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焯賢 曾雄鷹
(廣州市廣仁來穗人員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1億人,數量高于我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因此,做好流動人口相關工作十分有必要,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均有著積極意義。其中,流動人口志愿服務是近年來深受重視的工作,在志愿服務組織的組織與管理下為流動人口提供了大量優質服務。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如何基于網絡環境做好流動人口志愿服務工作已然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當前我國流動人口的主要群體為務工人員,因此做好相應的職業發展服務是當前流動人口志愿服務的關鍵工作。流動務工人員在異地他鄉尋求務工機會,和流入地人口相比并不存在競爭優勢,需要良好的職業發展服務為其提供有力支持。首先,需要構建并強化流動務工人員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間的聯系,進而建立專門的就業服務渠道。綜合考慮地區經濟特性、人才需求、務工需求等因素,進行一對一、一對多以及一對多的地區配對,能夠充分滿足地區發展需求,同時為流出地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其次,還需要加強流入地就業信息服務,為流動務工人員提供就業義務服務,同時防止其在尋求務工機會的過程中遭受欺詐。
在全民創業的浪潮下,流動創業群體也逐漸成為流動人口的重要組成,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資源鏈接服務,為流動人口創業提供良好資源支持與和諧環境。總體來看,當前的流動創業人員主要可以分為中年及青年創業者兩大類,針對二者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服務。其中,針對中年群體應當落實傳統創業信息及資源的提供服務,而針對青年群體則要更加強調技術支持、創業培訓和信息服務,全面推動流動創業的有效開展。
生活關愛及學業輔導服務主要是針對流動人員的子女而言。許多流動人員子女難以快速適應流入地生活節奏,缺乏父母陪伴,在學業方面也遇到了不小阻礙,需要志愿組織做好相應的生活關愛及學業輔導服務。志愿服務組織應當積極與學校、家庭及社會力量聯合起來,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為流動人員子女提供更多生活及學習方面的幫助與支持,讓他們能夠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流動人口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雖然是多方參與,但在信息共享及部門單位協同管理困難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管理脫節的情況,嚴重影響實際服務質量與效率。網絡環境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支持,各部門與單位能夠借助互聯網實現信息共享與有效溝通,進而能夠對流動人口信息進行整體性分析,實現流動人口志愿服務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大幅提高實際服務水平。對此,應當充分借助網絡優勢,構建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服務管理體制,促進服務工作的有序、高效進行。
在網絡環境下,構建互聯共享的綜合信息平臺十分有必要,這將有效推動人口管理及流動人口志愿服務的信息化發展。該平臺的建立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流動人口信息管理更新滯后的局面,大幅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從而為流動人口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更為重要的是,統計、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人口計生等部門能夠將自身系統與該平臺相連,不但能夠上傳數據,還能下載數據,從而對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指導。與此同時,社會志愿組織也能獲得一定權限,進而在該平臺上獲取對應的流動人口信息,為其組織和開展志愿服務提供幫助。
流動人口志愿服務管理一直都是采取的流入流出地區分別管理的方式,導致雙方管理脫節,難以提供高質高效的志愿服務。在網絡環境下,必須要對此加以創新,強化流入流出兩地的溝通協作,構建由政府牽頭、公安為主、多方參與的流動人口志愿服務新模式。其中,實現流入流出兩地就業服務渠道和創業資源的對接十分重要,能夠為廣大流動務工及創業人員提供所需,解決流動人口創業就業難題的同時,促進兩地經濟的穩定發展。
流動人口志愿服務主要是針對成年人及未成年人兩大群體,因而在網絡環境下,除了解決廣大流動創業及務工人員的創業就業問題之外,還要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務??傮w上來看,流動人口子女主要包括兩大群體,即隨父母到流入地的子女和留守子女,而且針對前者的志愿服務一直都是難點所在。在網絡環境下,政府應當積極與社會志愿組織展開合作,構建政府管理與社會力量組織并重的志愿服務管理模式。在政府信息平臺的幫助下,社會志愿組織能夠更好地了解流入地流動人口子女信息,從而針對性地開展學業輔導和生活關愛志愿服務,為他們創造更加健康、友愛的生長環境。與此同時,社會志愿組織還應當借助互聯網,進一步創新針對留守兒童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參與人群從留出地本地人口拓展到全國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區,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得資源資助,也能在互聯網上尋找全國各地范圍內的志愿者,從而為流動人口的留守子女創造更好的志愿服務。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互聯網為流動人口志愿服務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有必要在網絡環境下創新志愿服務模式與方法,為廣大流動人口及其子女帶來更好的服務。其中,構建多部門與力量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建設互聯共享的綜合信息平臺,強化流入流出兩地溝通協作,結合互聯網落實流動人口子女志愿服務等,均是網絡環境下值得嘗試的流動人口志愿服務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