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秀水河子鎮(zhèn)中心小學,遼寧沈陽 110400
小學語文課本是特別寶貴的寫作素材庫,很多名家作品,文學底蘊深、取材范圍廣,寫作方法與技巧是學生作文的最好范例。以教材為依托組織練筆活動,要求教師與教材對話,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寫作手法和特色,首先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之后結(jié)合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指導方案,這樣更利于教師精準找到隨文練筆的切入點[1]。如課文《橋》,主要講了一位普通老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一位教師在講授課文《橋》的時候,卻向?qū)W生提出了練筆要求:“你們家鄉(xiāng)有橋嗎?你能把你家鄉(xiāng)的橋描述出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這樣的切入點與課文內(nèi)容無關(guān),即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情感體驗,也無法在練筆中升華。
在解讀、分析文本的基礎(chǔ)上,我們在組織隨文練筆活動的時候應該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樣的訓練形式,帶給學生新奇體驗的同時,全面發(fā)揮隨文練筆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作用[2]。第一,仿寫課文。仿寫訓練比較適合剛剛接觸寫作訓練不久的小學生,通過模仿課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片段、寫作手法,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寫作經(jīng)驗,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3]。如課文《小鹿的減法》,里面有一句“他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淋淋的。”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累得渾身汗淋淋的”之后,覺得很有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情況,用“累得”造句。很多學生踴躍發(fā)言,讓他們把自己造的句子寫下來,他們都興致勃勃。也有一些課文在描述事物的方法,講述故事的手法值得學生借鑒。教師在講述課文后,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描述身邊的事物或者講述身邊的故事。如課文《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描寫了翠鳥的樣子。這種方法技巧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描寫事物。所以此時提出練筆要求:按照一定順序來描寫身邊的動物或者某一物品。學生往往能學以致用。第二,合理想象,補充空白處。有些課文比較含蓄,很多內(nèi)容沒有直接寫出來,有耐人尋味之感。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這些空白之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放飛思緒,把簡練的句子或者對話寫具體[4]。如《珍貴的教科書》里的指導員和“我”的對話斷斷續(xù)續(xù),還有很多話沒有說完。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空白之處,讓學生把對話寫完整。第三,改變文體,呈現(xiàn)課文內(nèi)容。教材中一些文章富有魅力,言簡意賅,令人想象無窮。入選教材的古詩、古文等都具有這樣的特點。教師可以設(shè)置一些小練筆,運用我們學過的文體對它們進行改編。如李白的《望天門山》描寫了天門山的景色,短短數(shù)字卻也能讓人領(lǐng)略詩中的氣勢磅礴。學生可以從這詩中展開想象,想象自己身處這樣的景色之中會如何描繪這一片景色。
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隨文練筆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學生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完全沒有閱讀課堂上的積極踴躍。細問原因,原來他們把作文和隨文練筆分開。這時教師應主動幫他們回憶,鼓勵學生,給予支持。比如作文主題是要求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學生一看,就心有抵觸,覺得很難。這時,我問學生:“大家還記得學習《翠鳥》的時候嗎?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翠鳥的?我們還仿照課文介紹了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次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寫這篇作文?!苯?jīng)過提醒,學生對作文的抵觸情緒開始消失,樂呵呵地拿起了筆。閱讀教學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隨堂練筆作為有效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教學目標的方式之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范圍交廣,多數(shù)教師對該種寫作訓練方法掌握到位,可以有效指導學生參與訓練,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實際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對文本解讀不到位、寫作訓練契機找不準、方法指導不足等等,均影響隨堂練筆效果。基于此,當前應該積極探討小學語文課堂隨文練筆的具體指導策略,不斷完善教學流程,促進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