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蓓

[摘要] 目的 分析風險管理策略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實施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該院心胸外科護士4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名,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進行護理風險的管理策略應用,對比兩組護理質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服務態度(93.25±6.61)分、護理操作(92.65±6.12)分、溝通能力(92.23±6.14)分、文書書寫(90.25±5.73)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策略可以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風險管理;心胸外科;臨床護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b)-0055-02
在整個臨床護理過程,風險管理工作的展開,可以有效避免護理風險的出現,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其主要目的是預防風險事件存在,以避免給醫院帶來一定經濟損失,同時改善護患間的關系[1]。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其常見風險表現為:護理人員不具備較強責任心,未正確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全面了解專科護理相關知識內容,未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等。對此,風險管理策略的全面落實,可以有效預防不同潛在危險。該文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心胸外科護士40名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護理管理方法的不同,按照常規護理管理和風險管理方式進行分別管理,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心胸外科護士4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名。對照組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25.5±5.5)歲,文化程度:大專學歷6名,本科學歷以上14名。觀察組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4.9±5.8)歲,文化程度:大專學歷4名,本科學歷以上16名。兩組護士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優化管理制度 ?在諸多臨床科室中,心胸外科具有較高風險性,要求管理人員對不同信息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如果存在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并對可能發生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預防,科學制定管理防范策略,全面落實風險管理工作,避免臨床護理出現任何缺陷或問題[2]。基于此,結合心胸外科實際情況,針對可能發生風險事件,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創建完整工作流程、規章制度,保證搶救設備、藥品的完整性,能為搶救治療提供更多保證,確保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提升。
1.2.2 提高護理人員知識水平 ?為了保證風險管理的有序進行,要求護理人員強化自身風險知識水平,提升其法律知識和規章制度掌握水平,以便于及時處理自身工作面臨風險。在發生風險以前,利用自身知識能力,對其進行有效規避,除了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之外,還是護理人員具備較強責任感的重要表現,確保每位護理人員的醫德修養。
1.2.3 強化護理記錄管理 ?按照有關文獻數據顯示,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時,普遍會存在護理記錄不全的情況,無法有效記載關鍵內容,然而,如果出現糾紛訴訟等情況,護理記錄會隨之封存,不能進行再次修改。因此,為了降低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強化自身法律意識,全面落實日常管理工作,以實現臨床護理和護理記錄的同步進行,保證整個記錄更加規范化[3]。
1.2.4 貫徹落實護理人員培訓 ?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的風險管理工作中,結合其存在風險發現,護理人員屬于其管理主要構成部分,提升護理人員整體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是確保風險管理順利進行的關鍵。對此,根據醫院分層培訓要求,臨床科室需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有計劃學習,通過實境演練的形式予以鍛煉,每月還需要組織科室進行理論、技術操作的考核,以不定期考核方式了解護理人員綜合能力,以實現對其能力的評定,以便于及時作出反饋。
1.2.5 加強護理人員自身溝通能力 ?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過程,引導其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可以緩解當前護患關系,對語言溝通和交流技巧進行掌握,可以預防護理風險的出現。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以患者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及時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況,例如:手術前患者出現緊張或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通過健康教育等形式,盡可能獲取其信任,保證患者積極配合進行臨床治療和護理[4]。
1.2.6 向護理人員予以人文關懷 ?由于心胸外科病情相對較重,在對其進行臨床護理時,護理人員會呈現較高工作壓力,且明顯高于其他各科室,因此,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工作時,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關心,準確評估護理人員自身需求,通過科學排班和彈性排班形式,有效處理護理人員困難。可見按照護理人員實際需求,對其存在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可以實現解除其后顧之憂的目的,使其積極參與整個護理工作。
1.3 ?觀察標準
評估兩組護士護理質量,包括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溝通能力、文書書寫,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溝通能力和文書書寫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風險管理主要是指:以護士為核心,通過風險管理策略的具體應用,避免發生護理風險,以此降低風險事件在護士中的影響,保證護士經濟損失不受破壞的同時,還能為護士生命安全予以有效保護。在臨床治療中,心胸外科患者病情相對比較嚴重,且疾病種類較為復雜化,在對其進行臨床護理時,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綜合能力,確保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由此可見,加強護理人員培養,是各項工作順利展開的關鍵,通過風險管理工作的展開,提升護理人員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正確掌握護理過程存在安全隱患,以便于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加強,實現各項制度的有效落實[5]。
目前,常見護理風險包括:由于護理操作問題發生的風險事件,如記錄錯誤等;藥物反應所引發護理風險,例如:輸液反應和藥物過敏等癥狀;如果病情發生急速轉變,可能會引發病情惡化或交叉感染等風險;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沒有進行有效溝通,往往會發生治療問題等風險。對此,為了保證心胸外科臨床護理風險管理的有序進行,需要全面落實風險管理策略,應從人至物全方位進行預防,盡可能將風險降至最小化[6]。護理人員首先需要正確樹立責任心,對于風險具有較強警惕性,再進行規范用藥和護理,以實現風險發生率的控制。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進行安全教育,具備一定風險防范能力,對于心胸外科患者需要進行病情和病史等全面評估,預判常見風險和隱患,加強治療過程健康宣教,同時對常見風險進行明確。整個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還需要對護理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對風險進行有效預防的基礎上,確保治療護理的正常進行[7-8]。該文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服務態度(93.25±6.61)分、護理操作(92.65±6.12)分、溝通能力(92.23±6.14)分、文書書寫(90.25±5.73)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策略可以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華穎.外科臨床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與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4):160-161.
[2] ?姚娟,黃文娟.護理風險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4(24):252-253.
[3] ?黃蓮香,孫潔群,林銀煥.心外科風險管理制度對微量泵規范使用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4):568-570.
[4] ?王波,楊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2):236-237.
[5] ?葉麗掀.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5):95-96.
[6] ?徐薇,王玲云.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9):149.
[7] ?沈燕,楊春燕.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8(17):89-91.
[8] ?杭寶明.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實施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7):133-134.
(收稿日期: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