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俠
傳統與時尚,兩者分屬于不同的時空且相距甚遠。在傳統當中有著眾多經典,歷經數千年依然雋永,只需進行合理培育便能重新煥發生機。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應當深刻感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厚歷史沉淀,懂得如何從中去找尋可用的寶貴財富。筆者認為,在中國的傳統美學中有著眾多思想能夠對現代平面設計形成影響,而且許多優秀的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也在向外界傳達著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因此,針對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發展開研究,將傳統美學與現代時尚風格相融,不僅能夠提升現代平面設計作品的藝術價值,也能讓傳統文化得到更深遠的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歷史悠久與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藝術,其中包含書法、繪畫、建筑、瓷器等等。傳統美學并非專業學術詞匯,中國的傳統美學不管是其存在形式還是表現形式,都追求意境之美,并且將其作為基本審美準則。同時,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對其他美學思想同樣兼容,講究和諧致用。
所謂意境指的便是情境交合,將所要表達的情、意、理與外在的形、境進行有機統一,形代表著我們能夠直接看到的外在形象,而神則是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1]。藝術創作帶來的意境美感一定要傳神,因此意境創造的基礎便在于形和神。一般來講,我們判斷藝術作品的優秀與否并不在于畫面中的形,而是要透過畫面去審視其意境,看其是否能夠帶給人們無盡想象,而這一點也是眾多傳統藝術家的畢生追求,追求的都是一種情趣美感與意境美感。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哲學還是美學,均講求“和諧”“天人合一”,也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乃至萬物之間的和諧。儒家思想中的“求同存異”也提出要在對立和統一當中去尋找“和”,傳統美學思想認為只有把握好度,才能確保事物和諧統一,即便是面對不同的文化差異,也要做到兼容并蓄、和諧共處。這種“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美學思想同樣能夠成為現代平面設計的指導思想。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時代中,各個國家地區的文化藝術也得到相互交融,傳統美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代表,而現代平面設計概念起源西方,分別處在傳統和時尚兩個“陣營”,看上去好像沒有關聯,實際上不管是從創作理念還是創作手法方面來看,傳統美學思想都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了積極的啟發,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在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當中向來以和為美,而“和”蘊含的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矛盾的統一協調,這一點與儒家思想中的“中和”極為相似,屬于一種中庸和諧,講究均衡、對稱與統一,帶有一定含蓄美感的意境;另一方面是崇尚自然而講究“天人合一”的“和”,與道家美學思想中的“自然”相近,更多注重人類與自然渾然天成、返璞歸真的做法[2]。細分之下兩個方面看上去存在的差異,但實際上其內核相通,均具有“整體意識”,基于整體追求平衡與統一,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從本質上來看,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講究“整體意識”的和諧之美在西方藝術思想中很難看到,與他們提倡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別,從古希臘的雕塑藝術中便能知曉,西方藝術更加追求個人以及獨立的美感。而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整體意識”卻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了良好的啟發,一方面能夠讓設計工作者對設計中曲直、疏密等因素關系有更好把握,進而避免出現運用不當而陷入極端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讓設計工作者能夠認識到設計本質上就是形式與功能的完美融合,確保裝飾效果與使用功能同步實現。此外,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啟發之下,設計人員會更加關注精神層面與肉體層面的統一,設計中對個性化更為重視,從而設計出讓人身心愉悅的作品。
