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銘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4)
音樂課程標準的推行讓越來越多的人士去開展音樂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入的學習音樂,這就促使培訓機構的開設數量大大提升,但是質量有待提高,筆者就目前大部分音樂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點:
音樂培訓機構辦學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會獲取利益。一般微型音樂培訓機構成立初期,從業人員較少,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數量較少,還有一些琴行,借樂器齊全之便,在銷售樂器的同時進行授課。這樣一部分音樂培訓機構就出現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學環境較差,教師不穩定等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微型音樂教育培訓機構的組織結構并不完善,培訓機構的主要工作由招生和教學兩部分構成。教師類型主要有兼職和全職兩類,全職教師主要由高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構成。兼職教師大多為高校音樂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教學時間不穩定,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人員流動性大,他們的專業技能較好,但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一般來說一般培訓機構都采用周末授課制,因此機構中的全職教師會身兼兩職,工作日負責機構的招生以及教研工作,周末負責上課,導致教師的分工不夠明確。
學生的招收是培訓機構開設的重要環節,微型音樂培訓機構由于規模小在各方面都有限制,如地點、位置、教學設施等。因此學生的招收也較為局限。招生問題時刻困擾著每一個培訓機構的經營者,微信朋友圈轉發,免費贈課等都是近年來新潮的招生途徑,這就容易出現招收學生局限,學生資質的選擇性弱等問題。有的家長看到贈課就會積極參與,不能客觀的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孩子的嗓音十分出色,但手指較短,樂感不好,鋼琴班有贈課活動而聲樂班沒有贈課活動許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參加由贈課活動的鋼琴課,導致生源質量不高,學習成果不明顯,家長看不到孩子的學習成果又立刻終止學習,不停地循環,學生的數量不能得到突破。
通過調查大部分音樂培訓機構發現,培訓機構培訓科目較單一,專業科目對應的教師數量少,可供學生選擇的科目少,學生不能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學習,培訓機構為了招收學員不會根據個人所長合理推薦所學科目。
在教學中,教材的選擇也比較單一,大部分教師針對家長需求讓學生完成考級教程中的曲目,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中能接觸到的曲目較少。學生學習興趣不強,無法感受到音樂的多樣性,不利于音樂素質的提高。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管理。首先要完善音樂培訓市場的準入制度,制定有針對性的音樂培訓準入標準,增加培訓班開設難度,加強規模設備、師資力量的監管。
每一年齡段的每個孩子天資不同,教師必須要了解不同孩子的自身特點,推薦最適合學習的音樂課程。比如,有的孩子五音不全,但是培訓機構為了利益堅持讓學生學習音樂,在學習一段時間后,不僅沒有成效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些情況要進行改進。讓孩子能學習到最能發揮自身優勢的音樂課程。
在課程選擇上進行改進的同時還要在學習模式改進。教師在授課前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學習能力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應聘標準的不完善導致教師專業水平,對學生的基本功,以及學生心理問題,與家長的溝通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要組織教師定期進行培訓,教研。統一學習內容,規定教學任務,學生和老師按照規定進行教學成果匯報。增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音樂培訓機構應當豐富課堂形式,一對一、一對多是目前大部分音樂培訓機構的教學模式,有利有弊,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模式。每個月可以進行匯報演出,為大家提供互相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讓大家表演后互相點評,分享自己在這一個月中學習的重難點,心得,以及對樂曲的理解,在分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吸取其他同學在學習中的不同體會,促進共同學習,達到集體進步的效果。
在傳統的教程中可以加入地方性音樂學習,比如鋼琴教學,除了必須要彈奏的湯普森,拜厄,車爾尼等必彈曲目,學生演奏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去找適合學生彈奏的耳熟能詳的地方民歌小調等曲目,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又傳承發展了我國的民族音樂,為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得來說,音樂培訓機構要本著“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規范辦學制度,優化教學環境,開發教師隊伍,讓我國的音樂教育有個良好的平臺。同時學生,教師,家長積極配合,讓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音樂素養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