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峰
根據目前實踐課程目的指引、課程特點與學生發展需要確立培養實踐能力強、技能過硬的高素質專業人才。而一直以來傳統型的授課模式都以考核專業知識為主,側重于對專業實踐認知點的理解,忽視了與專業認知點相關聯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運用。在前期室內設計其他課程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作品設計表現效果較好,表面看技術能力較強,但方案實施的可行性較弱,并且在表述作品時設計思路含糊不清,與社會的需求點錯位。所以在實踐課程的改革中,如何使紙面作品優質有效地轉化為實際項目,并付諸實施,是我們在亟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由于終結性考核方式中,只看到了項目的結果,并沒有項目過程的內容,所以不能完整體現實踐的效果。在傳統實踐課程的考核中,缺少設計過程考核和階段性設計課題,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其結果造成學生對此類課程出現被動消極學習現象。
在學生成績評定方面,原有的以專業老師主觀評定和紙質方案設計優劣為評定標準的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以知識目標為主的評價體系,從客觀上使教師在授課時形成對專業認知點傳授的側重,而忽略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掌握。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室內設計實踐課程任務的效果,不僅體現在設計應用及展示效果方面,還包含了設計前期的設計溝通及后期的設計服務,屬于綜合式捆綁教學,而非單一空間設計。這就明確指出,實踐課程的優質教授要以學生出色掌握完多項綜合能力為基準。
具體地說,實踐課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室內設計實踐原理知識、人體工學、概預算、消防等理論內容,還需要掌握空間表現的二維、三維軟件的使用及規范表現,以及在施工過程中如何與現場進行設計協調。這些專業實踐技能要求屬于課程考核的基本內容。
室內實踐課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依次是調研階段、方案階段、施工圖階段、施工階段。在每一階段都會環繞總項目分出若干個輔助性項目。因此,學生在具備了基本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必須擁有效率、毅力、協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傳統的實踐課程,只注重專業設計知識技能點的考核,而忽視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這就不難理解我們培養的好學生未必就是工作中的好設計師這一現象了。
一方面在室內設計實踐課程中以項目驅動為手段,有針對性地安排階段性設計課題,將書面原理的傳授融合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題項目中,加強階段性考核的力度,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己酥幸耘囵B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精心實行“理論+技能+過程”的模塊式考核格局。
另一方面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目標與相關企事業的人才需求標準相匹配,聘用企事業專家作為客座教授運用實際項目進行授課和實施,同時每一個項目由一位骨干教師為項目課程領隊,在原有教授名師工作室下,把控并負責課程項目的實施運作。既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設計方法及技能軟件的規范使用,畢業后能順利擔任相關工作,又保證了項目實施的整體教學質量。
本課程緊密結合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專業項目知識,全面掌握AutoCAD、3D MAX、Photoshop、CorelDRAW、SketchUP、Effects、Premiere等主流二三維及建筑巡游類制作軟件。在企事業實踐中能夠擔當企事業項目的實際操作任務,使知識學習、企事業培訓、項目任務實踐同時進行,實現實踐課程的最終目的。
專業設計大賽在一定程度上是實踐課程教學目的與要求的集中體現,所以在實踐項目前期,學校和系部支持學生參加。這些大賽是實踐課程要求的模擬縮影,成為實踐課程環節中的有益補充,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可以形成較為客觀的評價,使學生明確不足。設計大賽一方面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確立了學生專業實踐的自主意識。
在課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室內設計師、軟件運用師等資格證書的學習與考試,在課程中有機滲透專業資格認證培訓內容,使學生提高專業資格認證的通過率,從而在畢業后更快地適應專業工作崗位。
本課程考核改革實施的過程中,以實際項目標準及任務指標為要點體系為參照,制定出分階段“理論+技能+過程”的模塊式考核方式,符合實踐要求,以多元化、全程化、可發展的考核全面考察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完善與實際項目、專業大賽等相結合的綜合考核模式。
第一,構建以實踐項目為載體的全新實踐課程體系,強化項目課程各環節之間的緊密度。
第二,建立適應專業人才培養規律的實踐課程體系,并不斷更新。
第三,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競賽或參與社會競標,教師給予最大力度的技術指導。
建立健全先進的教學相長體系、由導師引領的工程項目實踐機制。工作室制是本專業踐行的一種優質的教學模式,把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實施作為基礎,在具有較強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的教授引導和青年骨干教師為課程團隊核心的責任制下,充分利用、整合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科研并實踐施工教學指導。
第一,合理選擇網絡課程的技術路線,應用翻轉課堂。
第二,形成現存全部專業教學資源共享理念,確立相應的資源共享方式和機制。
第三,成立網上學科教學區域,導師和同學、各同學之間雙向交流,及時完成項目探討與方案進程監督。
實踐課程一貫主張設計為社會服務,強調實用和市場效應。實踐項目選題與學生實習單位的實際項目相結合,要求學生全程參與方案的設計施工全過程,并在作品中得到反映。
江南大學室內設計實踐課程經過3年的教學實踐,目前在師資團隊引領下已完成的部分實際項目如下:
居住類:2006年無錫金域藍灣7棟1801室方案以及施工,2016年無錫阿卡迪亞住宅小區26棟2303室居住空間設計,2019年無錫雅居樂住宅小區12號0902室居住空間設計。
商業類:2017年江蘇龍鼎國際大酒店裝飾工程,2017年常州國稅局辦公樓裝飾工程,2018鎮江新宇固體廢品處理有限公司辦公樓裝飾工程,2019年無錫南長街五四酒吧設計。
在踐行目前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過程中,繼續推行學校專業師資團隊與企事業項目專家共同參與,以行業要求為標準,進一步深入對教學實踐各個環節的成效控制、過程梳理,保證學生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質量。今后2年中,江南大學將進一步擴大實踐項目范圍,爭取實現實踐課程項目企業化,使實際項目完全滲透于課程中,突出專業規范化、時效性、可行性的課程特點。
社會需求和市場的瞬息萬變,促使我們的課程必須以此為導向。一方面,必須不斷革新和優化現有的講授體系,在細節上不斷完善;另一方面,用設計師敏銳的專業觸角,尋求新的設計與專業發展新方向,拓展現有與室內設計相關的其他設計類領域,把整個專業體系的延伸性、前瞻性與完整性做得更為出色。同時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職業方向,為就業提供為明確的崗位選擇。
科研水平是國家評價一個高校教學水平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本課程立足學校、政府、企業三方共建,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在實踐中將理論付諸實施,將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使教師對理論的理解更為深層次,還可以使教師在科研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和數據成果來作為其研究依據。
目前,全國各類高校對項目化教學、實踐性課程等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實踐。但總體來說,缺乏知識點和實踐技能之間的有效聯結,對分階段、導師引入等環節的側重點實施沒有設立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而本實踐課程通過廣泛的實際項目實施,積累了較多的得失經驗,在理論完備的基礎之上,建立并實施以“導師責任制為引領,多元互動為手段,實際項目為載體”的室內設計實踐課程體系。該實踐項目任務式教學研究通過廣泛調研,得到的課程反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借鑒性。在三年多的實施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具有極強的可信性和可實行性。
該室內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內容包括大學生實踐項目培養與課堂教學實施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與實施方案,考核方式以“理論+技能+過程”為構架,呈現完整性、聯結性與有效性,對提高各類高校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