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純
(河北省深州市喬家屯學區南網頭中學,河北 深州 053901)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教書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快樂,教會學生用心靈去體驗快樂,努力塑造學生快樂的人生觀。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育學生為了快樂而學習,把學習英語作為一項快樂的活動,在學會每一個單詞、每一個短語中尋找快樂,在運用英語對話中尋找快樂,在與同學間的學習競爭中尋找快樂,在獲得老師的每一個夸獎中尋找快樂。英語教學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盡可能地寓教于樂,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使自己處在一個情緒飽滿、振作自信、熱情投入的狀態進行教學。這種狀態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教師對英語教學的快樂形象,這種形象進而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度,使學生也處在一個相應積極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學生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緒狀態參與到教學中,就能愉快地接受語言知識的輸入,并內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學生快樂、飽滿的學習狀態又反過來對老師的教學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激勵教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教與學的活動置于“輕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情境下,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其接受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造力都可能達到最佳狀態,大大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如果教師經常把在社會上的不愉快、家庭中的不協調、學校里的不滿意都帶到課堂上,帶到學生中間,牢騷滿腹、精神怠倦,則會給學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頹廢的形象,這就必然會使學生也不愉快,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英語的熱情。
支撐學生學習行為的因素很多,它來自理想追求、周圍環境、家庭教育、學生心理、學校環境、教師教法……但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外界因素影響下產生的,換言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決定性作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教師個體營造的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最主要的因素,它對學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傳統意義上講,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越有利于學習效果。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我深知英語教學之艱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一種過程:講授新詞、組織會話、單詞聽寫、講授語法、輔導英文寫作、練習聽說、閱讀訓練等等。課堂上,看起來熱鬧,但實際上卻往往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師在每節課中滔滔不絕、津津樂道,而學生卻被動聽教、漫不經心,整個課堂呈現出教師刻意講與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其結果是學生詞不達意地學說或語無倫次地模仿,課堂既枯燥又乏味,學生既無興趣又沒長進,每節課下,教師身心疲憊,深感付出與效果不成正比,教學雙方未曾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潛心鉆研教法,大膽嘗試愉快教學法,努力營造使教與學雙方都倍感愉悅的教學環境,使雙方從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中體驗收獲,感受快樂。我們知道,知識是冷冰冰的,但教師的熱情與創新卻蘊含著巨大的魅力和強大的吸引力。學生對所學學科一旦產生濃厚興趣,隨之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在新課程理念影響下,我愈加注重英語課堂教法與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與興趣的統一,在教授新詞時,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自己拼讀,提倡由易到難、由短到長的拼讀方法,結合每個單詞共有的四個要素教授單詞,使學生在拼讀基礎上掌握字母組合、發音、詞性、漢語意思,通過舉一反三、推而廣之等方法讓學生弄清單詞組成的詞組。這種方法不僅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認識單詞,懂得每個詞的句法,為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事實告訴我們,當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時,也就是教師快樂之時。
所謂心理障礙,就是對英語學習的畏懼、自卑、自暴自棄等不良情緒。而這些消極的情緒往往是在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付出代價而又收效甚微時產生的。我所帶的師范普高班錄取的分數線是全市普高的最代線,即是說這些學生在全市普高生中基礎是最差的,而差生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英語差。大多數學生不敢開口朗讀;也有一些學生對英語很感興趣,也花了不少力氣,語音語調也還可以,可他們的考試成績總不理想,因此他們覺得很委屈,他們的一致結論就是:怕學英語。如何排除這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呢?對于第一類學生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第二類學生從語音知識補缺補漏入手,讓他們熟練掌握英語拼讀規則并加強訓練;對于第三類學生主要是從彌補英語基礎語法及慣用法的缺漏入手,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堅定信心。總之,老師應千方百計、百計千方地從學生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滿懷信心,愉快、積極地學習英語。
在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從感性知識入手,出示實物、圖片,變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語言與實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的自覺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應該予以表揚,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發展需要的心理。對此,筆者以為課堂給學生提供了表演的機會,當學生在興高采烈地表演時,會贏得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掌聲,他們會因此而備受鼓舞,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滿足、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意識傾向,并迅速把興奮中心轉移到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中,從而增強參與力,滿足高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