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紅
[摘要] 目的 探究一體化急救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昏迷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該中心2013年2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一體化急救護理),每組分別為34例。比較兩組護理后的生化指標、臨床療效以及死亡率。結果 觀察組生化指標、臨床療效以及死亡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昏迷患者來說,在開展搶救工作的同時,輔以一體化急救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各項生活指標,提升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 一體化急救護理;糖尿病昏迷;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109-02
作為一種代謝性病癥,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尿、多飲、多食以及體重減少。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再加上當前快節奏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全面變化,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增長率呈現為不斷增長的態勢[1]。糖尿病昏迷作為糖尿病患者群體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危急合并癥,倘若不進行及時的處理,亦或是處理方案不佳,極為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從糖尿病昏迷的致病因素來看,其主要是因為急性并發癥產生而引發糖尿病昏迷癥狀,糖尿病本身的急性并發癥諸多,如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等[2]。對于糖尿病昏迷患者來說,不僅僅需要重視臨床搶救工作,同時還需要輔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此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搶救成功率。因此,是否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工作的效率就成為糖尿病昏迷患者搶救的關鍵所在。該研究以該中心于2013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昏迷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昏迷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一體化急救護理),每組分別為34例。對照組當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8~72歲,中位年齡(60.3±9.4)歲;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11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0例、低血糖13例。觀察組當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7~73歲,中位年齡(60.2±9.3)歲;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13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7例、低血糖14例。
1.2? 護理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給予糖尿病昏迷癥狀的常規護理措施,即常規急診護理、對癥干預。針對觀察組,給予以下一體化急救護理方案。
在值班醫師與護理人員接到急救電話以后,馬上聯系急診科護理人員啟動一體化急救護理方案:①通過電話大致掌握患者實際情況,包括發病癥狀、疾病史等,并基于患者實際情況,指導現場人員給予患者一定的急救措施。②現場評估,在現場配合醫師針對患者答題情況進行判斷,初步評估患者病情,并建立靜脈通道,并聯系急診科作為相關準備。③及時聯系急診科,提前進行綠色通道的準備,等到患者進入到急診科之后,立即開展詳細的檢查,同時初步制定急救護理方案。④基礎護理。在患者處在昏迷的階段,需要嚴密監視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同時主動與患者家屬交流,給予其適當的心理疏導,主要是以鼓勵、開導為主,并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⑤針對性護理干預。明確糖尿病昏迷的具體類型之后,針對不同因素引發的糖尿病昏迷癥狀,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如果患者血糖在3.0 mmol/L以下,即可以判斷患者主要是因為低血糖所引發的癥狀,需要及時針對患者開展治療,遵醫囑開展靜脈滴注。等到患者清醒之后,立即針對患者進行補液,同時系統統計患者尿量情況,以此來估算患者丟失的水分,采取針對性的補液方案。針對飲食實施嚴格的控制,禁止患者食用油膩、辛辣、刺激類型的飲食,選擇富含維生素、清淡的流質飲食,基于少食多餐的原則來幫助患者進行飲食計劃的制定,使得患者血糖始終控制在理想狀態。對于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癥狀,應當及時將靜脈通道拓展為2~3條,以此來保障大量補液、小劑量胰島素能夠同時開展,選擇NaCL等滲液針對患者血容量實施補充,以此來提升血壓、改善患者微循環。此外,同樣需要系統統計患者尿量情況,以此來估算患者丟失的水分,采取針對性的補液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患者來說,補液量需要綜合參考患者實際情況,防治由于一次性補液過多引發急性腦水腫或者肺水腫現象的發生。對于酮癥酸中毒昏迷患者來說,同樣需要建立2~3條靜脈通道,以此來保障抗生素輸注、小劑量胰島素能夠同時開展。需要注意的是,應當避免因為血糖降低過快引發血漿滲透壓波動現象,患者血糖降低的幅度應當控制在3.3~5.6 mmol/(L·h)[3]。
1.3? 觀察指標
臨床觀察指標主要包含生化指標、臨床療效以及死亡率。生化指標主要包含血鈉、尿素氮、血漿滲透壓以及血糖。臨床療效根據文獻[4]中相關標準:①顯效:在意識清醒以后,患者能夠進行生活自理,沒有發生并發癥;②有效:在意識清醒以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需要依靠輔助,沒有發生并發癥;③無效:昏迷不醒,發生其他類型的嚴重并發癥。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2.0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通過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生化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通過護理后,對照組中顯效8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臨床療效為67.65%(23/34)。觀察組中,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4例,臨床療效為88.24%(30/34)。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46,P<0.05)。
2.3? 兩組死亡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死亡1例,死亡率為2.94%(1/34);對照組死亡6例,死亡率為17.65%(6/34)。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81,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出現昏迷的癥狀相對較為復雜,包含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等[5]。當中最為常見的原因主要在于酮癥酸中毒,主要是因為皮膚感染、泌尿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膿腫等相關原因所引發,上述患者往往還會發生血容量不足、組織缺氧以及胃腸郁積等癥狀,倘若治療不當,極為容易引發各個內臟器出現昏迷癥狀。與此同時,低血糖同樣是引發糖尿病昏迷癥狀的因素之一,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為昏迷、四肢偏癱、嗜睡、心律失常以及腦梗塞等癥狀,患者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激素水平降低,引發低血糖癥狀[6]。此外,高滲性非酮癥也是糖尿病昏迷癥狀的致病因素,臨床必須要針對引發糖尿病患病癥狀的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以便于采取針對性的醫護方案,提升搶救工作的效率[7]。但從傳統的急診護理工作來看,其并沒有針對糖尿病昏迷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本身的效率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臨床搶救的效率。
一體化急救護理,主要是針對急救護理工作當中的諸多環節實施有效的優化,基于科學合理的整體掌控,針對有關護理工作流程實施系統的壓縮,以此來提升急救護理工作的效率。對于糖尿病昏迷患者來說,一體化急救護理主要是圍繞臨床搶救工作,同時參考糖尿病昏迷患者護理需求,通過提前準備、合理配合,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得急診護理工作能夠根據決定的流程、環節實施深入的整合,保障護理工作的專業性、高效性、針對性,為臨床搶救工作爭取充足的時間。
該組研究數據當中,觀察組給予一體化急救護理,其生化指標、臨床療效以及死亡率均顯著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一體化急救護理對臨床急救護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其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昏迷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提升臨床效果,使得臨床搶救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得以有效提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小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及其臨床特點和診治[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99-102.
[2]? 宋麗娟.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5):191.
[3]? 宋忠敏.急性腦卒中并發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急診治療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61-62.
[4]? 江華.抓好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J].智庫時代,2018(35):17,19.
[5]? 吳華妹,王珊.急診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確搶救護理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50-151.
[6]? 趙興麗.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252-253.
[7]? 周小云,張桂平.老年糖尿病昏迷病人臨床分析和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0):213-214.
(收稿日期: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