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珍
拉薩市林周縣中學,西藏拉薩 850000
生活化,即把教學生活化,也就是把生活與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上課像生活一樣。生活化后的課堂,是充滿樂趣的,教師不再是一味地向學生直接灌輸內容,學生也不再是努力死記硬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能夠把實際生活常識和課堂知識完美結合,然后將兩者聯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就急需這種新模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的教學生活化后,學生明白在實際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怎么做才能符合道德符合法治。相比于傳統的方法來看,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學生、教師還是課程教學成效任何一方面都更勝一籌。所以將這種模式應用到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刻不容緩的,是能夠帶來巨大收獲的。
教學生活化的作用和優勢顯著,首先是比普通教學生動形象。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引領學生從課堂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營造實際生活場景,在具體場景中,學生很快就能融入進去,也更加有體會,在這個既是生活也是課堂的場景中津津有味地學習。例如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在集體中成長誰都知道,這幾個字看起來就平淡無趣,要是沒有切身經歷根本毫無體會。但如果教師編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融入到故事當中,體會在集體中成長有多快,這樣學生在這個集體小故事中成長了,學生通過成長有了體會,自然也會就會豎起耳朵認真學習了。
另外,生活化后的教學課堂是多元化的,上課方式不再單一,豐富的上課形式也會給學生帶來多種樣式的收獲[1]。以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該單元是帶領學生走進法治天地,以前的這種課堂中,學生多數依舊是憑老師口述或者最多觀看兩個視頻來了解法治天地,其實并不能真正理解法治天地中究竟應該是怎樣的。而在生活化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分享、調查探究、案例表演等眾多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法治天地,從而在真正的法治天地中學習知識。
學生在生活化這種教育模式下,無論是學習還是應用都能做得更好,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學生不只是知道考試的學生,而是能夠學以致用的學生,這種模式在課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課前預習是一個無形的作業,雖然有用但數學生是排斥的,通常不能真正完成,尤其是初中階段,隨著難度的提升,學生積極性越發下降。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擺脫書本預習,預習不再是通過看書提前學習,來提高課堂效率。預習中,學生只用提前查看主題即可,將主題牢記心中,自然就會發現生活中有關的真實案例,觀察到的案例經過大腦整合思考,就能交上一份完美的預習作業。
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例分享討論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享興致,鍛煉學生發散思維[2]。例如在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第二單元,這個單元講述的是遵守社會規則,學生通過觀察分享,發現現實中遵守或者不遵守社會規則的事例,通過事例學會各種常見社會規則,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我反思,自我修正。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形式,讓課堂持續保持新鮮感,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應用。
溫故知新才可以為師,學習知識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應用和延伸。在生活化的模式下,課后復習也能夠變得趣味十足。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本身就與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課后復習與拓展自然也可以在生活中直接進行。采用生活化后的教學形式授課效率本身就高,學生每次課后肯定都深有體會、意猶未盡。那么課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繼續學習相關內容,從不同方面進行拓展。
綜上所述,課堂生活化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有用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形式多樣化,使教學成果持久有效,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樣的課上課下生活中學習、鍛煉。初中學生應該進行思維開拓、善于觀察等訓練,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也與實例息息相關,與生活化教學模式非常契合,將該模式應用到課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