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詞語引進的本土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沼澤(澤)”來源考*
——兼論詞語引進的本土化

2019-12-17 04:31:44萬曉麗宋增文
漢字漢語研究 2019年3期

萬曉麗 宋增文

(1.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2.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提 要 通過對中外辭典及相關文獻的考證,本文認為“沼”“澤(澤)”是經由中國傳入日本,在對譯西方概念時組合產生新詞“沼澤(澤)”,而后該詞又被中國引進。“沼”“澤(澤)”及與之相關的“沼氣”義詞語在中日兩國有不同表現,這說明不同國家對待新詞新概念都經本土化的方式進行改造吸收,新詞語會以符合本國語言特點的方式進入該國的語言系統。①

1.引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將“沼澤”釋為“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帶”,并將其列入“沼”的“天然的水池子”和“澤”的“聚水的地方”義項下,“沼”“澤”都是與水相關的名詞,所構成并列結構的“沼澤”本義與“水草”“泥濘地”并無直接關系,可見“沼澤”并不是水域名詞“沼”與“澤”的并列加合。而收詞止于1840年的《辭源》在“沼”字之下并沒有收錄任何詞項,那么“沼澤”一詞是如何產生的,產生之后又對相關詞語造成了哪些影響?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探究。

2.沼

“沼”,《說文解字·水部》:“池也。從水,召聲。”此字最早見于《詩·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沼”為“水池”,“沚”是水中小陸地。《楚辭》中“沼”出現了2次。《楚辭·招魂》:“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楚辭·九嘆》:“倘佯壚阪,沼水深兮。容與漢渚,涕淫淫兮。”“沼”均為“池”義。漢應劭《風俗通義》曰:“沼,圓曰池,曲曰沼。”《說文》系著作中收錄的“沼”均作“池”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沼”與“池”在實際使用上并沒有差異,只是“沼”沒有“護城河”一義。可見“沼”在指水域時與“池”屬同義詞,范圍比“池”小。

“沼”常與水義詞語連用,形成“池沼”“沼沚”“沼池”“江沼”等,這些詞語組合中“沼”均作“池”講,與其他語素構成并列關系,其中“池沼”“沼池”“沼沚”出現較早且次數較多。如:

(1)大夫立沼池,令以矩游為樂。(《管子·輕重甲》)

(2)周文王作靈臺,及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3)黃河雖混渾,不可以方沼沚之清澄。(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這里的“沼沚”與“池沼”“沼池”同義,指“池塘”,也可以借指水坑。偏正關系的“靈沼”作為“池沼”的美稱也使用得較多。如:

(4)神池靈沼,往往而在。(南北朝蕭統《文選·班固〈西都賦〉》)

“沼池”“池沼”“沼沚”“靈沼”均被《漢語大詞典》收錄,“池沼”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仍成詞保留,其他具有“池”本義的“沼池”“沼沚”“靈沼”并未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出現,可見現代漢語中沿用“池水”義的“沼”只有“池沼”一詞。

根據漢籍語料庫的整理,“沼”在使用中呈現的語義特點可歸納如下:

首先,池水是非流動的水。

(5)游于江海,淹乎大沼。(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

(6)魏王泰故第,東西盡一坊,潴沼三百畝,泰薨,以與民。(北宋宋祁等《新唐書》)

上例中“淹”“潴”都可以說明“沼”中之水的非流動性。

其次,水可清可濁。

(7)宗祧污而為沼,豈斯宇之獨隳?(南北朝蕭統《文選·潘岳〈西征賦〉》)

(8)蔭修檐,臨清沼,馳朱輪,佩長劍,恣非馬之雄辭,奮談天之逸辯,指麾則紅紫成章,俛仰則丘陵生韻。(唐房玄齡《晉書》卷一百二十七)

《漢語大字典》(1988:1597)依據《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沼,清也”釋“沼”為“清”,說明“沼”中之水透明度高。

