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列常
(中共奉節縣委黨校,重慶 404600)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人們對于信息的交流和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新平臺,尤其伴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人與信息的關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些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變得可以隨時隨地被傳播和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媒體給黨建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黨建工作的創新開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國的高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改革開放的偉大點在與將我國的封閉的經濟環境改革為開放的環境進行經濟建設,實踐證明這一決策的偉大性,同樣因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進行交往信息的觀念變革,同時也意味著黨建工作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環境對中國共產黨和其執政條件下的黨建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和嚴標準,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也意味著有更好機遇來發展黨、發展黨建工作。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國的不斷發展進步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與世界、世界與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交流緊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其雙刃劍的特性展漏無疑,一方面帶來了各國交往和經濟貿易的便利,同時也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競爭。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和信息傳播,信息的傳播可以突破國與國之間的領土限制,外界信息傳播可能造成的輿論壓力能夠對某一國家或者地區造成很大的沖擊。國際社會政治思想開放,信息傳播可能成為某些思想主義者壓迫另外一些思想的武器。我國的高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我國的和平發展,領導中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共產黨勢必成為會成為其他國家關注和學習、甚至是敵對的焦點,這些焦點來自于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在發達的社會媒體環境下,任何缺點和優點都可能被放大很多倍,而這些也正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黨建工作帶來的挑戰。
中國共產黨被確立為執政黨是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厥渍雇袊慕?,會發現中國人民也一直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從一開始封建社會的改良主義開始,改良不成功,選擇革命,參考西方國家進行資本主義的建設發展,依然行不通,中國人民才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窮則思變,變則通,在當今社會媒體的高速發展下,社會的進步為我國的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但與時俱進是當前很多部門面臨的嚴峻問題和挑戰,在黨建工作中尤為明顯,改革創新是進行基層黨建工作的動力源泉,必須堅持改革,堅持創新,對上級交給的任務和工作要認真完成,不能選擇性完成,杜絕形式主義。要改變原有的工作模式,結合現代社會媒體,深抓問題,端正態度,解決問題。加大監督力度,合理整合利用第三方力量,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監督和教育,形成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而傳統則意味著不變,一味地追求傳統會導致社會的停滯不前。
在目前的網絡時代,我國的網民規模占我國總體國民的80%以上,而依靠手機上網的網民又占總體網民的80%以上,移動通訊和移動支付給我國網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新媒體的廣泛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網民熱衷于信息的傳播和收集,不同文化、不同經歷、不同年齡和不同的地域范圍使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同,造成他們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認識和不同意見,這對于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決策部門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社會熱點事件的報道中會凸顯社會媒體的時效性等重要作用,依靠社會媒體逐漸形成的民意政治逐漸改變著中國的政治生態。
在社會媒體時代,我們通過互聯網和高科技極大程度上將空間和時間得以壓縮,面對技術網絡的革新,要求我黨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素質,保證個人擁有符合時代需求的知識結構,政治堅定能力過硬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要以包容積極的心態與世界進行對話,全方位的向世界展示中國自信。中國自信一定程度上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構建,在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果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宣傳報道,這其中就可以運用自媒體進行宣傳,這樣能夠運用新穎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展示中國和平友好的形象,促進世界人民對中國印象的加深。
加強對我黨黨史的研究,要揭示和宣傳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上取得的偉大光輝的成就,正視歷史,利用前輩在奮斗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高尚美德,與此同時還應該堅持把握我黨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引導眾多黨員干部認識黨的歷史,正視黨的成長,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黨史研究過程中要不斷更新吸納更多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應當創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互聯網時代還應當充分發揮數字媒體的價值,以此作為媒介加強對黨史的宣傳,這是黨性的要求,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群眾路線離不開群眾,只有重視群眾的呼聲才能維護群眾利益,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當前社會媒體時代日益發展,日益繁雜的自媒體平臺成為群眾有效表達訴求的工具,這是群眾參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應當進一步重視發揮新媒體在黨建工作中的作用,我們不僅要加強自媒體輿情反映的規范性,還要合理保證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除了重視網絡平臺的作用價值之外還要充分關注網絡輿情,同時還應當將自媒體平臺當做傳遞正能量并且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有效平臺,加強和網民的溝通與對話,更好的通過社會媒體展示黨員的形象,展示黨的優良作風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