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勝潔 于琦 常江毅 衛慧蓉 賀培鳳
[摘要]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在基于大數據的一體化健康醫療服務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健康人文素養的提升不容忽視。該文以大數據為背景,從健康人文的提出及其內涵出發,探討大數據與健康人文的關系。提出在大數據發展過程中應注重健康關懷,思考如何利用大數據來解決健康人文相關的問題,并以此來踐行健康人文理念。
[關鍵詞] 健康人文;人文理念;大數據;健康關懷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a)-0191-03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Healthy Humanities under the Vision of Big Data
JING Sheng-jie1, YU Qi2, CHANG Jiang-yi1, WEI Hui-rong1, HE Pei-feng1,2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1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1 China
[Abstract]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arrived. While the integrated health care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big data is booming,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y humanities literacy cannot be ignor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data and healthy huma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humanities and its connot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big data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care, and think about how to use big data to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health and humanities, and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healthy humanities.
[Key words] Healthy humanities; Humanistic ideas; Big data; Health care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大數據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1]。大數據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正在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理念,人們在使用數據的過程中對其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對于大數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技術和發展前景等方面,更多的是從商業和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解讀,沒有意識到數據收集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2]。為此,必須對大數據隱含的哲學本質進行深刻的分析與探索,科學合理地定位大數據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該文試圖從哲學的角度對大數據做一個理性和方向性的把握,讓大數據概念回歸人性與理性,并以此來踐行健康人文理念,呼吁在利用大數據的同時注重人文關懷。
1 ?健康人文理念的提出
健康人文是相伴醫學人文而生的。健康人文的概念是由Crawford P等人[3]在2010年提出的,他們認為健康人文是醫學人文的未來,應該將醫學人文的概念拓展到健康人文,在發展健康人文的過程中,需要廣泛開展健康人文教育,尋求新的維度來發展健康人文學科。健康人文是一個跨學科的多學科交叉領域,其主要目標不止是為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更多的是為了人類健康和發展服務的[4]。當前對于健康人文的概念還沒有權威的解釋,其核心是關愛生命。從本質上說,其內涵包括人本情懷、仁愛精神以及普濟思想等幾個方面。具體包括對人的生命尊重以及人的健康權的生活尊重;強調博大而高尚的健康人文情懷,在醫療服務過程中踐行仁愛精神;追求健康以及普濟的健康醫療服務,要求服務人員樹立正確的觀念[5]。
2 ?大數據與健康人文的關系
2.1 ?大數據的快速發展需要重視健康關懷
大數據快速發展離不開相關技術的有力支撐,而技術的應用應該關注健康人文關懷。在應用技術的過程中,一旦存在倫理道德缺失的情況,將會出現不可預知的禍患。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人對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持反感態度,主要是因為大數據應用是以海量數據的分析為基礎的,而這些數據大部分來自各類網絡購物平臺的用戶[6]。不同平臺建立的大數據中心,大都需要采集用戶的日常行為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可以得出各自適合的商業運營模式或者一些應對策略,但是這一做法已經涉及到人們的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問題。在不同程度上,人們都希望網絡安全問題得到加強和保護。基于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各項監督政策,以此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在重視大數據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人們切身關心的問題,避免大數據的濫用。
2.2 ?大數據為健康人文科學研究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提供了豐富、詳細、實時的信息,有助于科學家更加全面和精細化地研究各類科學問題,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大數據使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宏觀上具備了與自然科學研究一樣的計算性分析思維,使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原本的“人文”與“社會”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借助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及大型復雜網絡分析,并且實現跨學科的知識管理和數據發現[7]。同時可以促進資源化的原始數據和中間成果的充分應用,使得健康人文研究具備開放和全過程的研究模式。“大數據+健康人文”的科學研究新范式,將引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轉型升級。
