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林口縣林業中學,黑龍江牡丹江 157621
歷史故事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故事的特征,在初中歷史課中運用歷史故事,通過引人入勝和有趣的故事,將學生帶入到特定歷史時代中去,使其積極探索,就能使其自主完成歷史認知,促進歷史思維的發展。
學生歷史學習效果如何,興趣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根本不用別人去說,就會自覺學與探究,在積極參與中了解歷史,形成歷史核心素養。反之,學生對歷史毫無興趣,就會從心理上排斥這門課程,課堂參與度會極其低,那么自然就不能學好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更加談不上。歷史發展中產生很多故事,這些故事或有趣、或具有啟示性、或懸念橫生,以學生認知興趣高度契合[1]。歷史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故事,除了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具有學習和探究動力,積極加入到歷史教學活動中,還能訓練其歷史思維能力,通過故事分析與推理,逐漸了解歷史發展規律,促進歷史綜合素養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提升,學習中就會有科學態度,這樣就能更為客觀和理性的評判歷史。
初中歷史課運用歷史故事不是簡單事情,雖然歷史故事很多,但是選擇的故事必須要能更好服務歷史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利用歷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了解歷史,掌握歷史知識,并能做到舉一反三。歷史課選用歷史故事要以真實為前提,以避免誤導學生,使其形成錯誤的歷史認知。因此,教師在備教案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判斷要不要用歷史故事,以及思量用哪個和哪些歷史故事。運用可靠的歷史故事,確保有據可查,亦或者直接選用有史料記錄的[2]。真實的歷史故事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那段歷史,還能使其更好去評判故事中人物和事件。反之,選用虛構的歷史故事,或者一些野史,學生容易分辨不清楚何為真何為假,影響其對歷史認識和判斷。另外,歷史故事必須和教學內容有密切關聯,不能只圖故事能帶動課堂氣氛,忽視運用故事的目標和作用。
每節課都是從導入開始的,導入好壞直接影響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狀態,所以歷史課導入尤為重要。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故事導入,不僅契合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感興趣心理,又能對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有助于歷史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導入環節被吸引,正式教學中主體意識就會比較強。通常會在興趣影響下,積極進行思考,對于所學內容進行質疑,主動解決問題和探究,歷史學習成效則會更好。比如在學習和秦帝國滅亡相關內容,在課前導入可運用歷史故事,如戰國七雄到秦統一天下。學生在歷史故事中對秦朝統一天下和最終滅亡有很強的好奇心,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就會變得認真,而且有探討和交流積極性,理解也會更加透徹,最終將全面掌握這部分知識。
初中歷史課按照歷史教材原封不動去講解和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會認為這些自己看也能了解,何必多此一舉。所以歷史教學要增添新內容,可運用歷史故事拓展,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和了解更多歷史事件和人物,還能使處于游離狀態學生重新集中精力,再次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比如在學習到匈奴興起和漢朝和戰相關內容過程中,教師就可設置懸念。首先向學生提問,奧運會獲得金牌以后,通常將這些運動員稱為什么?學生會回答冠軍,這時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稱號是怎么來的嗎?學生不知道,然后告訴學生,這個和我們這節課中有學習的一位人物有關。學生會問:究竟是哪個歷史人物?教師說出霍去病。緊接著講故事,學生就會集中精神,聽課中對匈奴興起和漢朝和戰這段歷史會有濃厚興趣,接下來學習就不用過多的去說,學生也會自覺學。
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內容講起來很費勁,學生不一定能理解,因為歷史形成和發展有特定的背景?;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創設故事情境。以洋務運動破產為例,學習這部分內容中,教師直接講洋務運動,學生可能聽不進去,也無法明確其破產原因。教師可借助于鄧世昌這個人物身上發生的事情,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回顧歷史,明確和洋務運動相關的內容。學生在一步一步引導下,就能掌握這場運動破產的原因。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要認識到歷史故事的運用價值,在課堂中合理應用歷史故事,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歷史學習環境,使其在故事中深入了解和認識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能透過故事看到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