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秋
(楚雄師范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音樂素養是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之一。隨著我國對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教育師資的培養也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全科型”小學教師的培養符合我國社會的實際需求,小學教育專業在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國家對鄉村師資力量的提高給與了高度重視,從戰略層面也提出了諸多政策。2012年教育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采取定向委托培養等特殊招生方式,擴大雙語教師、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和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規模,在師范生免費教育和‘特崗計劃’中向音體美教師傾斜。”①音樂素養培養是現代小學教育師資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音樂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素養,不僅包含音樂理論知識、實踐能力、音樂思想和審美能力,更是一種個體綜合能力。小學教師音樂素養的構成應該包括:扎實的舞蹈基本能力(識譜、讀譜能力、歌唱教學及合唱組織能力、樂器演奏及兒歌伴奏能力、校園歌舞表演及創編能力);全面音樂教育教學能力(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和綜合的小學音樂課外活動組織能力)。
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言而喻,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小學教師,對其進行音樂素養培養,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思想情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品位,為最終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奠定基礎。其次,“全科”小學教育師資音樂素養的培養,還可以改善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儲備音樂知識和技能和教學資源,為將來走上講臺奠定教學基礎。最后,音樂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具備音樂審美能力、教學能力,以及指導音樂活動等綜合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將來從事鄉村小學生音樂課外活動的指導或鄉村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組織中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筆者通過多年的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發現,“全科型”小學教育師資音樂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來自云南省各地農村,進入大學前沒有受到過良好的音樂教育,所具備的音樂基本能力良莠不齊,普遍學生在音樂基礎修養方面存在缺失。
其次,部分學生對音樂素養培養對“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課堂參與意識較差,學習態度較為消極。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偏重于文化課的學習,音樂課經常被其他課程占用。學生長期受“音樂課是副科”觀念的影響,進入大學時學生沒有充分了解我國小學,特別是師資匱乏的民族地區鄉村學校存在的種種教育現象,不能夠理解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音樂類課程的意義及重要性,對音樂類課程的學習態度較為消極。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反思能力,對音樂學習成果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鞏固,學習效果不盡人意。
最后,“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內容涉及了電子琴基礎與即興伴奏、舞蹈基礎、聲樂基礎與合唱指揮、小學音樂綜合實踐、校園歌舞創編等,教學內容多而繁雜,學生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基本達到彈、唱、跳、創編等教學要求,顯然是有困難的。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學生忽略對音樂理論文化知識的學習,音樂綜合素養都有待提高。
根據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生源情況來看,學生缺乏專業責任感,對音樂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價值認識不到位。需要加強對學生專業意識的教育和對音樂教育價值的認識。
1.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在學生入學之初,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讓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轉變學生的職業觀念。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加強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小學教師的職業標準以及現今國內外基礎教育發展的前沿動態的認識,及早樹立強烈的專業使命感。比如:入學之初教師就有計劃的帶領學生走進鄉村小學校園,讓學生直接感受、了解鄉村小學教育的實際狀況。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邀請鄉村小學校長、一線教師給學生做講座,介紹現代鄉村小學對高素質小學教師的要求和作為未來的鄉村小學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及素養。任課教師需要從“全科型”鄉村小學教育師的職業需求出發,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音樂素養培養對鄉村小學教師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尋找差距,提高音樂學習的意識和學習主動性。
2.轉變觀念,加強對音樂課程的認識
在“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強化音樂課程在小學教育專業中的地位。比如:制定嚴格的音樂教學管理制度,在音樂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對教學一絲不茍,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在考核方面教師注重對學生音樂學習過程的考核,教師可進行“月考”或“小階段考核”,在期末考核中,每次考核的成績在期末考核成績所占的比重應適當增加(占最后總評成績的50%以上),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類課程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副科”,從思想上加強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重視。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除了用傳統的講授法、練習法、示范法等教學方法外,還可以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視聽工具和信息傳播工具對音樂類課程教學進行補充和拓展,以彌補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課時不足的情況,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利用現在學生普遍高頻使用的社交工具(比如:雨課堂、QQ、微信等等),建立音樂類課程學習的群,課后教師可以在學習群里發布學習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及時把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與老師進行交流,探討音樂學習的問題……,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如:教師還可以使用錄制微課等方式,教師把某一個音樂知識或音樂技能的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通過微課的形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看微課視頻進行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教師也可以把在音樂課程學習中,表現好、進步大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錄制成視頻,分享到課程學習交流群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自我反思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徑,是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深入、批判性地回顧、分析和檢查,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進。自我反思是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科型”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進行反思,并且能夠的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使自己去探索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學生充分認識學習反思的重要性,不學會反思不僅能改正自己學習中的錯誤,還能優化鞏固已有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組成若干個學習反思小組,每個組由一位音樂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召集小組的同學進行課后復習和反思,使學生形成“課后即查、查后必思、有錯即改”的學習習慣,也能夠讓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
又如:在鍵盤彈奏學習中,有的學生會一整個晚上都練習同一個內容,不斷的重復練習,但是效果并不好。這時候就需要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甚至尋求幫助,找出練琴效果不好的原因所在,及時調整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把好的學習方法分享給學生,也可以讓同學之間交流、分享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學習反思可以讓學生全面的認識到自己在音樂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從而促進自己主動探索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結合小學教育專業音樂素養培養目標和云南民族地區鄉村小學教師對音樂素養的現實需求,從學生主觀意識上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自信心,學生在課堂上認真領會教師講授的內容,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多鼓勵學生敢于大聲演唱歌曲,敢于放開身體舞蹈。
其次,多觀看藝術家的經典演唱和演奏,提高對音樂的鑒別審美能力,還可通過視頻學習到舞臺演唱、演奏知識,拓展課堂學習的人內容,提高音樂審美修養。
最后,結合專業特點,拓展實踐平臺。培養過程中,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綜合運用能力,除了多鼓勵學生參加校內音樂類社團實踐活動和社會上的公益類音樂活動,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外;多為學生創造進入小學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實際參與到小學校園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
“全科型”小學教育師資培養是社會的實際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是推動鄉村教師教育改革、鄉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前沿陣地。在《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的指導下,把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鄉村基礎教育的實際需求變化相結合,根據生源實際特點,合理構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模式,提高小學教育師資音樂素養的質量,為鄉村基礎教育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化的師資。
注釋:
① 教育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