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現階段大學生在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在新時期大學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也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和和諧校園的建設,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都有著重要意義。
對于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非常重要。法制教育重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法制意識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側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并以此引導自己的日常行為。二者雖然屬于不同的兩個領域,但對于培養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目的是一致的。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的方略為依托,將大學生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措施和有利保障。在現代高校管理模式上,將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相結合,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學生道德準則相結合,開展法制教育的同時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升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都起著重要作用。此外,無論是法律規范還是道德規范,在各自的范圍內都約束著大學生的行為舉止;二者的有效結合可以更好的發揮其在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上的互補性,剛柔相濟,用各自功能上的優勢彌補對方的劣勢,使兩者發揮最大的作用;如此,將大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高素質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和發展才有保障。
法制教育側重于他律,追求的價值是公正;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更多的強調自律,依靠一般性的社會規范進行自我約束。當前的大學教育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授課過程中對于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缺乏清晰的認識,因此導致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機械的拼湊現象。具體來講,在課程設置上對于二者內容的整合不到位。教材的前三分之二的章節是在講大學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其余的章節則是介紹我國的法律體系和法制理念,且理論性較強,并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種簡單片面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準確把握法律和道德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分析和處理社會問題時也相對的缺乏深度。
此外,在教師配備方面,由于教師素質的欠缺,也會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的效果。現階段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多為“兩課”教師,絕大多數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教師本身都沒有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更多的是依賴傳統的理論灌輸方式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能夠同時充分接觸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再加上多數高校并沒有對思政教師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培訓,沒有為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搭建平臺,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也就很難做到融會貫通。
將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多個方面,包括傳統文化因素、學校因素以及學生個人因素。
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大多數人眼中道德的作用比法律更重要,這一點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材編排中就可以看出。而作為教授“兩課”的思政教師本身也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自身也容易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法制教育部分講解較少。在學生日常的思想道德素養與法律素養培養和提升中也多是道德說教比較多,對于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實踐活動較少。
就高校自身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一般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偏重于道德教育,沒有將法制教育與之放在同等的位置上。雖然思政教育已經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將思政教育和法制教育進行了融合,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脫節現象,缺乏完整的結構體系。在這樣片面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其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是不均衡發展的。此外,部分學校對于學校規章制度的落實不到位,對于學生的遲到曠課吸煙酗酒等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未能及時有效控制,也間接導致了學生從道德缺失到違法犯罪的演變。
就學生個人而言,青春期階段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心理發展上,容易沖動,自我控制力不夠強大,因此很難做到知法的同時一定守法。社會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犯罪案件是由于學生的“一時沖動”所導致的。而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未進入大學之前多進行的是應試性教育,忽略了對于孩子思想和法律意識的培養,在孩子步入大學后學校方面也缺乏對學生人格完善的培養,所以導致學生在將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時有抵觸情緒。
首先要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從內容上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將兩門課程放到了一起,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是分開來講。但事實上很多知識點都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例如,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教育和公民職業道德中的誠信教育都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從道德層面和法制層面都認識到不講誠信的后果,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會到誠信原則的意義所在。此外,還應當在原有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知識點拓展和補充,除了基本的法律理論和法律知識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適當增加專業法律知識,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
其次就是要加強培養德法知識兼備的師資力量。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教師在知識層面和人格魅力上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而目前的“兩課教師”多是思想政治專業出身,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識,兼具思想政治理論和法律知識的教師尤其缺乏,這就需要高校積極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整合研究師資隊伍。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時嚴格把關,注意引進不同學科創新性較強的師資,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融合;同時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和能力培訓。
信息化時代為教育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在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時代,我們在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更應當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配備了電子閱覽室及相關的信息化設備,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多個自媒體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國家大事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除了信息平臺以外,校園文化平臺的建設也是一項很好的融合途徑。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在法制意識和思想覺悟的提升上“耳濡目染”,例如張貼標語口號就可以間接加強對于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開展升國旗唱國歌讀憲法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法律的敬畏意識等等,真正的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學生中的腦海中去。
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完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優化和豐富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多種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志愿者服務活動、送法下鄉、去實踐教學基地實習等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結合實際去解決問題,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于真正在生活中遇到的關于理想信念、人生觀、愛情觀和法治觀等問題形成獨特視角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真正實現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所期待的育人效果。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實現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法律素養,使學生真正成長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有利于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推進我國民主法治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