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丹


[摘要] 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傳統第二課堂教學輔助模式形式相對單調、內容老舊、創新力和吸引力不強的實際,筆者以大數據和互聯網+等網絡技術為載體,組織開展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教學模式設計、內控機制探索和效能分析評估,完善網絡資源整合利用,拓寬第二課堂教學渠道,為全面推開網絡平臺下第二課堂教學改革和深層次提升高專院校生理學學科教學質量提供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 網絡平臺;第二課堂;生理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R1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a)-0154-02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普遍開展以社團活動、學術研討等為中心的第二課堂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對傳統第一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輔助和補充,但從體系構建和效果反饋上看,大多第二課堂仍存在組織形式單調、教學資源匱乏、組織隨意難成體系等現實問題。為增強實用效果,深層次挖掘教學潛能、激發創新意識、拓寬培養渠道,該研究以2018屆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8個自然班為研究對象,搭建基于網絡平臺的生理學第二課堂教學平臺,同步推動教學實踐和效果評估,為建設網絡平臺下第二課堂體系化教學提供思路和探索,報道如下。
1 ?第二課堂應用的網絡載體及組織架構
課題研究遴選該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等自主創新網絡課程,藍墨云班課、微信互動討論群等手機APP、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等網絡共享資源平臺[1],進行第二課堂輔助教學。以自然學期為研究周期,通過調查問卷和定期考核對比,聚焦8個班級研究對象的課上課下表現,分析第二課堂應用參數和實踐效果。同步運用綜合評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研究,反饋校準各網絡載體的應用屬性和參與形式,得出基于網絡共享平臺第二課堂視域下生理教學的可行性研究和體系化融入模式,分析評估應用成效,完善組織運行架構。
2 ?基于網絡平臺的第二課堂運行模式及內控機制
①網絡資源共享與精品課程平臺相結合,強化知識理解深度。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引導學生共享網絡資源名師講堂,拓寬生理學知識含量和專業儲備,促進課上知識的認知和消化理解。組織課題組成員及生理學教研室教研團隊結合大綱和課堂教學情況集中備課,采取教師團隊專業講授和專業制作公司錄制編輯的方式,梳理匯總重要知識模塊和理論單元56個,以制作和發布精短網絡教學視頻的方式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平臺,供學生選擇性學習和知識點深化,提高知識掌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②線上教學互動與線下討論交流相結合,激發課程學習動力。依托藍墨云班課[2]等手機APP,建立線上教學互動平臺,組織開展線上趣味知識答題競賽和學習達人爭優評比等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網絡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將活動表現情況納入學生平時成績和年終學業檔案統一管理,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資獎勵,激發大家比、學、趕、幫、超的熱情和自主學習積極性。同時,利用微信互動群和藍墨云班課等網絡載體,提供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線下無障礙交流互動平臺,隨時探討知識點和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見圖1。
③建立運行機制與反饋階段情況相結合,優化完善內控機制。通過藍墨云班課、微信交流群等手機APP建立并落實網絡教學新型管理模式[3],任課教師從軟件客戶端在線直觀了解掌握學生第一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狀況。通過網絡平臺軟件系統的功能模塊建立常規的簽到點名機制、問題互動機制、監督評估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提高輔助第一課堂的效率和準確性,壓減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時間。有針對性地組織基于網絡平臺的知識測試和知識點解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軟件生成的數據,自動分析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第二課堂網絡平臺功能發揮情況[5],并通過效果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載體,達到預期目的。
3 ?基于網絡平臺第二課堂教學情況應用分析評估
①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滿意度分析[6]。設計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并向4個班級210人發放,收回有效問卷203人,有效問卷96.7%,設置“非常滿意”“滿意”“無所謂”“不滿意”4個選項,選擇“非常滿意”176人,占比86.7%。選擇“滿意”和“無所謂”的分別為18人和9人,占比8.9%和4.4%,反映出網絡平臺視域下第二課堂普遍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歡迎。
②網絡第二課堂應用效果評估。統計研究對象中4個平行班級學生期末平均成績、優秀率,與未開展網絡平臺第二課堂的4個班級進行平行比對,學生平均成績分別為79.5分和74.2分,優秀率(綜合成績90分以上(含))分別是14.3%和12.1%(表1)。通過數據分析比對,反映出基于網絡平臺的第二課堂生理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知識面的拓展升華具有積極作用。
4 ?總結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和技術支持下,研究團隊致力于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生理學第二課堂的應用研究。該文從網絡載體平臺的選擇入手,闡述了基于網絡信息平臺的第二課堂教學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同時,以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8個自然班的學生為活動對象,通過調查問卷、滿意度測評、網絡平臺使用效果、成績檢測評估等手段,對網絡平臺視域下生理學第二課堂教學的開展和運行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和評價。
從網絡載體上看,研究團隊主要選擇自主創新和發布的精品資源共享課以及藍墨云班課、微信互動平臺等網絡工具載體,基本能夠滿足第二課堂對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效果比較理想。但由于可共享的互聯網資源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對資源的分類、甄別和篩選還缺乏明確的標準、依據和渠道,可能導致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難以保證。以該研究為例,學生對象對研究團隊的自主開發的精品資源共享課普遍歡迎,對藍墨云班課APP的使用更加普遍。從長遠看,應探索建立更加完備的網絡教學資源審核和共享渠道,方便學生選擇性學習。從運行模式看,各類軟件APP等網絡載體具有使用方便、數據精準、操作方便等顯著特征,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群體中受到普遍歡迎,且從操作使用到數據分析,客戶端運行反饋比較順暢,對教學提供了直觀的體系支撐。然而,網絡和手機的使用,對第一課堂教學秩序的干擾和沖擊不可忽視,急需建立和配套更加科學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內控機制[7],以便更好地發揮網絡資源的最大作用,減少對第一課堂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8]。從應用效果看,多種網絡載體同步發揮作用,對豐富第二課堂、輔助第一課堂提供了有力支撐。綜上所述,基于網絡平臺的第二課堂生理學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了知識廣度深度,為今后深入研究網絡平臺第二課堂輔助教學提供了探索和依據。
[參考文獻]
[1] ?陳歡.大數據時代高校第二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1.
[2] ?盧春林,崔紅梅.基于云班課平臺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8):130-131.
[3] ?王舶宇.“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33(10):48-53.
[4] ?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4):27-31.
[5] ?屈玉琴.高職院校英語第二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113-114.
[6] ?嚴艷,賴秋華,駱貞輝,等.滿意度視角下大學生對第二課堂的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文匯(2018)總第428期.
[7] ?劉愛華.第二課堂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研究[J].價值工程,2017(11):165-166.
[8] ?戴仁俊.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調查研究[J].大學教育,2017(3):117-119.
(收稿日期:2019-07-08)