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是為了迎接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所創作的一部現代民族歌劇,是一部史詩性與軍事性兼具的歌劇作品。有力的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氣概。由著名作詞家孟冰,作曲家王祖皆、張卓婭夫婦共同完成,由戴玉強、孫麗英、黃華麗、楊洪基等首演。
歌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解說,通過當代女大學生穿越69年的時空,倒敘抗戰時期冀中地區的抗日烽火,將革命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劇情扣人心弦,更加充滿著濃郁的人情味。交織著民族情、戰友情、母子情、姐妹情,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形象。在音樂上結合了冀中地區的地方戲曲、民歌等,再與西洋的歌劇創作手法融合,不僅增強了民族性,更讓歌劇的戲劇沖突加大,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母是革命者楊曉冬的母親,她不僅具有慈祥、勤勞、寬厚的中國母親的傳統美德,還是一位投身于革命工作中的地下黨工作者。她與楊曉冬的母子關系,與銀環的婆媳關系、與金環的抗日革命戰友關系,讓她不僅充滿著慈愛,更加擁有堅韌的性格,擁有對戰友們慈母般的關愛和對家鄉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歌劇中一個重要的唱段,故事發生在由于高自萍的出賣,楊曉冬和楊母被日軍抓獲,日軍多次的嚴刑拷打及威逼利誘都未使楊曉冬變節,因此歹毒的日軍多田以楊母威脅楊曉冬,當著楊曉冬的面,將其母親打的遍體鱗傷,并讓其勸服楊曉冬投降,妄圖瓦解其革命意志。楊母識破了日軍的陰謀詭計,為了不拖累兒子抗日,在家國利益與母子親情之間,決意赴死。這是她在跳樓之前的一個唱段,也是整部歌劇的高潮所在,極具藝術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一個抗日者的母親所具有的大無畏的精神。
故事發生在被敵偽軍所占領的“河北保定”,因此,這部民族歌劇中的音樂主要吸收了河北地區的戲曲、民歌及樂亭大鼓等素材,在西方歌劇的創作手法中融入當地的民族音樂特色,使得整個唱段富有極強的民族性,更接地氣,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歌詞并不是豪言壯語,而是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更從歌詞中可以看到作為一個革命者母親所擁有的博大的胸懷和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一種奉獻精神。
整個唱段的結構分為四部分,從散板開始過渡到慢板,再從慢板進入到快板,之后再回復到散板。引子部分的伴奏一開始由弱漸強漸快,速度是稍自由、激情的散板,可以把人物情緒與情感積極的推動起來,更拉開了音樂的戲劇表現力和張力。歌詞一開始運用的是北方的“九九農諺”歌,春打六九頭,也就是俗稱的立春節氣,本意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希望的開始,實則暗示著革命勝利就在眼前。“春打六九頭”這一句中,“春”要輕聲說出來,把字咬清楚,“打”用氣息和嘴唇去做一個噴口,這樣的強烈對比更能表現出對革命必勝的信心。“九”和“頭”運用了戲曲中的甩腔,“六九”的五度大跳之后,緊接著“來”字的八度大跳,最后結束在一個很長的戲曲中的拖腔中。這一部分的情感起伏明顯,音域跨度較大,起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讓整首作品的戲劇性在這里得到了體現,再加上旋律所具有的民族風格與地域特色,奠定了楊母的形象基礎。
第二部分進入到慢板,是屬于回憶與抒情的段落。親切自然的演唱,讓楊母對家鄉生機盎然的春天展開景色描述,從房前屋后再到村里村外,無一不展現著家鄉的美景,整個唱段充滿著濃郁的冀中風情,旋律中運用了多個切分音符與附點音符,親切自然的音樂形象與引子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的“啊”字運用到了戲曲中的“哭腔”來進一步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和對革命勝利的殷切期盼。
第三部分是快板,是對新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之情。切分音的出現與鑼鼓的敲打,讓整個旋律的律動性更強,“村里村外”與“家里家外”更加給我們展示出了一幅抗戰勝利后人民生活和美幸福的場景。演唱與間奏的重復與模仿更加讓人覺得心潮澎湃。“冬兒啊,你抬頭看”讓我們體會到楊母為即將到來的革命勝利的激動與喜悅之情。這一部分的音樂擺脫悲劇的色彩,積極開朗,濃郁的戲曲元素與西洋歌劇的結合,更加使得整個作品的戲劇性大大的增加,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最后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速度回復到之前的散板,音域跨度較大,展現楊母英勇就義的大無畏精神。“娘把家搬到那片云彩里”運用八度的大跳,將音樂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啊”是全曲的最高音,通過兩組八度大跳,最終將音樂帶到了頂峰,二十拍的持續的拖腔,將楊母的情緒與感情徹底抒發出來。
肢體語言在聲樂表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要與所處的情境相結合,還要通過肢體語言去表達作品所需的情感。尤其是在歌劇表演中,演員必須通過不同情景、不同情緒、不同內容與情節的變化而對肢體語言進行調整。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和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外化到肢體語言動作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會更加形象化與豐滿化,也讓觀眾對人物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黃華麗老師在演唱《娘在那片云彩里》時,她的每一個動作與眼神與當時的情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從一開始音樂響起,楊母握著楊曉冬的手說“那句老話時怎么說的?”眼神從看向冬兒到看向遠方,神情堅毅,富有敘述感。“春打六九頭”時,眼神堅定,就像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一樣。進入第二段后,主要時通過肢體動作來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看到眼前家鄉的美景。第三段的快板,更加振奮人心,楊母踉蹌的行走在舞臺間,在音樂的節奏里與冬兒進行對話與對望,表達了抑制不住的歡喜之情。最后一段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安詳神態,堅定信念,讓人們在高音的持續中看到作為一名革命者母親的高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