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琳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根據調查,現在的聲樂美聲教學中,一些音樂教師不夠專業,甚至將民族傳統唱法與美聲唱法混同。不能明確美聲唱法與其他唱法的界限,學生自然也難以學好美聲。美聲一般真假聲共用,胸腔共鳴、喉腔和頭腔是美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聲與其他唱法的最大不同,但是,一些音樂教師未能將美聲的這些特點、特色教給學生,使得一些初學者唱美聲時直接高喊,這是絕對錯誤的做法。
在歌唱過程中,歌唱者發音、吐字清晰、圓潤才能給聽眾帶來優美的歌聲,這也是最基本的。但在聲音教學中,一些初學美聲唱法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其美聲也發音不清晰,音樂教師也未能及時糾正他們的這些錯誤,導致美聲學習者的歌唱效果始終不佳。
一些聲樂教師選擇的課程教學內容不夠詳細、完備,使得聲樂美聲教學的教學任務難以完成。還有一些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理念錯誤,甚至缺乏清晰、科學的課程體系,他們認為聲樂教學最重要的版塊就是讓學生主動唱,多唱歌多練習就能漸漸掌握美聲唱法,但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因為音樂教師過分重視技能訓練,忽視了聲樂理論教育,學生對美聲唱法一知半解、懵懂迷茫時,教師就組織學生自行聯系,這樣只能導致學生在錯誤的唱法中漸行漸遠,此外,缺乏美聲理論知識,學生的聲樂素養水平也不理想。
高素質、高水平的音樂教師是推進美聲教學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但調查發現,現在許多學校的音樂老師都缺乏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優秀的創新教育能力,這就使得聲樂美聲教學因循守舊,難以順利革新、向前發展。同時,美聲老師綜合素養不高也導致美聲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久而久之,也會阻礙學生對美聲的正確理解和學習,給整個美聲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根據上文可知,我國許多聲樂教師專業技能不過關、教學水平不佳,所以,美聲師資隊伍亟待重新建設。對于學生而言,美聲唱法是整個聲樂學習中的重難點,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巧妙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開竅,進而學好美聲唱法。美聲學習的過程往往也比較枯燥,聲樂教師也要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領悟美聲的真諦。最后,聲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發音、清楚發音,為美聲唱法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些學生未能學好美聲唱法,這一問題的產生除了與聲樂教師的水平不佳有關,還與教學模式有關,聲樂教學模式不能與文化課的教學模式等同,因為聲樂的學習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所以,聲樂教師要改革教學模式,使得公開課、集體課、小組課穿插進行。舉例來說,在傳授美聲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選擇集體課這一教學模式,在美聲練習課上,音樂教師應當選用小組課,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聆聽,找出彼此的問題,不斷進行改正、提升。美聲練習課上采用集體課這一模式是不科學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美聲唱法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很難發現哪些學生未掌握美聲技巧。所以,在不同的課程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非常科學的,改革教學模式才能逐漸夯實學生的聲樂底子,有效解決美聲教育中的種種問題。
美聲演唱者需要優美的聲音,還要用肢體配合演唱,用歌聲傳達出自己的情感,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但是,我國的聲樂教學存在種種不足,未能提升學生的演唱氣質和聲樂技巧。同時,美聲的理論繁多復雜,要學好美聲既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多加練習。音樂教師要打造美聲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課堂,不能只重理論或者只重技能。基于聲樂人才培養的視角,音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訓練機會,除了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美聲,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出,這樣學生也能提升對美聲的重視,認真練習、學習,潛移默化地提升聲樂技能,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感知美聲的內在美。具體來說,音樂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每個美聲作品背后的故事,講述歌曲抒發的情感,使得學生能夠增強與歌曲的共鳴,提升自我聲樂修養。
聲樂教師在設置美聲課程時,一定要深思熟慮,不能一味地沿用傳統的課程設置方案,而是要使得課程能夠更好地進行音樂人才培養,使得課程被良好規劃,最終將課程教學效果發揮到極致。舉例來說,音樂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美聲基礎課程,使得學習美聲的學生能夠在這些課程中夯實美聲基礎理論,提升音樂修養,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基礎。此外,音樂教師還可以將美聲課程教學分為多個模塊來優化課程設置。這樣學生也能得到更加專業的教育,不斷提升美聲技能和音樂素養。
美聲歌曲有自己獨特的魅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美聲唱法。但是,我國美聲教學存在著種種問題,一些音樂教師也未能傳授給學生正確的美聲唱法、未能傳授給學生全面的美聲理論,本文基于種種實際問題,為美聲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希望我國現代的美聲教育能夠積極創新、革新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掌握美聲樂理知識,扎實自己的專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