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銅鈸山小學,江西 上饒 334600)
近些年來教育部門和基層教師逐漸發現數學游戲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數學游戲的應用。數學游戲指的是一種通過游戲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新型手段,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且可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潑好動是小學生該年齡段的基本特征,因此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應用可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相比呆板的教學而言,游戲教學可充分調動小學生參與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積極參與進來,并且游戲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合適的游戲化教學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游戲化教學的作用。
適時性原則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應用游戲,而不是隨意地進行游戲化教學,這就需要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課堂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備課過程中的重難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時機進行教學,發揮游戲化教學的作用。
趣味性原則主要是指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所選擇的游戲內容要富有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游戲過程中,同時游戲內容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與教學內容相脫離,這樣有目的地堅持趣味性原則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得學生將精力都專注于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而使學生增加學習和思考的深度,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中要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的重視,以游戲化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得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材料,材料之于數學活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材料的適宜性、可操作性往往是一個數學活動成功的前提。因此在組織小學生進行數學活動時我們要根據學生時期邏輯思維特點,充分考慮為小學生提供便于操作、符合直觀思維的材料。比如學習正方形和正方體時,可以利用積木等材料進行全方位的課堂展示。課堂實踐活動的設置是鞏固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最佳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適當的游戲情景,讓學生在情景探索和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過度的游戲設置會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擾,導致學生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游戲中,而忽視對于知識的學習、記憶和理解,反而會影響學習效率。所以,在進行游戲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游戲的“量”與“度”進行嚴格的控制,進而使得游戲化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將游戲化學習的優勢最大化的展現出來。
課后的復習階段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的運用個游戲化的性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在課后利用游戲化學習模式進行復習,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還能夠促進游戲化學習的順利進行。
以人為本是當前階段新課程改革下的全新教學理念,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旨在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學“加減法”時,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是小學生個體思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同學數學思維較好,計算十分流利,教師就可以將游戲設置難度提升,比如“老師現在和同學們做個游戲,老師手里一共有10 個蘋果,現在分別給某兩位同學一人一個,請問老師手里還剩下幾個蘋果?”現在而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適當降低難度,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比如“現在老師手里有一支粉筆,如果老師需要三支粉筆,需要再去領取幾支粉筆?”此類問題相對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慢慢作答,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通過此種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可保證全體學生均可跟進教學進度。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推進,但仍舊有些許問題存在于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久而久之使得小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十分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游戲教學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而衍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當前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對教學游戲進行利用,可基于小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基礎上,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