最后,“沼”中常見的植物為“蓮”。

(9)如云蔽月,猶蓮出沼。(《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魏故假黃鉞太傅大司馬廣陽文獻王妃(王令媛)墓志銘》)

(10)沼中荷花正艷發,群仙姝游采其傍。(《中華野史·野記》)

通過對“沼”字用法及語義的分析可知,“沼”與“泥濘地”“水草”“渾濁”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3.澤(澤)

“澤(澤)”,《說文解字·水部》:“光潤也。從水,睪聲。”徐灝箋曰:“許(慎)以光潤為澤之本義,引申為凡光澤、潤澤、滑澤之稱,潤物莫如水,故雨謂之雨澤,又水所聚曰澤,又凡潤下皆曰澤,故有惠澤世澤之義。”《書·禹貢》:“九澤既陂。”江聲集注音疏:“水鐘曰澤。”《書·武成》:“萃淵藪。”孔穎達疏:“水鐘謂之澤。”《周禮·地官·草人》:“渴澤用鹿。”鄭玄注:“以水鐘曰澤。”賈公彥疏:“渴澤,故水處也。”《左傳·昭公二十年》:“澤之萑蒲。”孔穎達疏:“水所鐘也。”指水域義的“澤”核心語義為“水鐘”,即“水所聚集的地方”。

“澤”也指非流動的水,與“沼”不同的是,雖然“澤”常與水類詞語并列連用,如“川澤”“池澤”“湖澤”,但“澤”前可以加入較多的修飾語構成偏正組合,如“濁澤”“大澤”“芳澤”“靈澤”,還常常與其他事物名詞連用,如“山澤”“林澤”。《辭源》收錄了“澤芝”一詞(1890頁)。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999《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澤中,一名澤芝,一名水花。”其中“澤”與“水草”聯系最為密切,漢應劭《風俗通義》:“水草交厝,名之為澤。”“澤”與草類名詞連用最多,有“藪澤”“草澤”“沛澤”“沮澤”。

(11)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明焦竑《莊子翼》卷四)

(12)首身分離,暴骨草澤,頭顱僵仆,相望于境。(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四》)

(13)燒山林,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管子·揆度》)

(14)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禮記·王制》)

“藪”從艸,數聲,本義為“湖澤”。《孔子家語·致思》曰:“放牛馬于原藪。”王肅注:“澤無水曰藪也。”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14“林藪”:“澤無水曰藪;又亦大澤水希者是也。”“藪”又可指草。《詩·小雅·伐木》:“釃酒有藇。”毛傳:“以筐曰釃,以藪曰湑。”孔穎達疏:“藪,草也。漉酒者,或用筐,或用草。”《集韻·夳韻》曰:“艸生水曰沛。”《故訓匯纂》曰:“沮澤,下濕地也。草所生為萊,水所生為沛。言沮地是有水草之處也。”(1241頁)《禮記·王制》:“居民山川沮澤。”孔穎達疏引何胤云:“草所生曰萊,水所生曰沛。”可見,“澤”與“水草”關系密切。李增學等(2005:11)指出:“沼澤是地表土壤充分濕潤、季節性或長期積水,叢生著喜濕性沼澤植物的低洼地段。如果沼澤中形成并積累著泥炭,則稱為泥炭沼澤。泥炭沼澤既不屬于水域,又不是真正的陸地,而是地表水域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形態。”與此概念接近的有“藪澤”“沮澤”“澤”。

4.沼澤(澤)

