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芳 魏娜 雷芳 方萍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應用于骨科護理管理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100)和觀察組(n=100)。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人性化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結果 觀察組護理工作的優良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護理工作的優良率(85.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9.0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88.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8.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可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骨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a)-0059-02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骨科患者也隨之增多[1]。臨床上,相關醫療技術水平在不斷上升,常規的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由此出現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日益加劇[2]。目前,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給予一個高效的、個性的、科學的、合理的護理服務模式[3]。因此,為了證實人性化護理在臨床學中的有效性,該文2018年3月—2019年3月選取的200例骨科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這2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該次研究通過了該院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其家屬都已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其中,對照組中的患者,男女比例為56:44;年齡在40~75歲之間,平均為(55.22±2.22)歲;26例脛腓骨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23例膝關節骨折,29例髖部骨折。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52:48;年齡在40~77歲之間,平均為(56.32±2.30)歲;28例脛腓骨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24例膝關節骨折,26例髖部骨折。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骨折種類、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病例標準包括:①年齡范圍為40~77歲;②均符合臨床骨科[4]的治療診斷標準;③均自愿簽署同意書參加研究。
排除病例標準包括:①對治療不配合的患者;②有合并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③智力有障礙的。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常規護理:定期監護各項生命體征,包括測呼吸、心率、血壓等;囑咐患者按醫囑用藥、按時服藥;向患者說明手術、術后及住院的一些注意事項。
1.3.2 觀察組 ?人性化護理: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正確樹立人性化的護理理念。若要保障能夠順利進行人性化的護理,醫護人員則必須要正確樹立好人性化的理念。臨床研究中,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實施臨床護理,擺正主體地位,由此提高護理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滿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故組織相關的醫護人員加深對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學習,全面交流并探討,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運用人性化理念。
②建設好人性化的護理程序。自患者入院開始就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一直延續到患者痊愈出院,才算完成護理工作。術前,護理人員需充分了解和調查患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手術類型及家庭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術后,全面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況、心理壓力、身體狀況及其他疾病,方便實施日后的護理工作。在入院1 d后,護理人員同主治醫師及護士長一起,針對患者自身具體情況,制定一項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隨時進行調整。在嚴格執行患者的護理計劃工作后,需要定期觀察并評估患者護理后的效果。在入院的2 d后,醫護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宣講的工作,詳細講解在患者治療期間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指導病房里用到的相關設備的具體使用方法,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信任,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
③提供人性化的醫療環境。目前,大多數的骨科患者一般都會出現合并其他器官的破損情況,從而引發較嚴重的并發癥,影響住院時間,導致患者心理狀態出現負擔。所以,在治療的全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關注并了解患者各階段性的心理狀況,對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緩解負面情緒,積極并鼓勵患者面對疾病時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樹立好戰勝疾病的信心。醫護人員可通過布置病房,如放置鮮花、盆景等,營造一種舒適、溫馨的氛圍,進一步緩解緊張氣氛。同時還可通過播放音樂及電視節目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保持患者心情愉悅。
1.4 ?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由護士長評價護理質量,制定護理規范準則,實行打分機制,通過隨時監督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并記錄工作表現,對于在護理期間的不當行為進行扣分并記錄。
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以百分制形式呈現,100分為滿分,85分以上的則代表非常滿意,在75~85分之間的代表一般滿意,75分以下的代表不滿意。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護理質量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對照組為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工作的優良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護理工作的優良率(85.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評價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9.0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88.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發展,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治療與護理這兩大要求。為進一步提升醫院護理技術及護理服務水平,要求全體護理人員用心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真心為患者考慮,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5]。人性化護理的核心是強調要將“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為患者提供真正具有人性化的治療護理模式。一方面,在人性化的護理中除了要注重患者自身生理健康外,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這樣做是為了幫助患者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更好的了解,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6]。
在該次研究中,通過開展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從具體樹立理念、建設護理程序、提供醫療環境、創新溝通機制、日常生活護理這5個方面逐個展開。該模式不僅提升了患者的滿意程度,同時還提高了醫護人員的護理服務和綜合素質水平,對日后展開的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7]。該研究中觀察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人性化護理更加注重患者自身的需求,醫護人員除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外,還需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并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讓患者能夠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細節服務和關懷。在實施基礎的護理過程中,能有效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感,進而促進護患之間進行良好溝通和彼此相互理解,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便于患者在后續的治療中加以配合。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應用于骨科護理管理當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瓊露.人性化護理在肛腸外科護理中應用價值的探究[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7,27(3):64-65.
[2] ?鄧艷華,李琳.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30):52-54.
[3] ?常青.淺談骨外科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2):102-103.
[4] ?胡欽勝,聶涌,沈彬,等.通過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線確定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二聚體警戒值[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11(4):29-32.
[5] ?梁冠文,楊朝暉.骨不連的風險因素及診斷評估[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7,11(3):479-483.
[6] ?陳娟.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5):36-37.
[7] ?周麗,吳丹華.骨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與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4(4):187-188.
(收稿日期: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