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艷1 薛嬌2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鎮江校區,江蘇 鎮江 212000 )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我國公民接受信息的途徑大大的拓寬,新聞媒體想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謀求發展,就必須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
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缺少必要的反饋機制,往往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這種形式缺少自主性,所采訪的人群較為狹隘。最后整合得到的結果也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也很容易導致新聞失去了時效性,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反饋機制迅速的建立起來。用戶可以從各個方面對新聞做出評價,無論是新聞內容是否真實編輯的文章是否具有吸引力,標題是否足夠震撼人心,排版是否整潔美觀等等,利用大數據的信息收集技術收集這些信息,反饋意見,并且第一時間更新頁面,為后續的新聞報道提供信息數據支持。
新聞媒體在發布報道之前應該將自身面向的觀眾群體進行分類。確定自身的定位,然后有針對性的修改自身報道的版面和標題。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新聞的接受者已經從群體轉變為個人,不同的公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也不盡相同,大數據的收集反饋機制可以將這些數據收集整合起來。從中找出符合消費者消費的客觀規律,然后對自身進行整改,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例如百度詞條,我國公民在搜索相關詞匯的同時會對這些新聞信息進行甄別,并且推送最為適宜的,新聞媒體可以按照這樣的傳播途徑進行編制,這樣提供的新聞就更有針對性,傳播范圍也更廣。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據收集成為了一種工作方式,因此新聞編輯的人員要確定自身所選的題材,根據題材進行內容的編制設計,對數據進行分析是也應該保障數據的公開化。新聞編輯的最終目的就是將真實的信息轉變為最容易被公眾接受的形式傳播出去,這也是新聞存在的意義。為了保障自身傳播的新聞更容易被廣大公民接受,就必須提供數據支持,所以在數據分析時,要保障核心新聞透明化,讓公眾清楚該結論的得出是有科學依據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公民接受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如果數據核實的過程無法透明化,那么很容易對公民造成誤解,導致公眾覺得新聞存在虛假的情況。
任何時代下,數據都是最為重要的。能通過對新聞行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走訪調查,發現新聞媒介建立專業數據庫的數量并不多,大多是通過和數據平臺合作得到相關的數據分析。就造成了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虛假信息或者分析的并不客觀。因此必須增加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使其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見夫妻新聞傳播把關人員的社會使命,將最真實的信息呈現給公眾。行業情況要求新聞編輯人員具有領域的數據直覺,能夠第一時間察覺數據的真實性。如果欠缺相關的素養,就很容易導致新聞出失去了時效性。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公民的精神需求也逐步往上,無論是娛樂,電影,游戲都牽動著我國公民的思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廣告行業已經成為了新聞行業發展的最強大的敵人,所以新聞編輯必須改變自身的服務方向,增強對信息控制能力。什么樣的信息應該被社會各界過分得知,而哪些信息不適宜廣泛的傳播,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的嚴格把關,提升自身對信息的控制能力,不然會造成社會的動蕩。
大數據時代使得每天的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長,新聞編輯人員要在這些信息中尋求最具敏感度的新聞進行編輯,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這條新聞的內在意義發揮出來。同時還應該通過對這條新聞的編輯,折射出近年來我國社會的發展與轉變,引導社會各界向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聞傳播的門檻也降低了,任何一個社會公民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式轉載,書寫各種各樣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真真假假很容易造成社會的動蕩與不安,所以新聞必須肩負起把關人的歷史責任與使命,保障新聞傳播的客觀性,通過對新聞的篩選與加工,將最真實的信息傳播出去,保障自身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以人為本必須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前提。新聞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在大數據的時代下,過分的注重工具和理性,很容易葬送了傳承千年的人文精神。要不斷的提出為什么,增強社會各界的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新聞行業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沖擊,但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新聞行業必須吸收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先進技術,時刻根據社會發展需求調整自身,改變內容的組織方式,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給出最客觀公正的報道,正確的引導社會輿論,保障我國公民得知的是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