漢籍語料庫中,“沼澤”一詞僅見于唐李延壽撰《北史·魏本紀》:“冬十月丙寅,帝進軍新市,賀麟退阻泒水,依漸沼澤以自固。”而“依漸沼澤以自固”在北齊魏收撰《魏書》中作“依漸洳澤以自固”,同樣的記載還見于唐杜佑著《通典·兵典》(季羨林、張岱年等主編《四庫家藏》卷9,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宋李昉編《太平御覽》(卷110,王曉天、鐘隆林校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清陳夢雷編《明倫匯編·皇極典》(《古今圖書集成》第22冊,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5年版)、清張佩綸著《張佩綸日記》(張劍、徐雁平、彭國忠主編《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2輯,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岳麓書社編《二十五史精華·〈北史〉精華》(1989)、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編《北魏平城分類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等。“沮”“洳”疊韻連綿,義為“低濕的地帶”。《文選·左思〈魏都賦〉》曰“隰壤讖漏而沮洳”,張銑注“沮洳”為“泉泥相和貌”,與現代漢語的“沼澤”義相近。上文已說明“沮澤”用法較為常見,一直沿用至清,如《南朝秘史》:“那知桓玄雖死,諸桓各竄,桓謙匿沮澤中,桓振匿華容浦,各集余黨,伺隙而動。”“洳澤”雖然用例較少,但民國仍能找到1例,即蔡東藩《兩晉演義》:“麟不免心怯,退屯派水,依漸洳澤立營,意圖自固。”“沼澤”的用法有且僅有1例,且該例在其他版本中存在異文現象。

在國學寶典數據庫中又搜到2例含有“沼澤”的文獻。

(15)其弟希崇乘其釁而作亂,擒希萼而囚于衡陽。既而悔焉,遽命舟楫追之,約于長沙南五十里沼澤沉之。路經衡山縣,豪族廖光圖子仁勇,聞其來,與叔凝議曰:“希萼長而被廢,今又見追……”(宋周羽翀《三楚新錄》,選自明《古今說海》,清道光元年苕溪邵氏酉山堂本)

(16)鱷亦作鱷,爬蟲中之體大而猛惡者。長者至丈余,背有鱗甲,甚堅硬,四肢短,后肢有蹼,口大,齒為圓錐狀,有齒槽,尾長,性兇暴貪食,居熱帶地方之河口或沼澤間。吾國亦有之……(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傳世藏書》整理本)

酉山堂本的《三楚新錄》記載為“約于長沙南五十里沼澤沉之”,而在明嘉靖甲辰云間陸氏儼山書院本中作“約于長沙南五十里昭澤沉之”,在《欽定四庫全書》卷9中作“約于長沙南五十里地號昭澤沈之”。經考察,據長沙南約五十里的地方是湘潭昭山,《三楚新錄》中作為一個指稱的地名“沼(昭)澤”極可能是“昭山旁的一個大湖”,從后文“沉”字可知這里的“沼(昭)澤”并不表示“泥濘地”之義,也就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沼澤”。20世紀初期的《清稗類鈔》中“沼澤”與“河口”作為“鱷”的居住地,這里的“沼澤”與現代漢語中的“沼澤”同義,是本文所考察的對象。

綜上,本文認為《北史·魏本紀》中“沼澤(澤)”實為“沮澤”“洳澤”,清代以前并沒有出現“沼澤(澤)”一詞。

以上結論通過19世紀來華傳教士編寫的漢英詞典也可以得到印證。衛三畏《英華韻府歷階》(1844)、麥都思《英華字典》(1848)、羅存德《英華字典》(1869)、司登得《漢英合璧相連字匯》(1871)、盧公明的《英華萃林韻府》(1872)、井上哲次郎《訂增英華字典》(1884)主要用“澤”“隰”對譯marsh、swamp、bog等詞,未出現“沼澤(澤)”。由此可以看出此時“沼澤(澤)”還未出現,“沼澤”義主要由“澤(澤)”表示。與“沼澤”義接近的“沮洳”在麥都思《英華字典》(1848)、羅存德《英華字典》(1869)、井上哲次郎《訂增英華字典》(1884)中仍有所保留,均列于marsh的漢語解釋之下。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考證可知,在19世紀之前漢語中并沒有“沼澤(澤)”一詞。據所掌握資料,“沼澤”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末陳忠倚輯《皇朝經世文三編》(1902)卷50《兵政六邊防下》:“……迤西諸川,或集注,或分派,到處多沼澤。昔黃河之水,縱橫匯注于九河。方今秋季,淫雨不已,河水泛濫,溢入沼澤,不堪其量。”

