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海林市柴河林業局第一中學,黑龍江牡丹江 157131
語文是高中生的必修課,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意義,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經典著作和精美文字作品,如何掌握好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是值得高中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在傳統語文教學中,讀和寫就像是兩件沒有關系的事情,讀的時候就單純閱讀,寫的時候就單純寫作,這兩者沒有有效融合到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授課帶來了阻礙和難度。因此,將讀和寫有效結合起來已經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習語文的過程中。
不管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是教師傳授語文知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閱讀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管是寫作背景、課文主旨、整體情感還是背后深意,都是教師主動告訴學生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缺乏思考空間和聯想空間,學生不僅難以深刻理解文章,還沒有充足的閱讀時間,長此以往就無法提煉文章中的要點和精華,難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1]。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應該采用讀寫結合的模式,強調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閱讀加強學生對文章背景、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從中收獲一定的感悟,總結一定的經驗,最終歸納成自己的東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閱讀留出一定的時間,閱讀之后可以進行提問,考察閱讀成果。
寫作能力的高低能夠看出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寫作時需要組織語言、整理框架、運用素材、舉例說明、前后呼應、得出結論等。想要寫出好的作品,只是一味地往寫作中填充知識并不行,還應該把重心放到整體流暢度和層次感的構建上,這就需要一定的閱讀基礎[2]。通過日常的閱讀訓練,提升對文章層次的敏感度,創作完作品之后,通過閱讀的方法查漏補缺,在此過程中也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升華。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中,由于本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細節刻畫和人物形象描寫,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將這些技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創作結束后可以反復通讀作品,仔細研究細節上的差距和不足,通過對標優秀文章,完善自己的作品,積累寫作技巧。
閱讀和寫作是難以分離的關系,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成就。這就需要教師選對方法,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培養閱讀習慣,再從中收獲經驗,最終總結成自己的寫作經驗。大家都知道,學生上課時使用的教材都是非常嚴謹的,不管是用詞還是用句都有極強的學習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中就應該讓學生多次閱讀文章,并且試著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主人公的經歷,讓學生觀察作者用詞用句的方法、觀察作者常用的修辭手法等等。當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了一定經驗后,便可以將這些要點歸納總結,精煉成自己的寫作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教學中,雖然這篇文章并不是學生最熟悉的白話文,但是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來尋找文言文中蘊含的道理和精神,然后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添加到自己的寫作中。在學習《包身工》這篇課文時,通過閱讀了解包身工的含義,認識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惡,激發對包身工的同情。同時可以通過多次朗讀“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咳著,咳著,淌著冷汗還是被逼著做工”這句話,體會包身工的凄慘經歷,學習利用反復修辭的手法突出重點的寫作技巧[3]。
綜上所述,讀和寫看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一個通過嘴巴閱讀,另一個通過手創作,但其實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這是系統學習的兩個必經步驟。如果不注重閱讀,那么學生就很難順利的組織語言,寫作水平也難以提升、升華;如果不注重寫作,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難以分辨哪部分是重點,難以理解哪部分是中心思想,閱讀水平將被大大局限。因此,只有將讀寫結合做好,才能快速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