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細
(貴州省荔波縣第三小學,貴州 黔南 558400)
小學生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轉變成抽象邏輯思維,而數形結合作為小學數學學習中重要且常用的方法,數學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將這種思想滲透于小學教學之中,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形成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式:看到圖形,借助數看圖形;看到數,借助圖形看數,以樹立起小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時候,應抓住數學知識與數形結合思想的有效結合點,結合本章教學內容,體現每個數學點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新課教授時,實現有效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數與形有效結合的指導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但在教學時,要學會以“形”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新知識的熱情,并利用小學生自身的好奇心,順利將他們帶入到本節課的學習當中。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學習《數與形》時,將數字與圖形結合講授,導入過程中,通過各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大正方形來列出等式。1 個小正方形等于12,1 個小正方形加上3 個小正方形等于4 個小正方形也就是等于22,以此類推,發現規律從1 開始的奇數依次相加,奇數的總個數為N,那么相加的和就為N2。本課首先便是通過各個小正方形組合成大正方形,再通過以“L”形式的小正方形涂上不同的顏色,直觀的表現出不同的N 個奇數的小正方形所相加后形成的擁有N2 個的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來退出上述規律。先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而后,教師進一步的補充說明,讓學生對其有更深入了解。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或含義建立起了有形象的模型,更有利于學生去學習、分辨數學的概念。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基于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背景,綜合運用小學生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盡力去完成,可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小學生在實踐活動環節中的思維難度有所降低,從而更加直觀地觀察和思考。
例如,小學數學老師安排《圓的認識》這一單元后的綜合實踐課時,便可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直觀、緊密聯系。本節綜合實踐課的主題是幫校長進行花壇的設計,根據課本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小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花壇的構建設計平面圖案,設計好花壇的直徑、周長等因素,并標明花壇的占地面積,色彩搭配。先讓小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自行進行平面圖的選擇和設計,教師參與指導。接著小組內推選代表上臺展示和解說,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得以展示,并充分展示數形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于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小學生對圓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并深入感受圓的特征,體會圖形的變換,以增強小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和創造能力,
“數”與“形”兩者的相互轉化與結合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思想,更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法,而數學學習效果如何,是通過解題來展現的,解題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一大板塊,在其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以幫助小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做題更加輕松,培養他們正確的思維模式。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在數學解題過程中適宜地啟發小學生使用這種方法,將數形結合思想貫徹于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讓小學生能利用圖形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深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更好的將問題分析透徹、清楚。例如,小學六年級的思考題:兩根不同長度的蠟燭,一根長十六厘米,一根長十二厘米。把兩根蠟燭都燃燒掉相同長度后,較短的一根剩下的長度是較長一根剩下的五分之三,問每段燃掉多少厘米?讀完題后,并不能十分直觀的將數學問題理解清楚,而通過使用數形結合的方式,根據題意使用線段圖來表現蠟燭的長短和燃燒的長度,讓抽象的數字概念具象化,使復雜的數量關系直觀、形象的展現出來,便于學生進行理解。通過數形結合,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出蠟燭剩余多少,進而求出燃燒掉多少。將一道復雜的數學問題以圖形的方式進行簡化,方便學生理解題意和解答問題。
總而言之,數形結合思想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為小學生數學的學習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通過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具體化,把無形的解題思路形象化,使小學數學課堂充分了求知的樂趣。在小學數形結合學習中,老師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課堂形勢變得活潑生動,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主動積極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數形結合思想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之中,并在小學數學老師的引導下,巧妙地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小學生們愛上數學,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