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河北省涿州市南關中心學校,河北 涿州 072750)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數學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還必須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傾聽。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做到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因此,讓學生學會傾聽,這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養。面對低年級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如何引導他們在課堂上學會傾聽,逐步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我從以下幾方面嘗試在數學課堂上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的。
如今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在課堂上也很活躍,一個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小手林立,踴躍發言,但是相當多的同學往往沒有耐心聽別人說,在別人剛開始說話時,有的學生就喜歡迫不及待的插嘴,有的學生卻在干別的事情,有的學生覺得自己沒事可做……,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目標。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優秀的學生。我經常會說:“請同學們仔細聽他說得什么,他說得怎么樣?”“誰還有補充嗎?”“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等。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地引導,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圖畫、課件、游戲等引入課堂,冀教版的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如“藍靈鼠”“兔博士”等。我在數學課上經常以故事導入新課。如:“藍靈鼠聽說我們班的學生很聰明,今天藍靈鼠要和你們比一比誰最棒,你們有沒有信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這個故事貫穿教學始終,分步引導學生。“藍靈鼠和同學們開始第一局的比賽,看誰能取勝!”這樣以來,孩子們為了取勝,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基礎知識的訓練之中。接著老師導入新課。為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有意告訴他們,要想取勝,老師先教你們一招,學會了它,就一定能戰勝藍靈鼠。用這種方式激勵學生渴求知識的愿望,就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思維活躍,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時老師宣布,同學們戰勝了藍靈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悅感。接著老師告訴同學們,藍靈鼠不服,它回去跟師傅再學幾招,下一節課繼續和你們比試。這樣以來就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逐步會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游戲是深受學生喜歡的活動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針對教材本身特點和兒童的年齡特征,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有趣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玩的同時培養學生注意傾聽的學習能力。在教學《5 的組成》時,可設置一個拍手游戲,如:老師說:我拍1(拍一下),學生說:我拍4(拍4 下),合:1 和4 組成5。每次學生按要求做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就非常的集中,聽的也非常仔細。這種游戲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更能培養他們傾聽的能力。
學以致用,學習就是為了運用。課堂交流是傾聽意識培養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傾聽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根據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兩人合作的方法,一人講,一人聽,分工更加明確,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我指著算式:23+22,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輕輕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同桌互相說完后,我就問其中一個學生: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在交流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建議,學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相互傾聽了解他人對23+22 算法的不同理解,思考、判斷他人算法的優越性,這也有利于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
課堂紀律的許多問題是由于教師沒有注意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而造成的。當學生感到教師在對待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沒有明顯差別時,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增多。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善于發現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并在這些良好行為出現后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而不拖延。低年級的孩子情緒色彩很濃,常常由于興奮不能耐心傾聽他人的發言而大聲說話,有的學生由于開小差也聽不進他人的發言。這時教師應立即對能傾聽別人發言并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給予表揚,并且對于敢于回答問題雖不正確的孩子也進行鼓勵,這樣沒有傾聽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立刻停止其他動作認真聽講,這時教師也要及時發現給予表揚。長期這樣強化訓練,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就會穩定形成。
總之,會傾聽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學習的能力。不是兩三天就能學會的,它靠的是長期的堅持,從而內化成自身所具備的素質及修養。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感到作為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當好引導者和啟迪者。要讓學生具備這一學習能力,要循序漸進,反復訓練。把學生學會傾聽這一任務放在首位,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