無論是中國的傳統美學還是傳統文化,都有著對意境的極致追求,正是基于這種追求,才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與美學思想。所謂意境,實際上是指一種源自客觀事物但又超脫客觀事物的主觀情趣[3]?!耙孕螌懮瘛边@一概念最早由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其準確概括了中國文化藝術對意境的追求,尤其是中國山水畫,雖然紙上只有對山的一角的描摹,但是留白之處卻蘊含著更多深層次內容,這種“畫中有意”“畫外有畫”便是意境的體現。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對于意境的追求,同樣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啟發,設計人員在考慮美觀和實用的同時,還會展開更深層次的挖掘,從而保證所設計出的作品能夠帶給人們更廣闊的的想象空間,傳達意境之美。
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同樣有著對氣韻的追求,這一點也給現代平面設計帶來重要啟發。古代賢人曾指出“氣”乃內在精神,而“韻”為外在形態,藝術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在于氣韻并存。這一點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發便在于設計中除了要關注作品的美觀性、實用性以外,還要凸顯作品的精氣神,保證作品能夠別具一格,賞心悅目。
現代平面設計屬于一項綜合性藝術,涵蓋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因素,而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創新屬于重點。當然,創新的本質在于改良和創造,而不是盲目的標新立異,需要在繼承傳統美學思想基礎上去順應時代發展,以現代創新的手法將傳統美學重新演繹出來。
這里的取其形并非是簡單地將事物外在形態全盤照搬在現代平面設計當中,而應該是結合傳統美學思想,對形展開二度創作,換句話說便是要基于自身理解融合現代平面設計理念,汲取傳統美學思想中的合適“養分”去進行創作,進而在創作出的作品中體現出一定的中國傳統美學風格[4]。比如,鳳凰衛視臺標的主體形態便取自于代表中國傳統美學的鳳凰形象,將其抽象化且做旋轉交融處理,不僅有著非常強烈的東方色彩,也凸顯出其“以和為美”的內核,寓意著融合、開放,與自身媒體形象相符。
傳統美學思想中的獨到之處便在于意,意境也是中國傳統藝術審美中的最高追求,倘若在現代平面設計當中也能夠在作品中對意境進行延伸,定能夠獲得國內大部分人的認同。意境追求的是“以形寫神”,現代平面設計借鑒此形成的全新設計構思便在于追求“言外之意”,而且這類設計在如今的社會中應用愈發廣泛,能夠用極少的元素表現出深遠的寓意。比如中國聯通的LOGO便是傳統美學思想中的意境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典型代表。我們對這一標志進行審視,能夠看到其大體為傳統中國結的造型,寓意著吉祥美好,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同時,這種回環設計雖然簡單,但其表達的意境極為深遠,不僅表達出了企業發展越越好的意愿,同時LOGO中的“心形”也展現出來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利用傳統美學思想的寓意表達,不但能夠弱化現代平面設計當中過于商業的部分,同時也能強化企業文化,有著一舉兩得的效果。
中國傳統美學中有許多要素都能夠在現代平面設計當中得到應用,只要找到結合點且針對實際情況去進行創新,便能夠設計出具有傳統美學風格的現代平面設計作品,并且受到人們的認可。其中漢字作為中國傳統美學文化的重要組成,憑借其象形字的特點,也能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通過藝術加工呈現出良好的視覺效果[5]。比如,中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便是結合傳統美學思想,通過寫意手法創作出來的。整個標志的主體部分為書法漢字“京”的抽象化表達,看上去像是一個人在揮舞著雙臂表示歡迎,又像是運動員在奔跑沖刺,不僅向外界傳遞了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真誠歡迎,還蘊含了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通過一個和諧且有力量感的標志,將中國傳統美學表達得淋漓盡致,也讓這一現代設計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同。
現代平面設計作品要想實現賞心悅目,讓人能夠明確感知到作品所表達出的深層含義,并在有限的時空中被作品吸引,留下深刻印象,則一定要有過人的藝術效果。平面設計的作品往往只是通過生活某個角度去展現而無法完全呈現生活,所以在設計中會選擇放大事物某一項特征的手法去表達情感,如此一來通過處理便能促使事物核心更為清晰,讓人能夠產生共鳴。而在傳統美學當中,蘊含著動靜結合、黑白對照、虛實相生等追求和諧與均衡的部分,這一點與現代平面設計中形式美的規律相同,同時也是瞬間理念在平面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綜上所述,傳統美學并非絕跡于世的遠古遺跡,將傳統美學思想與現代平面設計相融不僅能夠為現代平面設計帶來新的活力,還能形成一種全新文化。身為設計工作者,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美學思想的深遠意義,領略其內涵、掌握其氣質,讓傳統美學精華能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得到展現,進而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