后產生的反應總結所得,一般認為凡是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屬于寒性或涼性,凡是能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屬于熱性或溫性。
從生理角度分析,中醫理論認為女性月經周期中的經后期,即月經干凈后至經間期前為陰長期,此期初時陰血不足,隨后腎水、天癸、陰精、血氣等漸復至盛,呈重陰狀態。此期對應的是現代醫學中的卵泡期,特點是雌激素分泌量隨優勢卵泡的發育成熟而逐漸增高,直至排卵前高峰。從病理角度分析,中藥人工周期即用中藥將被打亂的月經固有周期進行調整和重建的過程。各醫學大家均有中藥調經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總結起來,大多中藥人工周期的治療原則均是經后期以補陰為主,以陰精的恢復為第一要義;經前期以陽氣的增長為主,宜溫補陽氣。談勇教授師秉承夏桂成教授在調周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對女性生殖周期內分泌激素調節理論提出滋陰與補陽中藥序貫的治療方法,并應用于輔助生殖周期中,取得良好療效[6],這與西藥人工周期的雌孕激素序貫治療有異曲同功之妙。再如絕經前后諸證患者中以腎陰虛證患者最為多見,這與前述陰血不足對應雌激素水平低相符,此證多見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烘熱汗出、失眠多夢、口干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虛熱證,治療以滋腎益陰,育陰潛陽為法,可對應西醫學中的圍絕經期綜合征,補充雌激素能取得很好療效。
通過綜合分析,筆者提出,從中藥藥理而論,雌激素有滋補腎陰功效,滋陰者可清熱潛陽,減緩虛熱之證,屬寒涼藥性。
2.2五味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種藥味,藥味不僅反映藥物的滋味或氣味,更重要的是用以反映藥物補、瀉、散、斂等作用性質[5]。現代西藥多是化學合成藥物,根據其本身滋味與其功效并不相關,故應以藥物的功效來反推其藥味。行散者屬辛,補和緩者屬甘,收澀者屬酸,清泄者屬苦,下軟者屬咸。
圍絕經期綜合征的骨質丟失、泌尿生殖道癥狀、血管舒縮癥狀等絕經相關癥狀與腎陰虛證的陰道干澀、口干便結、烘熱汗出、五心煩熱、煩躁失眠等癥相符。雌激素可促進骨基質代謝,維持陰道弱酸性環境,使宮頸分泌黏液增加,雌激素補充治療能有效維持骨、緩解圍絕經期血管舒縮等絕經相關癥狀,有類似補腎疏肝、滋陰清熱的作用,故其在五味應屬甘苦。
2.3歸經
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選擇性作用[5]。藥物的歸經以臟腑經絡為基礎,藥物治療病癥為依據,用來表示藥物的作用部位,與西醫學中病灶或靶器官對藥物的高度敏感性、藥物選擇性作用、受體學說等有相似之處。
生理情況下,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產生,腎上腺也可分泌少量雌激素,妊娠期間胎盤分泌大量雌激素。雌激素本身可以促進子宮、陰道等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與女性生殖周期的各項活動密切相關,這些部位均屬于生殖系統,中醫臟腑理論認為整個生殖系統均以腎為本;雌激素可促進骨基質代謝,防止骨質丟失,在女性的骨量維持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腎在體為骨,故可推斷雌激素主要歸經于腎。另外,雌激素可促進乳腺發育,乳房為肝經循行部位;雌激素的補充對緩解絕經前后諸證中焦慮、煩躁、易怒等肝郁癥狀有一定療效,故雌激素也有一定的疏肝作用,可歸經于肝。因此,雌激素歸肝、腎經。
2.4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表示藥物作用趨向的一種性能,是與所治疾病的病勢趨向相對而言,表明了藥物作用的定向概念。升,即上升提舉,趨向于上;降,即下達降逆,趨向于下;浮,即向外發散,趨向于外;沉,即向內收斂,趨向于內[5]。
月經后期即卵泡期,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陰精漸長;且絕經前后諸證患者中烘熱汗出、煩躁易怒等陰精不足、虛陽外浮的癥狀均可通過補充雌激素來緩解,故雌激素可滋補陰精、清熱潛陽,應屬沉降藥。
2.5有無毒性
有毒無毒是指藥物對人體能否造成損害的一種性能,用以反映藥物的安全性[5]。有毒與無毒是相對的,一般認為單用某藥在常用量內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為無毒。使用劑量是否適當是確定藥物有毒無毒的關鍵依據,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常用量。
雌激素為正常女性體內自身分泌的性激素之一,是維持女性特征與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激素,其本身的生理作用對人體無害。所有的雌激素制劑均會增加肝臟負擔,有報道稱,長期使用戊酸雌二醇、妊馬雌醇會使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但在常規劑量下,合理選用雌激素制劑是安全無毒的[6]。
3評價西藥中藥藥性的意義及可行性
對西藥的中藥藥性評價早已有之,清末醫學大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阿司匹林“其性涼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熱”,并以此為基礎創立阿司匹林石膏湯,這是歷史上首次在中藥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現代西藥的藥性與功效,并在臨床上將西藥與傳統中藥配合使用。20世紀80年代初,岳鳳先[7]提出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以中藥的特性和功效為指標,研究現在使用的西藥,使之具有中藥的理論、特性和功效內容,從而不僅能為西醫使用,也能被中醫按中醫藥理論來使用,并歸納為“西藥中藥化”這一研究命題。此后數十年不斷有學者做過相關的臨床研究[8-11]。近年來,國內有少數學者對部分西藥進行了寒熱藥性評價的實驗研究。有學者用噻唑藍比色法檢測多類西藥(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西藥、苯甲醛類化合物等)對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從而評價其寒熱藥性,取得了一定成果,認為能夠使細胞密度減小,固縮變圓的藥物屬寒性,使細胞密度增加,結構致密、生長旺盛的藥物屬熱性[12-14]。