顏惠慶《英華大辭典》(1908)中也出現了“沼澤”,且不止一次。名詞swamp的漢語釋義為“水淀,沼澤,隰田,低濕之地”,quagmire的漢語釋義詞語為“沼澤”“沼地”“沮澤”,bog的漢語釋義詞語也為“沼澤”“澤地”,bog-land、fen-land 用“澤地”“沼地”并列解釋。marsh釋為“沼,澤,卑隰之地”。該部詞典中出現了“沼澤”,并且“沼地”“澤地”與“沼澤”并列釋義。《商務書館英華新字典》(1913)也沿用了“沼地”“沼澤”并列解釋soil,通過釋義的詞項可以看出“沼”義趨向于“澤”義,兩詞趨同,語義特征中突出“低濕”特征,該詞的概念義開始指向“泥濘地”,但“澤(澤)”仍作為“沼澤”義的強勢詞語,通過赫美玲《官話》(1916)中收錄的新詞“澤氣”來解釋marsh gas也可以看出。

20世紀中葉“沼澤”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如:

(17)波蘭游擊隊在德軍后方頗活躍,德軍在波蘭走廊不易通車,波軍傷亡僅百分之二,主力集結于魯布爾布勒斯特間,正堅守布格河維斯杜拉河之線,相機出擊,不久即屆雨雪期,波蘭東境又為沼澤地,德軍機械化部隊失其作用。(徐永昌《徐永昌日記》)

(18)日軍突襲沼澤地帶 昨完全占領瑞安城(《江蘇日報》)

文獻出處說明“沼澤”一詞被清末的文人或外交家、軍事家使用,用于描述地形。其實,用“沼澤(澤)”描述地形最早見于日語文獻:

(19)柳モ往古我邦産出ノ黃金ハ全ソ河川又ハ沼澤等ニ激在セル所ノ砂金或ハ鑛脈ノ地表ニ露出セル自然金ノミヌ收拾採取セリ然ルニ輓近ニ至テハ漸次之カ減少チ來シ砂中含有ノ砂金ハ漸ク砂子立方尺中ノ量羅均七八鏡ノ……( 伊藤彌次郎《日本鑛山沿革考》第1卷)

(20)南北十里東西十二里地勢は西百呎以下の山丘起伏ー波狀をなすを以て殆を平坦の觀を呈す地質は石糖積層の如き巖より成り地面に於て渓流の如き水溝ふく又沼澤あるを見ず島面ハ大概原野又ハ耕地にして樹木少ー原野アタネは青草若くは阿咀味樹繁茂ー尤も青色を呈せり……(加藤重成《琉球宮古島》第1卷12號)

陳忠倚《皇朝經世文三編》是受魏源《皇朝經世文編》影響而編寫的。面對當時日本的進攻,早期覺醒的愛國人士希冀通過“洋務運動”圖強,亟須學習先進的技術,正如序言所言:“我中國貧弱已久,附庸之國既盡,臺澎又見割矣。今日者,因循茍活,甘為釜中之魚,不欲奮鬣飛騰,安于[湯](安)漸沸,而身漸糜則已。假使欲圖富強,非師泰西治法不能挽回中人士,見事凡有交涉乎,各國必指洋務。洋務意分畛域蒙不謂然,故所編奏疏策論諸文……”正是這種開放的學習心態使得當時的知識分子快速吸收學習國外的先進成果經驗,也為“沼澤”一詞的產生提供了契機。《英華大辭典》(1908)的序言也表明這一時期中國開放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說明了該時期由于頻繁接觸產生了眾多新詞:“1905年夏天,商務印書館的經營者們非常渴望出版一本新的英漢辭典,因而勸說出版負責人承擔這項工作。當時的市場上已經有《商務書館華英音韻字典集成》了。但是隨著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的進步,出版社也感覺到有必要出版一本更大、更好的辭典。而且,《華英音韻字典集成》出版以來,在短時間內又出現了許多新詞。至今為止,關于術語的解釋很少有令人滿意的,盡管如此,眾多的科學教科書的出現為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所以,盡可能多地收錄新術語的辭典就會受到讀者由衷的歡迎。”