2.3 ?大數據共享加強了健康人文共同體的凝聚力
大數據具有可通性,不同學科間的數據交流可以促進彼此間的數據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可以獲取各個領域的數據,而后期的數據處理、分析與利用需要統計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加強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學共同體的包容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各個學科研究者的參與度[8]。研究人員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分享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獲取數據的質量和效率。同時,研究人員的個人發現可以得到共同體其他專家學者的驗證,有助于提高健康人文研究成果的科學性。
3 ?踐行健康人文理念
3.1 ?借力大數據來緩解醫患關系
目前我國醫患關系呈現緊張的局面,雙方矛盾沖突不斷。一方面,大多數的患者相信三甲醫院醫生的診療水平,小病也去三甲醫院就醫,排很長的隊,但真正的就診時間只有幾分鐘;另一方面,現有的醫療資源緊張,醫生每天要接診超出正常工作量幾倍的患者,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做到對每一位患者都進行細致體貼的問診與診治。面對患者“心生不滿”,醫生“有苦難言”的窘境,也許可以借助大數據來緩解這一問題。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通過建立物聯網信息采集平臺,同時整合三甲醫院等優質的醫生資源,以此來打造“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新服務模式。基于此,人們可以利用信息、網絡或更多的工具參與自我健康管理,通過簽約醫生,線上進行實時的溝通與診療,提升人們就醫的依從性。同時給患者提供綜合的健康診療方案和完整的電子健康檔案,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看病成本,節省就醫時間,在醫療和健康領域最大限度地緩解沖突,有助于醫療環境的改進和完善。
3.2 ?將健康人文理念引入健康醫療大數據
循證是指利用最優的證據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診斷和治療方案[9]。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尊重患者的價值觀,沒有最好的診療方案,只有最適合患者個人選擇的相對合理的診治方案。在醫療領域,先進的健康醫療技術雖然很重要,但如果缺失了健康人文關懷,他將會被人類所拋棄。在利用醫療技術的過程中,我們要謹記醫學是關于人的科學,人是醫學的本源,健康關懷是醫學的靈魂。尤其在當今信息時代,不要忘記醫學面對的對象是人,不是能用技術簡單替代的。由此可見,循證和精準治療的整個過程都要貫穿有健康人文關懷,通過醫生和患者之間人性化的診斷和治療,可以形成一個互相有感知和溫度的傳送[10]。雙方通過溝通、借助儀器設備,可以讓醫生更全面地感受到疾病包括患者本身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據此可以更精準地確定個性化的診治方案。
3.3 ?建立相關專業人才隊伍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價值更多的是在未來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上[11]。大數據技術可以促進數據資源的利用和挖掘,為健康醫療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各個環節中,除了傳統的醫學知識結構、新興的醫學信息學知識以及大數據技術等知識與技能,還需要“與時俱進”的健康人文理念作為支撐。應對挑戰,需要開設一批以“大數據+健康人文”為內容的方法學新課程,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文科青年教師,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需求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人才以及具備精通的臨床決策能力和健康人文關懷的醫學復合型人才,提升整體的人文素質。
4 ?小結
綜上所述,大數據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健康人文理念的支撐。大數據是國家的新型戰略資源,可以創新人類思維,為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方法論。然而,使用和發展大數據的過程是復雜的,在此過程中不能忽視健康人文關懷,要不斷深化對大數據的理解和認識,客觀看待大數據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明晰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對人性和人文的威脅。在合理利用大數據的同時踐行健康人文理念,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韜.習近平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的大數據觀及其現實意義[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8(5):104-109.
[2] ?于文軒.大數據之殤:對人文、倫理和民主的挑戰[J].電子政務,2017(11):21-29.
[3] ?Crawford P,Brown B,Baker C,et al.Health Humanities[M].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UK,2015:18-19.
[4] ?段志光.大健康人文:醫學人文與健康人文的未來[J]. 醫學與哲學,2017,38(6A):6-9.
[5] ?唐文佩,張大慶.健康人文的興起及其當代挑戰[J].醫學與哲學,2017,38(6A):1-5.
[6] ?陳曈.大數據時代科技結合人文力量的探討[J].科技廣場,2017(2):18-21.
[7] ?歐陽劍.大數據視域下人文學科的數字人文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8,37(10):61-69.
[8] ?劉曉婷,佟澤華,師聞笛.大數據時代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演化博弈研究:信任機制視角[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42(3):92-100.
[9] ?喻佳潔,李琰,陳雯雯,等.循證醫學的產生與發展:社會需求、學科發展和人文反思共同推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9,19(1):108-113.
[10] ?李娜,馬麟,詹啟敏.邁向精準醫學[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9,26(1):3-6.
[11] ?周虎,彭韜,張正宇.基于“研教醫管”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創新實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3):161-163,218.(收稿日期: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