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凌艷 陜西商洛學院
鋼琴技術和鋼琴藝術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在特性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在進行演奏時,要求演奏者明確技術和藝術的含義,在掌握鋼琴演奏基本方法的情況下,對鋼琴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歷史經驗進行了解與細分,提升對鋼琴的了解程度。同時,演奏者還需要在體會藝術高度的基礎上,提升鋼琴技術,在將兩者融會貫通的同時,提升演奏實力,從而創造出更優質和偉大的鋼琴作品。
鋼琴技術也就是鋼琴工藝,包括演奏的技藝常識等內容,具體來講其中包含鋼琴演奏的二度創作、藝術風格的把握、作品賞析分析、演奏者藝術修養及鋼琴鍵盤常識等,這些服務、技法和知識都屬于鋼琴技術范疇。而從演奏者的角度來講,鋼琴技術則包括對鋼琴作品作者的認知和了解,對作品背景、風格和內涵的分析及在演奏過程中,手腕、手位、手臂的姿態等,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合理控制自身的情感起伏變化,能夠通過速度的掌控及力度的變化,來調節音量和音準,盡量將每一個音符的情感都表達出來,從而提升演奏效果[1]。
與其他樂曲藝術形式一樣,鋼琴藝術是演奏者通過鋼琴這個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其中包括鋼琴聲音抒情及聽覺藝術等。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只有在具備一定鋼琴藝術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鋼琴作品進行創造和處理,對鋼琴作品產生濃厚的情感和興趣,將技巧、想象及理解結合起來,從而創造出音樂的神韻。
首先,在手指技術方面。鋼琴能夠發出聲音,是因為演奏者利用手指按鍵,并擊打鋼弦。對鋼琴演奏者來說,演奏者力度的大小、按鍵的快慢以及按鍵深度的不同,都會影響鋼琴聲調、音色和演奏效果,繼而直接影響到整個鋼琴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演奏者在對手指進行潤色時,應該有效訓練手指的敏感度,提升訓練的強度,保證發力均勻,從而提升彈奏的靈活性[2]。
其次,在手腕技術方面。手腕是手指和鋼琴琴鍵的中轉站,對演奏效果影響深遠。在對手腕技術進行研究時,應該保證張弛有度,保證手腕和手指的下力均勻,尤其是在連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更應該提升手腕施力的流暢性與柔和性,使連奏更加利落。除此之外,手腕的技術還要求演奏者在練習時適當休息,既要保證手腕的靈活性,又要保證手腕不會因為過于勞累而出現損傷,防止影響演奏效果。
最后,在心態和責任方面。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時,考驗的不僅是演奏者的技術以及對鋼琴藝術的理解程度,更是對其用心程度及態度的監測。因此,在正式演出之前,演奏者除了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外,還應該從情感表達和內心傾訴的角度出發,用音符和旋律訴說作品背后的故事,在提升鋼琴演奏感染力的同時,嘗試敞開心扉,從而拉近演奏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
首先,鋼琴藝術的表達要求演奏者對鋼琴音樂的形象進行框架設計。鋼琴是樂器之王,其音樂性是其他小型樂器所無法比擬的。但是想要喚起鋼琴的生命力,僅靠鋼琴自身的價值和音色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需要演奏者對鋼琴進行這門樂器和鋼琴藝術進行明確的刻畫與分析,熟悉鋼琴性能,懂得作曲法則,從而使他們創作出的音樂作品充滿藝術美感,使音響和音速都能夠準確地“各司其職”,從而提升鋼琴演奏的價值。
其次,鋼琴藝術的提升,要求演奏者用美感塑造鋼琴形象。無論是何種藝術作品,其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并表達著不同創作者基于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不同情感內容,因此,鋼琴作品的題材也十分廣泛,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由于情感脈絡的不同,因此有的鋼琴作品用于形象塑造,有的則注重透過事件表達創作者的情感。但是無論哪種題材,在演奏的過程中都需要演奏者以內容為主,在練習前先對創作者的生平和創作意圖進行了解,將鋼琴作品的聽覺和視覺形象剖析透徹,從而促進演奏者和欣賞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實現鋼琴創作和演奏的主旨[3]。
最后,鋼琴藝術的講述需要以鋼琴技術為前提進行推進。由于鋼琴演奏者不同,對鋼琴作品的理解也各有差異,但是歸根結底,鋼琴演奏都是一項二度創作的過程,完成演奏,聽眾就能透過聽覺神經感知到演奏者所要傳達出的情感,并從鋼琴旋律、鋼琴語言、調式、和聲中感受鋼琴音樂特色。同時,鋼琴演奏的精彩程度,不僅取決于演奏者的技術和對作品的熟練度,而且要求演奏者對鋼琴藝術有所了解,并具備完善的鋼琴藝術修養。這些都是二度創作的前提,演奏者只有了解了原作品所傳達出的音樂內涵,并將這些情感內容融合到自己的人生閱歷中,才能二度創作出更加飽滿的鋼琴作品,在演奏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其中,從而優化鋼琴演奏效果,引發聽眾的共鳴。
不同的鋼琴演奏者,即使面對同一作品,演奏效果也各有差異,這不僅是鋼琴技術的差異,更是基于演奏者對鋼琴藝術理解程度的不同。因此,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要求演奏者熟練掌握鋼琴技術和鋼琴藝術之間的內涵差異與聯系,在充分練習的情況下,明確鋼琴作品創作背景和情感內容,將人生閱歷和對演奏的理解結合到一起,從而提升鋼琴演奏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