顏惠慶的《英華大辭典》(1908)序言提到了辭典編纂過程中所參考的工具書:“在辭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過的辭典和書籍不勝枚舉,在此我們愿意特別提到中國教育會、博醫會的出版物,江南制造局印行的《術語手冊》、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科書、嚴復和伍光建的譯著,以及若干種優秀的英日辭典。”

當時已有的《商務書館華英音韻字典集成》于1902年3月出版,并沒有出現“沼澤(澤)”一詞。依據最早出現于漢語文獻《兵政六邊防下》中的“方今秋季”可知,該文寫于1902年秋后,那“沼澤(澤)”應該是在1902左右出現。詞典中的“沼澤(澤)”最早見于《英華大辭典》,該辭典的編纂吸收了“中國教育會”等所出版資料及“若干優秀的英日辭典”。日語中的漢字新造詞大多都是江戶時期以后的產物,主要為西洋近代科學方面的譯詞。日本曾出版了多本英和對譯詞典,以圖建構日本新造漢語詞匯體系(謝薇,2016:330)。其中最早的一本英和辭典是在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崛達之助(1823-1894年)1862年編的《英和對譯袖珍辭書》。該書是日本首部真正意義上的英和詞典(參李睿等,2017),是詞語編纂中繞不開的一本,其中已經使用“沼沢”一詞翻譯marsh,其中bog、swamp譯為“沼”。中國知網所收錄的對地質地形分析涉及“沼澤(澤)”一詞的文章最早的是陳國達《中國油頁巖概論》(1951:99):“油頁巖可成于淡水之沼澤中,亦可成于特殊環境下的近海區域。”

該文章早期的參考文獻作者有大量的日本學者:上床國夫、阪本俊雄、松田龜三、尾崎博、西田彰一等,其中上床國夫在1936年和1937年的兩篇文章中都已使用“沼澤”:

(21)伊皿川より國道筋を南方約2kmの泊岸川流域の沼澤地の沼底を棒にて突くと著しき「ギラ」を認む。(昭和11年《樺太の油田に就いて》,《日本鑛業會誌》)

(22)地形は一般に低地帯を呈し北部はステップ地帯,中部は鹽水の沼澤地を呈し冬春兩季は濕地を呈するも夏は乾燥してサレンサック(Salenschack)を生じ鹽類固型物の堆積物を地表面に表はす。(昭和12年11月10日石油技術協會講演,《ソ聯邦の油田》)

(23)エムバ油田の地表面は沼澤地多く然かも夫等は鹹水性のもの多し,而して是等の鹹水 は地質的に観察して次の3つに類別せらる。(昭和12年11月10日石油技術協會講演,《ソ聯邦の油田》)

從相關的參考文獻及資料可以看出,在20世紀初期中國積極借鑒吸收日本關于“沼澤”等相關地形研究的成果。綜上,根據對文獻、詞典的梳理,可以推斷由漢語傳入日語的“沼”“澤(澤)”在19世紀中期產生了“沼澤(澤)”對譯marsh的用法,而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中日兩國接觸頻繁,該詞又從日本傳入中國。

5.詞語的本土化

傳入日語的“沼”“澤(澤)”并沒有完全保留漢語中的“沼”“澤(澤)”的意義和用法。日語中“沼”最早出現在《萬葉集》卷二中:“埴安(はにやす)の池の堤(つつみ)の隠沼(こもりぬ)の行方を知らに舎人(とねり)はまとふ。”

