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俊
(河南省確山縣畜牧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確山 463200)
近年來,隨著農村地區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豬病的診治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豬病診治是基層獸醫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旦出現誤診或治療方法不當,不僅會影響豬的健康,嚴重時還會威脅到養殖業的發展 。基層獸醫的密切配合,要做好嚴密的豬疾病防控診療工作,才能使生豬養殖獲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基層獸醫要加強學 習專業理論知識,多吸取臨床操作的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本文分析了豬病診療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相關的應對措施,為進一步提高豬病診療效果提供依據。
我國的生豬養殖基地大部分處于農村,養殖環境簡易、養殖技術專業性低,對豬病診療知識匱乏,造成豬疾病的預防意識 相對薄弱,基層獸醫應當提高意識,建設好豬病的防御系統。
1.定期消毒:消毒是殺死病原體的關鍵環節,首先要徹底清掃豬圈內的排泄物及分泌物,其次消毒濃度要掌握適宜。注意對豬圈的簡單清理應每日一次。
2.使用疫苗:目前,基層養豬業采用的疾病預防途徑,主要以接種疫苗為主。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預防效果,疫苗的注射需要結合豬的生長情況,嚴格按照正確的程序來實施。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疫苗的注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注射時間不正確、注射程序不規范等,都會影響到疫苗的接種效果。疫苗使用前要充分搖晃使沉淀物混合均 勻,注射時要進行消毒,注射時間、部位、劑量、用法等嚴格按照 說明使用。注意疫苗采購后要使用冷藏措施以免失效。
3.正確用藥:在豬病防制工作中,抗菌藥被夸大了其預 防疾病的作用,如抗生素或磺胺類抗菌藥的大劑量使用,反而容易造成消化機能的減退。首先是盲目濫用藥物,由于部分基層獸醫缺少健全、完善的動物疾病診療知識體系,且臨床經驗不足。因此,經常會在還沒有確診的情況下胡亂用藥,影響了對癥治療。其次是藥物劑量和療程存在錯誤,現行的獸藥法定標準中,對于各類藥物的使用劑量都是按照公斤體重測算的,沒有給出明確劑量上限。有些基層獸醫對某些藥物的使用劑量掌握不夠,在用藥過后發現病情未見好轉,往往會加大劑量,最終導致動物產生藥物中毒的情況。最后是給藥途徑不當,給藥途徑主要是指給動物喂藥的方式,常用的給藥方式主要有口服、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三種,不同藥物有不同的用藥方式,給藥途徑不當很容易導致藥效無法充分發揮,影響治療效果。
豬病發生時,快速有效地解決能極大挽回養殖戶的損失。雖然我國從事畜禽類行業的醫生很多,但與養殖戶關系密切,一旦豬病發生能夠及時解決問題的還是基層獸醫,因此,他們的醫學診治水平對推動養殖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專業培訓: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獸醫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例如開辦醫學講堂、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增加同行 交流,讓基層獸醫掌握更加系統的診療知識,更好地為養殖戶服務。
2.加強學習:因為基層獸醫的臨床實踐通常是畜禽類常 見疾病,經驗豐富之后容易產生怠惰心理,憑借經驗進行診療判斷,因此醫療眼界容易局限,診療手法容易停滯不前,基層獸醫應當加強更深層的醫療學習,如多查閱多了解相關病理、藥理知識以便掌握更豐富的畜禽類診療方法。
畜禽類疾病的發生常常具有傳播性、感染性,因此容易產生大批量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危害很大。針對豬疾病診斷是基礎,治療是目的,用藥則是方法,藥物的使用要嚴格按照它的特性、適應癥、作用機理以及用藥次數、劑量、禁忌等與其他輔助方法相配合,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由于抗生素的濫用,細菌耐藥性越來越普遍,豬病體內藥劑 殘留物,抗藥性增強等問題致使診療難度加高,因此防制豬病使用的藥劑必須是無殘留、不產生耐藥性、無副作用的藥劑,中藥則相應符合這一要求,它提取純化的天然藥物制成新藥,增加了豬病診療過程中用藥的無公害度,如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對生豬疫病的治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病理診斷技術即是指從病理學的角度入手,通過檢查病豬尸體或對活體病變細胞、組織、體表及內臟器官等,進行觀察分析而做出疾病診斷。病理診斷技術對于弄清生豬疫病的發病原因、病變規律變化有著科學合理的依據,并能及早發現新型疾病的潛在風險,應當在基層獸醫診療工作中,大力開展及推廣應用。
隨著科技的研究發展,獸醫診療水平也在借助其力量不斷提升,基層獸醫應采用綜合豬病診療方法,拓寬診治思維,從常規的觀察診斷到借助外力,在掌握傳統診療方法的同時,利用實驗室技術、試劑盒、膠體金試紙等進行準確有效的檢測和診斷。
我國對豬肉市場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豬肉品質也成為了人們的關注點,一些不斷流行的舊病或非典型化的疫病,對養殖行業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提升基層獸醫在豬病防疫工作中的診治水平迫在眉睫不容忽視,希望有關專家對基層獸醫在豬病診治方面提出更多好的建議并加強研究,如此才能保證豬養殖行業的順利發展,滿足豬肉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