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凱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8)
前言:哲學社會科學,在育人方面,有著不可忽略的價值地位,可以引導學生盡快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發展觀。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立德樹人屬于教育的核心環節之后,主張高職院校要在教會學生專門的技術和技能之余,基于哲學社會科學的涵養,更好的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懷與責任意識,在不斷學習之后過渡成為時代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習慣于集中性的傳授學生實操技能,沒有同步完善他們的人文素養,最終無法實時性為社會培養創新力和責任意識強,且擁有豐富審美情趣的人才。想要盡快整改這類消極問題,最佳的方式就是竭力發揮出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效。歸根結底,就是在補齊既有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短板前提下,遵循立德樹人的原則來指導學生全方位發展,這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深化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念的可靠途徑。
最近階段,盡管說高職院校發展速率飛快,不過卻遺留特色欠缺、辦學質量不佳、培養出的人才競爭潛力不大等種種弊端。在此類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著力在內涵建設層面上下苦功,在呈現出應有的辦學特色基礎上,提升人才質量并實現高職院校的跨越式發展。具體方式就是補齊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短板,隨后完善高職生的人文素質,教會他們實時性創新思維、拓寬視野,塑造出更強的抗壓能力;還有便是在校內加快智庫和文化內涵建設,為今后不同階段科學決策、學校品牌特色突出、高職教育領域治理等,做足必要的準備工作。
高職院校的使命,就是為不同行業領域培養優質化人才,及時針對政府、企業等出謀劃策,順勢推動特定區域經濟和整個社會的協調性發展。而選擇自主補齊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路徑,則可以令院校內的學術生態和文化氛圍變得愈加濃厚,培養出更加有權威的教學團隊、打造出規模空前巨大且專業化的科研基地;再就是加大院校和政府、企業間的合作力度,保證定期為它們獻計獻策,進而令政策咨詢和對策研究的智力支撐作用發揮到極致。
高職院校須及時明確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等不同規律,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學生自覺完善德智體美勞等各不同素養;再就是加大文化基礎教育的比重,在令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真正做到互融互通后,令高職生的文化和科學素養,以及職業技能變得愈來愈優越,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如在汲取一定的哲學社會科學養分之后,有針對性培養高職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工匠精神、創新創業能力、人生智慧、道德情操等等。如若說教育過程中真的無規律可循,便應該積極的求教于詩歌與文學,換句話說,就是基于偉大思想家和領袖的智慧來進行適度創新,從而教會學生全面性發展,適應愈來愈復雜的就業和社會競爭環境。
高職院校須盡快創建健全的組織領導體系,在更好的補齊哲學社會科學短板和做好落實工作后,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如基于哲學社會科學來規劃長遠化發展戰略,在令自身文化內涵、治理體系、新型智庫逐步健全之后,集中性的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整體的平衡性發展;又如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力度,在靈活分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任務過后,依照不同教學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快速落實,必要時直接創建臺賬,強化各個崗位職員和學生的責任意識。
想要及時補齊高職院校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短板,還應該及時提供可靠的教育指標體系。長期以來,教育主管部門一直關注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職業技能,以及整個高職教育事業的影響力,主張配合成果轉化率和社會經濟效益等來衡量其貢獻值,卻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價值觀念。今后工作的重點,便是令既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考核比重和考慮因素適度增加,之后由基礎性培養事務著手,逐步細化既有的育人指標并加大考核力度。如在學科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不斷增加哲學社會科學比重,隨后提供足夠數量的政策和經費投入;又如針對高職生進行動態過程考核和評價,重在跟蹤檢驗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質量,并將此作為高職院校育人效果評價的基礎性依據。
另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做好團隊建設工作,特別是面對哲學社會學科的教師,要及時透過職稱、學歷、年齡、專業等層面考慮,確保在不限定本專業、融入高職院校辦學特色之后,進行優勢互補的跨學科組建。還有就是定期開展學術論壇和專家講座等活動,為這些教師創造豐富的外出學習進修機會,進一步在高職院校內形成積極濃郁的學術交流氛圍。
結語: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想要更好的補齊哲學社會科學的短板,就必須在全面遵循學術規律和學術自由的基礎上,完善學術機構的職能體系和學術管理機制,從而令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專業建設和學術發展等層面上發揮出應有的評價、決策功效。目前最緊要的則是逐步健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體制,令其運行程序愈加合理過后,避免人為主觀因素的過度介入,最終將高職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工作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