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楠
(伊犁州生態環境局鞏留縣分局,新疆 伊犁 835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農村發展的同時,農村環境造成了破壞,其中農村水污染是非常重要一部分,所以需要加強對農村水污染進行治理,從而更好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促進農村生態的健康發展。
一是農村蓄禽養殖多為散養和小規模養殖,養殖業主環保意識談薄,沒有專門存放地,將糞便直接排入周邊河流,長期忽視污染治理;二是有關部門對農村畜禽養殖的監管相對薄弱,缺乏統一規劃、布局,導致在農村進行畜禽養殖時,場地選址、布局和規模的隨意性較大;三是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研究和推廣不夠,農民對蓄禽糞便有效利用方法及作用認識不足,多用化肥代替農家有機肥,本可為農家肥的資源卻成了污染源。
農用化學品殘留污染主要有農用塑料制品和化肥、農藥造成的污染。農民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農作物吸收,流失部分則會通過地標徑流進入地表水體,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或水質下降;農用藥劑類污染有殺蟲劑、催熟劑等,殘留物大部分經水沖刷后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通過溝渠匯入河流,影響地表水質。
由于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不完善,加之環保意識的缺乏,農牧民群眾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產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被排放,流入水體,造成水質的下降;生活垃圾隨處亂扔亂堆,污染環境,同時由于風的吹刮以及雨水的沖刷作用,很容易進入水體,威脅農村水環境,造成嚴重的后果。
相較于其他因素而言,工業上的污染是影響力最大的。大多數的工廠投資者看中農村豐富的土地資源,將工廠建在了人煙稀少的農村地區。但是由于各工廠數量眾多且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多為小型工廠,生產工藝落后,缺乏嚴謹的管理制度,污水處理不到位,致使大量未達標的工業廢水被排入水體,嚴重污染農村的水環境。另外其產生的固體廢物未做處理就隨處堆放,易滲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影響飲用水水質,甚至致毒。
政府部門應加強農村環境監管的能力建設,完善農村村規民約及監管機制建設,劃定特定保護區域,規范公眾行為,對保護區域已有污染源建立逐步退出機制,加快制定畜禽養殖場的排放標準、技術規范,特別是對水源保護區域內原有農田或非法開墾的荒地進行依法退出,完善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農業農村部門加大基層專業人員投入,有效指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化肥,用最少量的農藥化肥達到最優化效果。其中,減少農藥污染可以通過研制新型高效、低污染、無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或發現更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并進行應用推廣,減少傳統農藥的使用量等來解決。而就化肥使用方面而言,可以研制出新型高效的環境友好型化肥;或根據指導科學定量施肥,減少化肥浪費;或改變農田灌溉及施肥方式,盡量減少化肥流失;或改善農田工程,盡可能減少化肥及土壤流失;或植樹造林,增加植物覆蓋率,固定土體,減少化肥及水體流失;或增大有機復合肥的使用比例等,來減少用量。
合理劃定蓄禽養殖禁養區,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采用政府引導、政策補貼等多種方式指導農村養殖戶進行集約化集中養殖,逐步遷出人群聚集區內畜禽養殖;同時加強和改進對畜禽排泄物的清除方式及綜合利用方法,鼓勵農村養殖戶進行農家肥制造和還田,或養殖場內建沼氣池等方式,切實推進畜禽糞便的有效綜合利用。
加快農村生活用水處理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推廣,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和嘗試適合當地實際的有效農村水環境處理技術。目前常見的處理技術有人工濕地技術、沼氣技術、穩定塘技術、無動力和分散式處理技術及土壤滲濾技術。這些技術都是根據物理、化學或生物反應原理對污染物進行處理達到凈水的目的,雖然達到了一定的處理效果,但各自仍有不足,仍需通過實際應用效果,研究實踐出更有效的農村水環境處理技術。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規范場地建設。垃圾管理模塊同樣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增強居住人員環保意識,生產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對部分易造成土壤、水體污染的垃圾實行回收再利用政策,推行經生物降解后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的歸類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落葉歸根,為土壤提供養分。
農村的水污染不僅嚴重威脅著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也將危害幾代人。喝上、用上潔凈水,有效保護農村水環境不僅是農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各級政府應利用經濟、法律、政策、科技等綜合手段,因地制宜找到適合本地區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措施,積極改善或恢復農村的水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