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鑫
(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引言:現代企業在持續發展、高速經營的過程中,對于成本的控制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修造船企業,它不同于其他企業,其生產建造周期長。這更需要修造船企業能夠積極創新,探索出高效的作業成本核算方法,開創一個和諧共贏的新局面。在保證發揮產能優勢的情況下,鞏固修造船企業的平臺質量,打造一個成本領先的品牌效應。
(一)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深度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以基礎的工業作業為基本量,要持續對作業品質、作業速率進行不間斷的動態跟蹤,還要對作業所需要的人工費用、資金周轉時間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計算。作業成本法與普通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要細化到單個船所需要的基本造價。明確地顯示出了資金的流動過程和成本分配,改變了往常粗略地成本核算,擴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圍。為修造船企業提供了較合理的成本計算信息。
(二)作業成本法在修造船企業中的基本運行步驟
首先修造船企業要進行分析,確定主體作業對象,將客戶所需要的船體形狀、噸位、人工費用及物流信息進行綜合考量,加以分析。根據主要的成本費用中加以結構建模,基于間接費用進行細分。項目承接前準確測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根據企業的實際產能情況,承接利潤效益高、成本低的項目,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
其次要確定項目的資源的啟動因素,修造船企業要主動根據作業的材料用量和時間間隔,制作出最恰當的配比,用單一的數量單位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把不同的項目作業統一成一個標準分配到成本對象中。模擬項目在市場中的流動過程,建立合理的數據庫,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將作業的動因類型按照不同標準分類,比如直接生產人員生產工時、拖輪使用時間、占用船塢天數、大型設備使用次數、鋼板預處理面積等。在保證客戶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統籌規劃,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通過合理的資源調配,按照作業的動因將間接費用分配至各產品中,予以準確的反映項目實際發生成本。為公司的最終決策提供合理的數據,不斷提高本企業在船舶市場中的競爭力。
作業成本法不同于普通的核算方法,其核算的過程周期長,算法復雜。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但是在我國的造船企業中存在著很多的小微企業,缺少專職管理財務的人員,所以作業成本法很少在小微企業中進行大面積推廣。小微企業在核算過程中因為政策貫徹力度小,很容易出現核算數據偏差,造成企業最后的決策不合理。此外,核算人員對基礎成本和間接成本進行總結核算時存在著個人的主觀臆斷,降低了成本和算法的可參考性和準確性,無法發揮其應該有的價值,造成修造船企業的市場混亂。
作業成本法除了計算項目的基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外,還間接的將材料損耗、中間流通的成本算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配歸類。對于不同品種的項目統一標準,讓企業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成本造價,降低了在制造過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消除了非增值的作業方面,不斷減少不必要的人工物流環節,持續降低了造船行業的成本,消除了不必要的浪費現象。為造船企業的最后決策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數據保障。
(一)內外兼修推動作業成本法全面推進
造船企業要堅持以經濟成本效益為目標,逐步實施全面作業成本法的改革。對外積極引進成本核算方面的人才,對企業的項目成本構成進行逐一分析、記錄和總結。分析成本動因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企業自身的特點出發。對內部管理人員進行思想上的革新。但是在改革初期,想全面落實成作業成本方法改革有一定難度,需要財務核算人員與管理人員進行商議,推動作業成本法的試點檢驗開展,不斷升級應用。在試點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逐步推動大面積成本核算方法。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選取計算機素質較高、思想積極向上、踏實肯干的員工進行重點培養,集中優化計算方法,與財務部門進行對接管理,全方面立體化的推動作業成本計算方法。在計算過程中,對一些利潤率高的項目,進行重點發展,對于售價高、中間過程復雜而利潤率較低的部分項目可以適當放棄,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重視生產細節、優化計算規則
作為企業的成本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學習,發展新的核算標準,完善核算過程,細化核算標準,在對于不同的船舶型號,不能盲目的劃分標準,要根據對象成本的間接人工費、折舊費、修理費等進行仔細劃分,建立合理的資源數據庫,為以后的成本核算提供一個全面的信息保證。根據本企業修造船的生產特點,明確核算的主要過程,在設計、特種作業培訓、運輸、驗收、維修檢測等環節進行數據化管理。對于不同的材料,采取獨特的管理模式,比如對鋼材料加工和甲板零件加工就要進行不同的分配管理,采取不同的標準要求。對于工人焊接、火攻、吊裝和最后的實驗環節,進行系統的規劃管理,利用新型的計算機模擬出最適宜的方案。對于前期購買的乙烯、甲烷、氧氣的等焊接料料,合理安全的保存,避免材料的浪費。對船舶修理中的輪機工程、涂裝工程進行不斷管理優化,提出合理的創新建議。明確資源動因,落實作業成本法,將所需資源逐級向下分配至人工作業中心。不斷精確細化,防止人為失誤造成的浪費,比如說在人工切割鋼材、機器加工、火鉗零件的制造過程中,盡量提高核算的精度,在保證項目的質量情況下,最大程度的降低項目的成本。
財務人員自身要提高業務的精準能力,在不斷的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成本過程中的管理。以成本核算在物流環節中的管理為例,在物流環節主要的資金去向,從進貨、發貨、儲存、運輸、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統一管理。在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下,只計算進貨、儲存、發貨、運輸環節所需資金,而缺少進貨次數、庫存場地、發貨批次車輛、進出場人員、勞工等綜合方面的計算。在人力耗費較大項目中,傳統的核算方法具有很大的劣勢。給公司上層一個錯誤的導向,而作業成本法在大數據下的優勢會更加明顯,能夠更加精準科學的計算物資儲運的成本,達到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三)完善核算流程、提高營運效率
企業要不斷完善作業成本模式,以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技術層面作為基礎,不要生搬硬套其他企業的成本核算模式。設計計算成本時,注重成本模式,以作業成本模式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為目標,如果太過簡單,不能達到細化成本項目的要求,導致成本核算的可行性不足,如果程序過于復雜,會導致計算環節耗時長,人工資源配置過高,造成不必要的資源傾斜浪費。造船企業要從訂單,采購,庫存管理等全方面提高運營人員的基本素質,實現職能素質一體化,提高其信息采集的準確度。組建一個高素質、高效率的核算管理團隊,為修造船企業的決策提供有效可信的數據來源。
此外,企業也可以和高校進行直接對接,引進財務方面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優化算法不斷規范造船行業的行為規范,統一行業標準,不斷提高本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對核算人員采取統一管理、統一培訓、運用計算機技術等方面進行革新,培養復合型的管理人才,持續不斷推動作業成本法的改革,規范企業自身市場運營模式,打造一個良好市場氛圍。
總結:現代的修造船企業設備自動化程度高,人員工作密集,基于復雜的人員系統,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船舶企業要引入作業成本核算的方法。從內到外,全面推進試點改革,從而帶動整體的核算體制優化,不斷培養高精化的運算人才,與政府高校積極緊密聯系,營造一個互惠互利的船舶修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