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環
(重慶市云陽縣鳳鳴中學校,重慶 云陽 404502)
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強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互相合作的平等關系。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吸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以達到獲取豐富的知識的目的。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希望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新課改的實施和推行,促進了高中數學教學的不斷改革,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想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有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要形式,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加之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沒有給學生自由的思考和發揮的時間和空間,也缺乏正確的引導,而是使用暗示性的語言把學生往標準化的解題思路和答案上引導,這就導致學生的思維變得程式化和標準化,忽略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適應應試教育的需求,卻十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2]。
1.轉變觀念,認清自我,精心備課
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新課改形式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其次,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水平,豐富知識儲備,不斷的進行自我增值,以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再次,教師要明確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目標。現階段的高中教學目標主要是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幫助他們提高想象力、創造力、邏輯運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等多種綜合能力,不斷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還要關注學生道德素質和價值觀的培養,這也是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只有教師真正的轉變觀念,明確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才能夠提高備課的效率和實施效果。
2.摸準學生,高效備課
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大多已經趨于成熟和穩定,,他們對事物都有自己的認知,開始注重獨立意識和個性培養,他們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控制等方面的意識也已經開始成熟,社會觀和價值觀也已經確立。對于這樣的高中生,不能像對待初中生和小學生一樣,使用簡單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朝著高效、深層次的教學目標前進[4]。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情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設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新穎的能夠吸引高中生興趣的教學模式,旨在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適應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掌握了高中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就能夠“因生制宜”,制定高效、系統、科學的備課教案了。
3.吃透教材,全面備課
高中數學教師要想達到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要深入研究高中數學教學課程標準,認真領會新課標中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教學目標,把握課程設計的思路。高中教學模式不管怎么改變,都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進行分析,還要找出教材內容之間的潛在聯系,了解教材內容設置的意義,并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和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直接照搬教材中的內容和知識點,要靈活使用教材,設計新的教學內容,進行教材知識的拓展,把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轉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構建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高中數學教學應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和幫助為輔。這就要求高中數學老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下身段,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課堂教學內容,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高中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成熟期,還沒有達到穩定的地步,情緒波動也比較大,因此需要教師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多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要多加鼓勵,讓他們激發學習的興趣,主動去學習和探索。還要認真聽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5]。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師先不要引入直線與圓的位置概念,先叫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方式自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小組討論進行引導,但不要進行干預,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供幫助,這樣,在和諧平等的氣氛中,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進行探索,最后得出以下結論:
(1)直線和⊙相交,d <r;
(2)直線和⊙相切,d=r;
(3)直線和⊙相離,d >r。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作出改革,不能讓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要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去思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課堂知識進行預習,對其中的知識點先進行了解,明確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對于有疑問的地方加以標記,在課堂上帶著疑問去學習,這樣,就能夠提高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專注度,一堂課下來,不僅疑難問題得到了解決,還學到了其他的知識,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對于一些知識還沒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課后及時的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記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并且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學生會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資料查詢,也能夠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課后反思,對于課堂遺留問題和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能夠不斷的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高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很多生產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有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概念和習題的解答上,還應該試著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數學活動,還能夠把學生的素質教育推上一個新的高度。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一知識點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的講解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和概念以及解題方法,學生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時,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展開情景模擬教學,讓學生假裝是銀行柜員,并給出學生這樣一個題目“假設以復利和單利兩種方式計算利息,如果存入本金1 元,每月的利率為0.8%,試分別計算1 個月后、2 個月后、3 個月后...12 個月后的本利和是多少?”通過情景模擬,學生不但能夠掌握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還對單利和復利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的了解。通過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他們學習高中數學的信心。
4.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最常見的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使用暗示性的語言誘導學生運用標準化的思維進行思考和解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強化了學生找到標準答案的能力,也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發揮。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改變提問方式,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多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需要教師掌握提問的技巧。(1)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巧妙地引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2)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問題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種,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各抒己見;(3)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橢圓的標準方程》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先回憶圓的標準方程式:(x-a)2+(y-b)2=r2,那么橢圓和圓的方程式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這時學生就產生的了強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橢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樣的,這時,教師再引入橢圓的標準方程:當焦點在x 軸時,x^2/a^2+y^2/b^2=1,(a>b>0);當焦點在y 軸時,橢圓的標準方程是:y^2/a^2+x^2/b^2=1,(a>b>0)。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去對橢圓標準方程進行驗證和探究,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5.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高中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概念比較多的學科,對于這樣的學科教學來說,不能一味地灌輸,應當采取趣味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對于教學設計來說,要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數學課堂的枯燥性,極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像教學方面[6]。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圖像展示幾何圖形運動變化規律,演示三角函數曲線周期變化規律等,通過這種動態視頻的演示,讓這些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也便于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和體驗,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利用多媒體這一先進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運用方法得當,既可以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后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內省,對于課堂活動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以及課堂效果等進行理性的分析,能夠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首先,教師應當養成課后反思的習慣。想要做名師,就一定要先做“明師”,不斷的自我反省和對遇到問題進行反思,用審視和考量的眼光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和習慣,讓自己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更加科學有效,幫助學生不斷的提升;其次,要認真采納來自各方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的豐富自己。很多高中教師在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充滿了對教學的熱情,總是在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斷的進行自我“充電”。隨著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生活上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漸漸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對教學工作失去了改革的動力。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永遠保持一顆對教育教學的“初心”,多多的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與專家和業內人士的交流,在交流和溝通中不斷的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自我突破。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出發,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和確定教學方式的時候,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活動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新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