評價西藥的中藥藥性其意義需從“醫”而論。在臨床中常常會出現采用同一類藥物治療同一疾病,其療效和副作用卻因人而異。這是否是因為每一種現代化學藥物也存在性味歸經的不同,從而在應用于寒熱虛實不同證型的患者身上呈現出不同的結果。目前,現代醫學強調個體化治療,精準用藥,以絕經激素治療(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為例,其核心是雌激素的補充,我國的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中明確提出,MHT必須個體化,根據治療癥狀的需求、獲益/風險評估、相關檢查結果、個人偏好和治療期望等因素,選擇性激素的種類、劑量、配伍、用藥途徑、使用時間[15];而中醫的精髓在于辨證論治,這與個體化治療不謀而合。如今,在絕大多數中醫師的臨床工作中是無法避免使用西藥,更無法避免西藥的干擾。如果西藥也能像傳統中藥一樣有明確的性味歸經,那么中醫師就能兼顧藥物性味歸經、中醫證型不同而施治有別,以自已擅長的中醫藥理論來指導西藥的應用或將中西藥合理搭配,有助于精準用藥,減少毒副作用,提高療效,這也不失為中西醫結合的一條新路。
評價西藥的中藥藥性其可行性需從“藥”而論。中藥和西藥的物質基礎、作用對象和最終用途是有同一性的。中藥和西藥均作用于人體,通過影響機體的生理、生化、病理變化以達到防治疾病的臨床效果,其根本用途都是治病救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醫藥學本就是一個有極大包容性的學科,在中醫藥學歷經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其不斷地納入外來藥物,比如藏紅花、乳香、沒藥、西洋參等。現代醫學理論可以指導中藥有效成份的研究,同樣,傳統中醫理論也可以指導西藥的臨床應用。
中西醫理論基礎與體系不同,中西藥的作用機制和臨床用藥依據、方法也不同。筆者認為,正如完全以西醫理論為基礎用現代醫藥技術研究分析中藥、方劑或中醫治療技術的有效成份或作用機制會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一樣,也不能完全套用中醫理論來決定西藥的臨床用藥依據。以雌激素為例,臨床應用時當然應該以其現代醫學的生理藥理作用為基礎,但綜合分析,雌激素有滋補腎陰功效,屬寒涼藥性,在五味應屬甘苦,歸肝、腎經,屬沉降藥,合理選用雌激素制劑是安全無毒的,中醫師可以據此結合每個患者中醫證型不同而施治有別,必將有助于個體化治療。
[參考文獻]
[1]顧愛玲,王小紅.陰道雌激素聯合盆底康復治療對絕經后女性的泌尿生殖道萎縮治療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4):5418-5419.
[2]李微,張博,張雨薇,等.雌激素調節骨代謝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7,23(2):262-266.
[3]朱瑜,黃小萍.雌激素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8,37(9):S3-S8.
[4]張文麗,唐慧,張瑞,等.中樞神經系統中雌激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0(36):5184-5186.
[5]聶晶,劉紅寧.臨床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6.
[6]沈霞,鄒奕潔,談勇.滋陰補陽中藥聯合人工授精術對助孕周期卵子績效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 29(6):2049-2052.
[7]岳鳳先.試論西藥中藥化[J].醫學與哲學,1982,3(1):33-36,48.
[8]韋平原.關于西藥中藥化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152-153.
[9]黃煦霞.大蒜素對不同證型肺部真菌感染療效差異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6):463-465.
[10]張本貞,張曉林,孫喜靈.嗎丁啉中藥性味歸經及功效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5):566-568.
[11]劉芬芬,羊維,黃琳,等.中醫學對糖皮質激素主治功效的藥性認識[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4):1268-1270.
[12]王思文,劉建利.用細胞學方法評價10種抗生素的寒熱藥性[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6(3):408-413.
[13]王思文,劉建利.用細胞學方法評價7種抗心律失常西藥的寒熱藥性[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4):1053-1057.
[14]張寧,王思文,王雅琪,等.細胞學方法評價苯甲醛類化合物寒熱藥性的構效關系[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0):4696-4699.
[15]謝梅青,陳蓉,任慕蘭.中國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2018)[J].協和醫學雜志,2018,9(6):512-525.
(收稿日期:2019-05-09?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