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飛
第一,在不同的工藝發展過程當中,科技的進入使得不同民族工藝品的發展產生了不同。尤其是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青年人對于工藝美術的追求有所不同,由于時代的發展,消費能力的改變,傳統與時尚的相互結合改變了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因此把握好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轉型,明確自己的定位,將傳統的工藝時尚因素相結合可以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也是促進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方式。中國的傳統工藝作為一種審美與造物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充滿了創造力和民間智慧。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正確理解與認識傳統工藝,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認識水平,是保護與傳承傳統工藝的學理與法理基礎。傳統工藝美術在美學價值以及實用性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一些歷史因素的影響,傳統文化的不平衡使得傳統工藝美術在自身的表現力上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因此創造工藝美術作品需要結合審美意識以及現實社會的實用性,才能夠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當中傳承民族精神和物質文明,能夠以自身的影響力來實現工藝美術的轉型和發展,在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過程當中,隨著生活方式和人文觀念的改變,網絡技術的信息滲入使得人們對傳統工藝品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而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也出現了自己的困境,比如傳統工藝美術在相應的特定歷史時期,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可以促進工藝產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促進了許多民間藝術的傳承,但是由于在新的時代以及時尚發展的因素影響之下,人們對于審美的追求以及當代美學價值的追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促使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與現代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不一致,長久下去許多工藝品缺乏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從而造成了很多工藝美術出現了發展停滯的現象。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可以搞傳統工藝的體驗學習,如剪紙、刺繡、編織、陶藝等,要做好相關服務,以增加其群眾基礎。這是人的一種需要,也是一種創造快樂的方式。在現代化進程當中,工藝美術的創造性在削弱,情感的表達方式也簡單了,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這就需要充分結合當下傳統工藝美術的優勢與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夠在新的產業格局下實現轉型發展。
第三,文化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當中,可以衍生出新的工藝作品,而傳統工藝美術在發展與轉型的過程當中,需要保持本心,同時能夠提煉出優良的文化傳統,結合時代的發展因素來發揮出符合實際的創造力,才能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傳統的工藝美術作品在傳承的過程當中摒棄了大范圍的師徒式的傳授,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傳統工藝無法都繼承下來,因此在傳統工藝的發展過程當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傳統工藝美術,能夠讓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發展自己的獨特性,從而能夠推動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
第四,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傳統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工藝美術的形成和建立的過程當中,都具有民族文化的烙印,但是目前一些傳統工藝美術的表現形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工藝美術為了使得自己得到相應的保護和滿足,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而且傳承人與繼承人的定位不同,繼承人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措施以及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傳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不利于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
文化產業主要是通過文化主體以創新的方式來實現發展,從某種程度來講,這不僅僅需要一定的科技含量,同時也需要創新,對于傳統的工藝美術作品進行加工,尤其是從制作的成品以及勞動和產品的特性出發,結合文化來創新產品,吸收特色人文內涵來體現傳統工藝品的風格,這才能夠促進人們生活文化的改變以及滿足人們對于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傳統的工藝美術作品不僅僅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因素來吸收藝術的設計,同時也要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增加新的理念將工藝美術整體的文化創意相互聯系,才能夠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轉型和發展。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大潮下,有了文化創意的全方位、多層次支持,有了工藝美術的不斷創新,必將帶動工藝美術行業的現代化轉型,傳統的工藝美術也將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西風東漸、中西融合,使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變,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沖擊著人們上千年的生活方式、審美趨向和審美標準。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在無聲中進行著轉化、裂變,有些形態悄然消失,有些形態還在轉型。縱向看,這些變化,一步步地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形成。這種沖擊,對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影響至深,以至于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品牌的設立對于產品的影響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傳統工藝在市場缺乏的情況之下,要結合市場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觀念,以獨特的創意和手工技巧相結合來促進其作品的完整性,這就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將文化融入到生活過程當中,將民族的文化藝術運用到傳統工藝美術的創作過程當中,為產品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可以利用多種展覽會進行推廣,使得傳統工藝作品為大眾所接受,同時能夠建立自有品牌,并為傳統工藝美術品牌的建立樹立相應的榜樣,從而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轉型發展。
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在它所處的時代,為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物質生活,它和人們的飲食起居密切相關,滿足著人們的物質需求。鋤頭、頭是原始農業耕作的重要工具,牛車、馬車是農業社會時期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同時,鍛打、卯榫工藝又是那時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結晶。它們的形態、它們的功能,是那個時期人們生存狀態、生活方式的真實記錄。只有真正熟知了它曾經發揮的作用和它所承載的使命,才有可能清楚地認識到它在今天應如何面對、如何傳承。在文化內涵上注入民族多樣性的因素,傳統的工業美術作品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把握好傳統工藝美術自身的發展規律,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且將民族的文化注入到傳統的工藝作品創作當中,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審美素養,以新鮮有活力的時代元素表現民族的特色,比如可以注入相應的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民風民俗等,可以使得傳統的公藝美術作品實現創新。
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延續到今天,得益于農業社會發展的緩慢,但從改革開放以來,因為社會的發展速度加快,它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原來的廣闊天地變小了,原來的用武之地狹窄了,甚至有很多沒有了用武之地,其傳承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在保護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過程當中,不僅僅需要強大的民族意識,同時也需要藝術感染力,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相應的保護,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保護體系,營造良好的轉型發展氛圍,才能夠使得中國傳統工藝作品歷久彌新,體現人們勞動的智慧。而在規范制作的流程時要制定相應的制度,要進行相應的市場調查才能夠確保傳統工藝作品能夠在新的歷史背景和發展之下保存自己的生命力,在每一個發展的歷史時期都能夠進行有效的傳承,從而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保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是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結合,種類繁多制作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要體現民族和地域的特色,結合文化創意,為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的轉型和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促進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更好地實現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轉型和發展。在傳統工業美術的繼承發展過程當中,傳承和創新都是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在轉型的過程當中,需要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傳統工藝作品的現狀,能夠以不同的措施和方式,在繼承的過程當中實現自己的轉型發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工藝美術作為一種特定的形式,不僅僅包含著傳統文化,同時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對傳統的工藝美術進行傳承和保護,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傳統工藝美術作品需要結合新時代的元素,融入新的時尚因素,為傳統工藝美術增添新的活力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