《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當時日本還未創制出假名文字,是借助漢字寫成的。“沼”在傳入日本之后意義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三省堂《大辭林》的釋義如下:“一般に,水深5メートル 以內の水域。水草が茂り,透明度が低い。湖との區別は明確でない。”(譯:一般來說,在水深5米以內的水域。水草茂密,透明度低。和湖的區別不明確。)

“沼”在古代漢語中雖和“池”是同義詞,但與“水草”等沒有關系,而且透明度較高。借用到日語之后,“沼”的意義發生了變化,與“水草”相關,透明度較低。維基百科中就用“沼”譯marsh,可見,日語中“沼澤”義主要由“沼”表示。

日語中“沢”是“澤”的簡體寫法。“澤”保留了漢語“恩澤”“光澤”等多個義項,三省堂《大辭林》注釋為:“(1)さわ。「沼沢·藪沢そうたく」(2)ありあまるほど豊富である。(豐富)「潤沢·贅沢ぜいたく」(3)うるおす。めぐみ。「恩沢·恵沢·利沢」(4)つや。「光沢·色沢·手沢」”

傳入日語中的“沼”承擔了漢語中的“澤”義,這種變化與詞語引進的本土化有關,具體原因有二:一是作為借用的詞語沒有像漢語一樣有深厚歷史積淀的束縛,因此日語中的“沼”“澤”作為借用符號表意的自由度更高;二是“澤”的義項多,負擔重,當一個詞義項過多時就會影響表達的準確性,也會影響聽者的負擔,因此,語義的明確化、單一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是漢語能接受日語表“澤”義的“沼”的原因。

中國在引進“沼澤”之后對“沼”也產生了影響。《辭海》(1999:2698)釋“沼氣”為:“由植物殘體在與空氣隔絕的條件下經自然分解而成的一種可燃性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以從沼澤底部發生者為多,故名。”可見命名為“沼氣”時,“沼”語義指向“沼澤”,“沼”在此承擔了古代漢語中的“澤”義,替代了赫美玲《官話》中保留“澤”字本義的“澤氣”,改變了語義之后的“沼”作為一個能產語素可以構造新詞;而日本善于學習和借鑒,新概念大多借用、引進,“沼氣”一詞在日語中仍采用引進方式用片假名“メタン”表示。由此可以看出,詞語的引進不是一味的照搬和模仿,不同的國家都會對新概念以適合本國語言的特點進行吸收,最后以帶有本國特色的方式呈現。

6.結語

通過對“沼”“澤(澤)”及漢日文獻“沼澤(澤)”一詞的梳理,本文認為古代漢語中并無“沼澤”,該詞源于19世紀中期對譯西方概念的日語,隨著漢字規范簡化而成“沼澤”。中日兩國在面對與“沼澤(澤)”概念相關的“沼氣”時選用適合本國特色的方式呈現,體現了詞語引進的本土化。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沼澤”“沼氣”均收錄在“沼”的“天然的水池子”義項下,保留“沼”字本義的僅見于“池沼”一詞;“沼氣”是指“沼澤中植物體腐爛發酵而成的氣體”,這里的“沼”是“沼澤”,并非“池”的同義詞。日源詞“沼澤(澤)”中的“沼”其實是古代漢語中的“澤”,也就是說受日語“沼”的影響,現代漢語中的“沼”具有“沼澤”的指稱義。目前,在所能見到的外來詞詞典及相關文獻中,都未收錄“沼澤”一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亚洲第七页|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欧美区一区| 伊人色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丁香六月综合网|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区91| 欧美视频二区| www亚洲天堂|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日本a级免费| 人妖无码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欧美午夜性视频| 欧美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第一色视频| 欧美一区国产|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97国产在线观看|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欧美高清三区|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www|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91亚洲免费|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国产主播喷水|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国产|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成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乱强伦| 亚洲区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