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火
[摘要]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在醫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選取75例作研究對象,設為研究組;同期選取75名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并對兩組研究對象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兩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各動脈管徑和斑塊形成率差異。結果 ①研究組下肢血管內斑塊形成率57.33%高于對照組的6.67%(χ2=44.240,P=0.000);② 研究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管徑均低于對照組(t=35.376、39.161、22.399、11.763、94.210、98.742、51.194,P=0.000)。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顯著,可準確檢出下肢病變血管中斑塊,明確各動脈管徑具體數據,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臨床治療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動脈管徑;健康體檢者;檢出率;彩色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 R44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040-02
對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而言,早期發現、及時予以相應治療十分關鍵,在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水平方面有重要意義[1]。目前,關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臨床診斷的方法較多,其中以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頻率最高,至于其具體應用價值何在有待驗證。為此,該研究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開展了該次分組對照試驗,即對一組糖尿病患者、一組健康體檢者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使用統計學軟件分析二者檢查結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在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督下進行:納入糖尿病患者75例、健康體檢者75名。(1)納入標準:①兩組受檢者均思維清晰、無溝通障礙,檢查期間配合行為良好;②臨床資料和檢查相關數據完整;③研究組患者存在局部疼痛、下肢皮膚蒼白、無脈、麻木、運動障礙等癥狀。(2)排除標準:①研究組患者合并其他糖尿病并發癥或者下肢血管疾病;②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重大臟器功能障礙患者。
將糖尿病患者設為研究組:男37例,女38例;年齡為58~87歲,平均年齡為(69.81±3.54)歲;將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男38名,女37名;年齡為59~87歲,平均年齡為(70.06±3.49)歲;兩組受檢者年齡、性別分布等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GE Vivid T8、GE LOGIQ P3;探頭頻率:3~11 MHz)檢查,全部受檢者以俯臥位、平臥位進行檢查,充分暴露下肢,采取足稍外展位,從腹股溝開始掃描,依次為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再改為足稍內,收體位進行掃查,包括脛前動脈、足背動脈。最后,以俯臥位和踝關節抬高30°體位掃描其腘動脈、腓動脈、脛后動脈,了解血管走行、血管腔充盈情況等,檢測上述動脈血管內徑、內中膜厚度并判斷有無斑塊形成,一側或雙側下肢動脈有斑塊形成,標志為斑塊陽性,雙側均無斑塊形成,標志為斑塊陰性。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內斑塊形成率,其中動脈內中膜厚度在1 mm及以上者為管壁增厚,若超過1.5 mm為斑塊形成。斑塊形成率=(斑塊陽性例數)/總例數×100.00%。②統計兩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各動脈管徑。
1.4?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受檢者斑塊形成率
研究組下肢血管內斑塊形成率57.33%高于對照組的6.67%(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各動脈管徑
研究組受檢者的下肢血管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管徑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來,人們的生活水準、飲食結構均有了明顯改變,但并非全是正向變化,比如飲食不規律、長期高鹽高脂飲食等,導致代謝系統疾病如糖尿病等的發生率不斷升高,對人們健康、生活質量均造成不良影響,并為社會帶來日趨沉重的負擔[2-3]。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預計在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達3.8億,應引起醫學界重視[4]。糖尿病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除了疾病本身外,其多種慢性、嚴重并發癥對患者造成的損害,是患者殘疾、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大概有5%~10%病例由于未能得到及時、正確治療而需要進行截肢手術,不但承受身心痛苦,其日常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5-6]。因此,及時檢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十分必要。
當前,臨床上對于該病主要采取核磁共振和動脈造影等檢查,費用高且動脈造影屬于侵入性檢測,可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不容易被患者、家屬接受,而這勢必會影響早期診斷,耽誤最佳治療時機[7]。伴隨超聲技術發展、超聲設備更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應用頻率日益升高,并在血管性疾病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對人體下肢血管進行多方位、多切面、多角度觀察,明確血管走向、內中膜厚度、管腔內徑、有無血栓和斑塊等情況,并了解其血流動力學變化,在下肢血管病變檢查中占據諸多優勢。同時,彩色多普勒超聲還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可重復性檢查等特征,深受患者、醫師歡迎,容易推廣。在該研究中即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式,結果提示研究組下肢血管內斑塊形成率較高,下肢血管股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管徑均低于對照組,上述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鑒別糖尿病、普通人的下肢血管情況上效果突出,辨別難度極低。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檢查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檢出斑塊,確定各動脈管徑,診斷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柳治,周靜,劉水澎,等.應用256-CT血管造影與多普勒超聲評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6):125-127.
[2]? 于冬妮,谷愛民,孫明曉,等.踝肱指數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5):494-497.
[3]? 張韜,趙峰,王洪興,等.18MHz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足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9):3539-3544.
[4]? 吳明曉,戴維德,陳秀華,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三維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患者椎動脈供血不足病因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2):154-156.
[5]? 胡亞飛,楊兵,葉茂,等.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2型糖尿病患者腸系膜上動脈早期病變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3):251-253.
[6]? 王穎,朱鐵虹,佟俊旺,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7,97(6):600.
[7]? 孫建浩,來永飛,諸紀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1):116-118.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