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清 陳映紅 阮麗麗
[摘要] 目的 討論糖尿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前血糖應用系統化護理干預后的效果。方法 將2016年9月—2019年3月階段內在該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評判標準:血糖指標、不良負面情緒及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發生并發癥幾率的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1%(P<0.05)。結論 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可有效改善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人工膝關節置換;系統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135-02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關節功能重建類手術,該手術的實施可以以假關節來代替患者受嚴重性損傷后的關節,臨床上通常將該手術應用于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癥中,其實施可有效糾正患者的關節畸形癥狀,改善其膝關節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1]。糖尿病病癥屬于老年患者常見的合并病癥之一,若其血糖指標得不到控制,將增加其術后發生感染的機率,降低手術治療效果,且對于合并存在糖尿病,并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來說,其通常較為擔憂高血糖對于手術的影響,致使其在手術實施過程中易出現負面情緒,所以,在實施該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及血糖干預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該文以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對象,對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與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后的效果進行了有效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9:16;平均年齡為(67.5±3.3)歲;平均糖尿病患病病程(8.7±3.0)年。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0:15;平均年齡為(67.8±3.5)歲;平均糖尿病患病病程(8.0±3.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選患者對該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研究同意書,所選病例已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有入院健康宣教、血糖控制、術前宣教、飲食干預以及用藥指導以及并發癥預防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心理康復: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癥后,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活能力,以致于其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其中最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有焦慮情緒、擔憂情緒以及抑郁情緒等,負面情緒的出現將影響患者血糖指標的穩定性,所以,護理人員應積極對患者所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干預指導,告知其自我調整情緒的方法,使之可以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手術治療。②認知行為干預:詳細地告知患者糖尿病病癥的治療方法以及高血糖對膝關節置換術實施過程中及術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使之促使患者可以積極主動的配合各項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③家庭社會支持: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勵,加強親屬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告知其手術治療過程以及手術治療成功的案例,以提高其治療信心。④血糖控制:嚴格遵醫囑要求給予患者血糖控制藥物及注射一定劑量的胰島素,使之有效維持其血糖指標的平穩性。⑤放松訓練:每日定時在病房內播放舒緩的音樂,讓患者平躺于病床上,叮囑其不要想煩心的事情,安靜的閉目休息,以使其全身身心得以放松,該訓練2次/d,早晚各1次[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血糖、負面情緒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并利用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并利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改善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不良情緒改善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不良情緒無明顯變化(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患者發生并發癥幾率的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1%(χ2=5.285,P=0.022<0.05)。
其中,對照組(n=35):低血糖患者有3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有4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有2例,總發生率=(3+4+2)/35×100.00%=25.71%。研究組(n=35):低血糖患者有0例、切口脂肪液化有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有1例,總發生率=(1+1)/35×100.00%=5.71%。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調查顯示[3],55歲以上的群體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癥的機率高達70%,該病癥在臨床骨科十分常見,患有該病癥后,患者將會出現關節僵硬、關節疼痛、關節腫脹以及關節活動能力受限等問題,致使嚴重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4]。當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癥的常見治療方式為全膝關節置換術。糖尿病為該手術治療過程中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之一,高血糖將增加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機率,感染屬于該手術實施后的嚴重性并發癥之一[5],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血糖指標屬于該手術實施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對于患者血糖的控制,除了實施必要的藥物干預,注重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為:患者血糖指標的升高與其生活方式有很大的聯系,必要的護理措施可加強對患者的行為及心理干預,以此來有效的起到血糖指標下降的效果。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可通過全面性的評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血糖指標以及護理需求來對其實施針對性的血糖指標控制干預[6]。該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與系統化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指標、負面情緒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說明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更具優越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有以下幾點:①系統化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將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以此予以其相應的護理干預,使之有效調整其心理狀態。②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可為患者實施全面性、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強化患者對此次手術治療的了解程度以及糖尿病對該手術的實施所帶來的危害,以此提高其治療積極性與配合度。③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實施還將注重家庭支持對患者病癥治療所帶來的影響,并將每日對其進行放松訓練,緩解其術前焦慮的負面情緒,降低其因焦慮而引起血糖指標升高不良現象的發生機率[7]。
綜上所述,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可有效改善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紅,林素娟,陳均源,等.糖尿病性骨關節炎病人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8,16(30):3793-3795.
[2]? 劉栩.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教學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6):117-118.
[3]? 林麗麗.系統化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前血糖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136-137.
[4]? 李俊儀.心理護理聯合延續護理在合并糖尿病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3):499-500.
[5]? 范萌,楊希,謝琰,等.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49-150.
[6]? 趙麗.膝關節置換患者參與健康照護方案的構建及試用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7.
[7]? 孔令芝.糖尿病患者膝關節置換術35例圍手術期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47-148,157.
(收稿日期: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