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波
(陜西交響樂團,陜西 西安 710000)
小提琴演奏是樂器表演中的一種,其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振奮,對于培養人的審美、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小提琴的演奏對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技巧的嫻熟與情感的有效表達缺一不可,兩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呈現出最佳的演奏效果,才能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才能促進聽眾對演奏的理解和感受。本文就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分析這一課題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小提琴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演奏者在表演小提琴時若想要將其中的精髓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技巧功底,還需要對小提琴有全面的了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包括音準、運弓、揉弦,要完美展示出這些技巧,演奏者必須有多年的練習基礎,且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除此之外,小提琴演奏還需要演奏者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能夠在熟練演奏作品的基礎之上對作品進行“再創作”,能夠讓聽眾在一首曲畢的時候感到意猶未盡,甚至還想探究作品的深層含義,“再創作”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表演經歷和閱歷,具備良好的修養和審美能力,在表演時要充滿情感且要投入其中,盡最大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聽眾的精神共鳴。
要熟練演奏小提琴,且充分表達演奏情感,需要演奏者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小提琴初學者重在學習彈奏技法,利用反復的指彈練習提高演奏效率和質量,而有一定基礎的演奏者則更重視技巧的轉換,如運弓中的分弓、連弓、跳弓、頓弓等技巧,這些技巧的靈活運用和轉換要建立在調弓的基礎上,演奏者在表演之前要對小提琴進行仔細的檢查,調整弓子在弦上的接觸點,使演奏音色更加完美。小提琴不同于其他樂器,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有較強的聽辨能力,要把握好節奏,因為節奏與演奏者的表演狀態、表演心理和表演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演奏者必須要拋開一切,達到精神的高度集中境界,精準地把握節奏,使作品以最為生動細致的狀態呈現出來。在訓練技巧的時候,演奏者還需重視一點,即揉弦的速度、力度以及幅度,如連續的前后揉弦能夠促進作品的歡快感;大臂揉弦則能夠有效促進作品的低音、重音的互相配合。因此,要想扎實基本功,演奏者需要在技法訓練的基礎上準確把握節奏,促進作品感染力的充分發散。
要提高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促進小提琴演奏情感的表達,演奏者需要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觀察生活中的音樂來源,尋找靈感,促進對小提琴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多元的演奏。很多小提琴的演奏者都具備嫻熟的演奏技巧,可以熟練地演奏作品,但很多演奏者在演奏結束后,并未收獲其理想的演奏效果,許多聽眾的情感并未被充分帶動,即便激發高超,但總讓人覺得缺乏情感的沖擊。為了改善這一演奏現狀,演奏者必須要對演奏作品進行完善和調整,不能一味依靠模仿和練習,很多時候能夠打動人心的音樂都是與自身經歷息息相關的作品。故此,演奏者要結合生活實際,豐富閱歷,積累演奏經驗,多觀賞優秀演奏家的舞臺表演,吸取其中的優點,改善自身演奏的不足之處,促進演奏效果的完善,在演奏之前對作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體會其中蘊藏的深深的情感,感悟其表達技巧和表達方式,結合自己對生活文化的理解做一定的補充和修改,尋找靈感的源泉,從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演奏風格,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達到“忘我”的演奏境界。
作為有聲的藝術,小提琴演奏對演奏者的個人音樂修養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演奏者不僅僅要具備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還要在演奏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所干擾,不為情緒的變化所左右,要尊重聽眾、尊重這門藝術,不斷加強自身的演奏素養,盡量給聽眾呈現出完美的表演。小提琴演奏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精神追求,不能局限于模仿式表演的層面,而應在磨練技術的同時尋找更多的情感表達的元素,為自己儲備足夠的演奏經驗,無論在哪里,只要一開始演奏就總能游刃有余地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或意料之外的失誤,將演奏與經驗、經歷和個人修養完美融合在一起,促使演奏效果更具真情實意,激發聽眾對作品的渴望。演奏者音樂素養和演奏修養的提高將決定其演奏的狀態,為了呈現更好的作品給聽眾,演奏者要主動學習、主動觀察,拓寬知識視野,接受意見和批評,在批判中不斷成長和發展,不斷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牢記“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生活總結,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完善自我。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促進小提琴演奏情感的表達,演奏者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努力,既要扎實基本功,又要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還要細心觀察生活,積累經驗,更要加強個人演奏素養的提升,實現完美的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